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有限,就不打算针对里面的很多细节一一评论了。就说几点比较宽泛的比较。在这之前先声明,我绝对没有认为美国或者中国就医要更要更优越,他们仅仅是有很多不同,也许某些地方一国比另一国更好,但是至于根据本国国情来说哪个更合适就不是我这种小白医学生能说的清的了。另外,里面有些数据,除非我特意加了reference的基本上都是我根据生活经验然后pull it out of my head的,所以如果有些差异和出入,敬请谅解,绝非故意捏造数据来证明观点??另外,文章匆忙之中可能有诸多打字错误,敬请谅解。还有地方可能偶尔中英参杂,实在是因为平时不良的语言习惯造成,我会尽量避免。但是如果不小心出现了还请见谅。
所以,也许,中国医生对于常见病来说比美国医生要厉害。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某些疑难杂症之类的,美国医生,至少是美国学术医疗机构的医生,真的要厉害很多。这也许也跟不同国家的“文化”有关吧。譬如中医,一向是以经验为主。有人说中医存在几千年有很多实验之类的,但是这些真的算不上“现代科学”的实验,至少连个严格的对照试验都没有??而西医,则很尊崇“询证医学”,哪怕象“少吃盐可以预防高血压”这种让人觉得很显而易见的事情,都会有人做一个很全面的研究然后还发表在了NEJM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医学里一个很有权威的杂志)。各种论点一定要有对照实验,要有数据做支持。而医生们给病人看病,也都是常常引用最新发表的数据、论文、最新的指南等等等等。一切决定都要有数据做支持,很多决定都是根据指南决定的(否则保险公司可能也不会给你报销)。所以那篇“科普”文抱怨医生不给开抗生素,我想说,首先乱用抗生素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其次医生如果在数据或指南明明表明不该给你开抗生素的时候给你开抗生素,可能保险公司会拒绝给你报销,日后万一有不好的后果也会引起起诉。(这里插播一句科普,很多时候感冒之类的疾病,首先如果是单纯感冒的话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所以抗生素根本不对症。有时候感冒之类乱吃抗生素反而可能使情况更糟糕(reference 6) 事实上,目前很多病毒感染都没有针对性药物,除了爱滋病毒、疱疹病毒等少数病毒有真正了解机理然后对症的药物。当然很多感冒引起的并发症以及肺炎之类的是细菌引起,所以拜托不要因为我这几句简短而不全面的“科普”此去质疑你的医生“我从网上看了说感冒吃抗生素无效你是不是给我滥用药物”。。。-_-|| 另外,滥用抗生素容易产生抗药性,从公共卫生角度讲容易产生抗药性更强的细菌,对“全人类”不利,从个人角度讲万一你以后有了真的严重的感染,很多抗生素可能就对你无明显作用了。)
不久前JAMA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也是一个比较著名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分科过于专门化到底好不好。文章比较了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大概有140多个专科,而加拿大只有60多个(抱歉我太懒了所以不想去从一堆旧杂志里找这篇文章然后列具体数字,但是没记错的话大体数字没有问题)。文章探讨了分科太专会不会反而不利于服务病人(譬如各个医生之间很难协调,譬如会使得医疗费更高之类)。对于这个问题,自从美国开始医改以来,有很多很多的研究,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定论,很多data都是互相矛盾的。
其实加拿大和英国的制度也算不上完美。加拿大没有亲身经历过,至少英国那不是一般的没效率。英国的NHS (National Health System)负责报销所有居民的医疗费。注意,英国的居民和美国的居民定义不同,英国(以及很多欧洲国家)对resident的定义是住6个月以上(包括学生、工作之类),美国的resident一般指有绿卡的人。苏格兰甚至连六个月都不用,就可以完全报销。大学时候在英国交换,膝盖因为滑雪受伤,去看医生,先是说无大碍,然后说让我去理疗师那里康复一下。我说好。医生说已经联系了理疗师,理疗师会主动跟我联系。四五个月后,就在我马上要离开英国的时候,我收到一封信(注意,是信不是email!),说让我打电话跟理疗师预约一个时间??再说当时在爱丁堡医院做义工。不清楚医学史的可能不了解,爱丁堡大学及爱丁堡医院曾经在医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包括美国的第一所医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都是爱丁堡校友建立的。但是今天,欧洲医学的整体地位已然没落??美国医院一般医生查房是早上五六点,外科有时候可以早上4点多医生就开始查房了。而爱丁堡医院的医生早上9点、10点才陆续开始查房。很多还会有下午茶时间??我当时心里的第一感触就是what the heck....从没见过这么清闲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