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济南会议后,有会员要求我解释下,济南会议上有关专家讲课课件中有关OR与RR的相关含义,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好,可以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因此,在这里,我作一个统一的解释。
OR值即比值比(优势比,odds ratio),是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中常用的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其含义是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是非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的多少倍(a/c除以b/d,a为有暴露因素的疾病组,c为无暴露因素的疾病组,b为有暴露因素的对照组,d为无暴露因素的对照组)。其值为0到无穷大。当OR>1时,提示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高,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为正关联。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降低,即为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当OR=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95%的可信区间(95%CI)有助于检验OR值的判断意义,如果可信区间包括了无效值(OR=1),则提示联系无显著性,暴露与疾病无关。
同样,RR值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atio),适合于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是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其数值的意义与OR相似。
另外,统计学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归因危险度(AR) ”
又叫特异危险度、率差(rate difference, RD)和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
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相对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说明暴露使个体发病的危险比不暴露高多少倍,或者说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暴露对疾病的病因学意义较大。 归因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表示暴露可使人群比未暴露时增加的超额发病的数量,如果暴露去除,则可使发病率减少多少(AR的值)。减少暴露对疾病的预防作用较大。 特异危险度(AR)的计算公式是:AR=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