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来自百度:
1.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的血中有配子体的人是疟疾的传染源。 2.传播媒介 为按蚊(Anopheles)。按蚊共200种左右,但传疟者并不多,只有吸人血、对疟原虫易感、群体的数量大、生活期较长、子孢子可在其体内发育成熟的蚊种才可成为媒介。而且一种按蚊在甲地起传疟作用,而在乙地则不一定。 3、传播方式 绝大多数为,被有传染性的按蚊叮咬后而受染。罕见的情况下经胎盘的先天性感染、输血、***成瘾的人打麻醉针时针头或注射器消毒不良等均可传染。 4、易感者 所有人对4种疟原虫均易感。但黑种人对间日疟敏感性差。原因不明。 人感染疟原虫后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免疫,所以在疟区,当地人由于早年多患过疟疾,均获得相当程度的免疫力。而外地人由于无免疫力,进入全疟区后,不被感染者极少。 疟区的婴儿,降生后一个月内,由于受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一个月后,疟疾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
传染途径
(1)通过有感染性的按蚊叮咬。 (2)输血感染。在我国南方及国外疟疾流行区,献血者的血液可能含有疟原虫,输入病人后产生疟疾,其潜伏期比按蚊叮咬者明显短促,输血量越大,次数越多,潜伏期越短。 (3)通过注射器感染。钟惠澜等于1938年冬季无蚊虫期间,在北平发现突然爆发流行恶性疟疾,曾收治23例,并在当时为日军服务的朝鲜人开设的吗啡、海洛因小店中的注射器内找到了疟原虫,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
潜伏期
由受到感染到出现发热为潜伏期。其长短取决于:①疟原虫的种类和株别。②疟原虫感染的数量。③感染的方式,例如由天然感染或人工感染,如经注射感染,是由皮下注射或输血引起。④受染者的健康状况与免疫状态。⑤是否服过抗疟药。⑥过去患疟史。 潜伏期以恶性疟最短,一般12天。三日疟最长,平均28天。间日疟及卵形疟平均13~17天,有些间日疟虫株潜伏期长达9个月或更长。 潜伏期末可出现前驱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等。
抗疟原虫治疗
1、控制临床发作的药物:氯喹、青蒿素类(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 蒿甲醚:适用于各型疟疾,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退热及原虫转阴速度均较氯喹为快,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肌肉注射后吸收完全,血药达峰时间为7小时,半衰期为13小时。 本药在体内分布甚广,可透过血脑屏障,以脑组织分布最多,肝、肾次之。经胆汁和尿液排泄。 本药不良反应轻微,个别患者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妊娠妇女慎用。 ****用量:肌内注射,首次160mg,后每12小时1次,每次80mg,连用5次。如果血液中仍能够检查到疟原虫可改为每日80mg肌肉注射,2~3天,至血液中疟原虫检查为阴性。 儿童用量:肌内注射,首次按体重3.2mg/kg;第2- 5日每次1.6mg/kg,每日1次。 2、防止复发:常用药物 伯氨喹啉:本品可杀灭各种疟原虫的组织期虫株,尤以间日疟为著,也可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对恶性疟的作用尤强,使之不能在蚊体内发育,对红内期虫株的作用很弱。不良反应有头昏、恶心、腹痛等,少数病人可有药物热、粒细胞缺乏等,停药后即可恢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本药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一旦发生应停药作对症治疗。 用法与用量:****每次13.2mg,每日3次,连服7天。 磷酸哌喹:目前常用的剂型是与青蒿素的复方制剂(科泰复)。
对症治疗:
1、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 2、保证液体入量。 3、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止血管内红细胞凝集,有利于DIC的治疗与预防。 4、有脑水肿时,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每日2至3次。 5、重症患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疾病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根治现症病人和带疟原虫者。急性期病人症状消失后可解除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径:消灭按蚊孳生地及杀灭蚊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衣、长裤,房间内要防蚊、驱蚊,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