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421
- 最近打卡:2025-04-24 15:47:19
|
感染贯穿造血干细胞移植整个过程,但多发生于移植早期。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尤其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多见混合感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到免疫完全恢复的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感染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是预处理开始至中性粒细胞恢复期,易发生感染的原因为中性粒细胞缺乏和预处理所至皮肤粘膜屏障损伤,此期主要是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多为曲霉菌感染)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中期是移植物植入至移植后3-4个月,此期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巨细胞病毒,其次有腺病毒、肠道及呼吸道病毒。此期还是真菌感染的第二个高峰。该阶段易发生感染的原因多为GVHD发生和相关治疗,不利于免疫恢复。移植晚期即移植4个月以后,大部分患者有免疫球蛋白缺陷,此期患者感染有荚膜的细菌是最危险,如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临床上发热与肺炎是感染的两大特征。约50%的发热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病原学证据,仅15%-20%的患者能找到明确的细菌(真菌)感染,主要靠通过支气管纤维镜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血、痰、大便培养或其他临床及微生物学方法来证明感染的存在。大部分病例均必须使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常先经验性的使用广谱抗生素,待有病原报告时再选用特定的抗生素。抗生素无效时应考虑真菌和病毒感染,及时对症治疗。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还可有结核杆菌、伊氏肺孢子菌及弓形虫等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