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利籍助理医生塞梅尔维斯1846年进入维也纳总医院产科医院工作。在他工作的第一个月里,208名孕妇中就有36名不幸去世,这使他对新分娩孕妇的死亡深感不安。塞梅尔维斯注意到,在1846年全年里第一产科门诊的死亡人数451人,而第二产科门诊仅有90人死于产褥热,死亡率只有2%。两个病房死亡产妇数量的巨大差异,看来不是“有毒的蒸气”造成的。
塞梅尔维斯开始从医院内部开始调查。维也纳总医院成立于1794年,但从1822年才允许学生们亲手解剖尸体,也就是从这一年,医院里的死亡率莫名其妙的开始上升。1840年,医院又让男女生分开工作,男生都去了第一产科病房,并且负责接生工作。他们每天早晨总是先按照惯例进行尸体解剖,然后才到病房工作。而第二产科病房都是由助产士接生,她们从来不参加尸体解剖。这似乎说明死亡人数与尸体解剖间可能有一定联系。因此他反驳到:“害人的产褥热一定有其他明显的原因,产房里有助产士的医院死亡率就比较低。”塞梅尔维斯认为,医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是杀害产妇的罪魁祸首。他提出产褥热的起因是败血症。确信感染是通过这种途径传播之后,塞梅尔维斯发布了一条严格的命令:每个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之前都必须用肥皂、清水仔细地把手洗干净,然后还要用氯水浸泡,直至双手变得再也闻不到尸体的味道。病房一定要用氯化钙消毒。特别是给产前或产后妇女做检查时更应如此。一月后,第一门诊的死亡率就降到了2%。自此以后两年间第一门诊内死于产褥热的病人数目显著下降,有原来的20%几乎降低到了零。随后,塞梅尔维斯把他的结果通报给了维也纳医学协会,但他的结论几乎遭到了全体同行的反对并将他解职。此后,医生尸检后不再洗手和消毒,很快产妇的死亡率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塞梅尔维斯回到家乡布达佩斯圣罗奇老式医院,继续在产房中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使产妇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挽救了无数妇女的生命。
1861年,他出版了著作《产褥热的病因、概念及预防》(The Etiology,the Concept and the Prophylaxis of Childbed Fever),成为一部划时代的医学著作。
但直到1894年之后,他的理论才开始被人们接受,并因此在布达佩斯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为纪念这位伟人,他的事迹曾经7次被搬上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