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295|回复: 6

[原创] 工时长酬薪低 港爆发医护逃亡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近年来,香港公营医院医护人员流失严重.特区政府及医管局已推行多项措施,稳定医护供应,但是成效有限.外部因素也加快了公营医院的医护流失.香港的公营医疗系统正面临日益严竣的挑战。

    香港的公营医院都是由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管理.现时,约有5000名医生和20000名护士在医管局工作.近年来,公营医院的医护流失率高企.据统计,2008/09年度、2009/10年度及2010/11年度,医生的流失率分别为5%、4.4%及5.3%.同期,护士的流失率分别为4.7%、4.1%及5.3%.当中,不乏医学界的权威.影响所及,年轻医护的工作负担增加,也未能得到更多资深医护的指导.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增加。


工时过长与酬薪低导致逃亡潮

    公营医院的医护出现"逃亡潮",主因是工时过长和薪酬福利较低.这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香港的医疗体制是全民健康服务体制.该体制的好处是确保公平性.每位市民无论贫富,其医疗权益都可得到保障.公营医院的医生是公务员,不会因经济诱因而滥收费用.政府也可以在购买药物、仪器、人手等方面有较大的议价优势.在医管局的多年经营下,香港公营医疗服务的质量大幅提升,市民得到更佳的健康保障,例如香港人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由1981年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2.3岁和78.5岁,提升至2010年的80岁和85.9岁,居世界前列位置。

    但是,该体制能否维持下去与公共财政资源是否足够有一定关系.由于香港公营医院的服务质量高,价钱又较低,所以市民大多小病才看私营诊所,遇上大病,公营医院是首选.加上香港人口持续老化、慢性疾病日趋年轻化、新药物发展和医疗科技的发展等情况,2012/13年度,政府医疗卫生的经常性开支近450亿元,占政府经常性开支的17%,较2007/08年度增加超过四成,但医护人员却未能因资源增拨而改善工作待遇

    更大的问题是,长此下去,公共财政负担越来越大.按实值计算,在1989/90至2007/08年度内医疗卫生总开支以平均6.1%的年增长率上升,较本地生产总值在同期间内每年增长4.4%快.多年来,政府提出多份研究报告,如临时医院管理局报告书(1990)、促进健康谘询文件(1993)、哈佛报告(1999)、医护改革谘询文件(2001、2008、2011)等,但是,医疗体制的变动涉及全港市民的利益,改革举步维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港府推出多措施但成效不明显

    近年来,政府及医管局已着手增加医护供应,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政府决定于2012年起的三年间,增加第一年医科学士名额100个,即增至每年420个.医管局亦计划2011至2012年度,招聘约330名医生以及约1720名护理人员.另外,政府于2009年把护士学士名额由550个增加至590个以及将护理副学士名额由110个增加至160个.医管局也于2008年重开护士学校,提供公费资助的三年制注册护士高级文凭课程及两年制登记护士课程.两个课程在2011/12年度的目标是分别提供300个和100个培训名额.然而,医护的培训需要时间,供应量不可能短时间内大幅增加,例如培训一名大学医科生成为专科医生,至少须11年的时间。

    政府尝试从海外输入医生,以解燃眉之急.但是,该方法必须获得医委会审批.现时,医委会获授权可就外地医疗人士的个别申请审批为期不超过一年的有限度注册.经医委会审批及同意下,符合《医生注册条例》所订立资格的申请人无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可获注册为有限度注册的医生

    输入海外医生无疑损害本地医生的利益,部分医疗团体大力反对.这些团体指出,海外医生未经执业资格考试,无法确保医疗质量.西医工会于去年十月进行的调查结果已表明,医生一面倒不同意海外医生可以解决公营医院的"逃亡潮".医委会因此承受巨大政治压力.虽然最终有9名海外医生获医委会批准在港工作,但是输入海外医生的政治阻力绝不能低估。

    医管局也尝试缩减医生的工时,舒缓其工作压力.医生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65小时的比例,已由2006年9月约18%减至2009年12月底的4.8%.医院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的医生数目已由2006年平均每日的340人,下降至2009年的221人.通宵驻院医生获得即时补假的比例,也由2006年的64%增至2009年的82.4%。

    公私医院人才争夺战仍将持续

    但是,自金融海啸以来,特区政府提倡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当中包括医疗产业.回归初期,香港的私营医院大多经营困难,但是随着2003年自由行政策推出后,越来越多内地人来港使用医疗服务,尤其是来港分娩.由于香港医护供应紧张,私营医院大多缺少人才,须向公营医院"挖角".公营医院出现的"逃亡潮"中,无论是医生或护士,其中一个流失较多人手的专科领域便是妇产科。

    即使公营医院尝试改善医护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但是,私营医院的薪酬福利待遇却更胜一筹.有人力资源顾问公司估计,今年私营医院的加薪幅度领先大部分行业,介乎6%至7.1%,其发放的年终花红金额更是各行业之冠,平均达2.1个月至2.7个月.公营医院面对私营医院的竞争,难以短时间内应市场情况,调整医护的薪酬架构,以挽留人才。

    整体而言,相较其他先进地区,香港人口的医生比例偏低.根据医务委员会的统计,除去海外执业的香港注册医生,现时全港有11733名正式注册西医.按709万名香港人口计算,每千名人口的医生比例是1.6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9年,英国的比例为2.74;奥地利为4.75;新加坡则为1.83,全都领先于香港。

    短期而言,香港不能大幅增加医护人手以及输入更多海外医生,所以公营医院和私营医院的"人才争夺战"仍会持续.香港的公营医疗系统正面临日益严竣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事件在内地会不会发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趋利避害是正常人的表现,非常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也正在发生,只是没有确切的统计而已!我好多同学和同事都做药代了,也有跑到私立医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医生同仁们95%以上都不愿让下一代再干这工作,除了个别不好找工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情制度不同。国外稍有不满就罢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