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医院感染现患率= (2+t)/2t医院感染率 [t:平均住院时间] 你认同么??? 众所周知,年医院感染率与月医院感染率是总体与样本的关系,二者近似相等。假如某医院年医院感染率为10%(总体),那么该院月医院感染率也近似为10%,但如果我们抽取的样本是某天正在住院的病人(即现患率的分母),我们一直监测到所有病人出院,这个样本的医院感染率也应该近似为10%。问题出现了,现患率调查时绝大多数病人还在住院,在后续住院过程中,还有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而现患率调查并不包含这些病例,所以医院感染率肯定大于现患率。但究竟大多少呢? 首先,我们可以把这个样本的住院日切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现患率调查日以前此样本的住院日,第二阶段为调查日以后此样本的住院日;其次,为了解决现患率调查当日应该算前后哪个阶段的问题,我们可以把现患率调查理想化,即把调查日精确为调查日的某时刻(比如调查日的零点),这个样本就被切分成零点前后两个阶段,理论上讲前后两个阶段的住院日应该相等。 问题又出现了,现患率调查对象包含当天出院的病人,不包含当天入院的病人。而我们上述前后两阶段切分所包含病例却恰恰相反,故实际现患率调查第一阶段应加上当天出院病人的住院日,第二阶段应减去当天入院病人的住院日(理论上讲当天出院病人的住院日等于当天入院病人的住院日)。比如该医院有n(n=1000)张床位,病人刚好住满,平均住院时间为t(t=10),平均每天出入院病人为p(p=n/t=100),那么实际现患率调查的第一阶段住院日为(nt/2+pt=6000)天,第二阶段住院日为(nt/2—pt=4000)天。 我们认为患者住院期间每个住院日获得医院感染的几率相等,故此样本前后两阶段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和前后两阶段的住院日成正比。而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分子是现症医院感染病例数,即第一阶段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医院感染率的分子是两个阶段医院感染的病例总数。故现患率与医院感染率之间的关系为:现患率=(nt/2+pt)/nt医院感染率= (2+t)/2t医院感染率。该院的平均住院天数t=10天,故现患率=3/5医院感染率。 由于少数患者可能发生两例次或多例次医院感染,故上述公式以例次现患率和例次医院感染率更为确切,但实际例数较少,可以认为是小概率事件,上述公式仍然成立;另外,医院感染现患率不包括曾发生医院感染但已经治愈的病例,所以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分子更小,由于实际例数很少,也可以认为是小概率事件。(注:如果平均住院时间过长,上述两种情况则不能认为是小概率事件)。 总之,我们应该搞清楚医院感染率和现患率之间的关系。我国大部分文献报导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在4-6%之间,而大多数综合性医院的平均住院时间在12~15天左右,说明我国的医院感染率高达7-11%左右,而大部分文献报道的医院感染率却在5%左右,说明存在严重的漏报。搞清楚二者的关系,可以使我们不再模糊,可以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也可以使我们的医院感染论文更加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