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0|回复: 13

抗菌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您关注过吗?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7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抗菌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您关注过吗?
最近我们在参加一位重症患者的查房讨论时,突发奇想问临床大夫:能不能通过监测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来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或者是调整治疗方案?药剂科主任在一旁回答说:现阶段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的品种和模块都不多哦。上网一查果然如此:对于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也只有看到万古霉素、头孢氨苄、氨基糖苷类等有过相关的报道(也许是我们的查找资源条件有限),其他就是一些抗癫痫药、地高辛等药物监测的信息了。觉得有以下问题还想不明白还需要也有必要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1、对抗菌药物进行浓度监测有没有必要?2、是否有可能实现在血药浓度的监测下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用药方案进行调整?3、能否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来更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管理或者制定相关规范的指标?4、能否在胡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开发一个能够方便我们院感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软件,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从而推进医院感染学科的纵深发展?5、各位老师是否考虑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展一个相关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是不是一个有深度有难度更有意义的课题呢?6、论坛是否考虑多开放一个有关血药浓度监测的版块供大家学习或者在培训班上增加这些内容?鉴于上述的疑问,为了充分利用咱们论坛的资源,发挥论坛各位老师的智慧和能量,通过各位老师的讨论让我们得到更多的信息和学习的机会,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点 +1 收起 理由
星火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外,血药浓度监测是有检验科负责,临床药师根据血药浓度资料负责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提供治疗方案,在国内院感科是职能科室不应负责技术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8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10年前,做过抗菌药物浓度的峰值和谷值的测试,做了近2年,方法是,用检测出来的病人自己的致病菌,配置成不同的细菌浓度,然后抽取病人的血液,一次是抗菌素用完的半小时,那时测出来的浓度是峰值,还有一次是早晨抗菌素用以前半个小时,这时是谷值。当时发现了临床护士在BId的病人输液时,中间的一瓶平衡液速度过快,造成两次抗菌素间隔时间太短,测出来的峰值太高,谷值太低,对治疗效果不佳。后来和临床讲解沟通,医生护士也都理解了,中间的间隔时间延长,真正意义上做到了BID,效果很好。后来因为收费等等诸多缘故,就没有再做。我觉得这个比药房的血药浓度更加对治疗个性化。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点 +1 收起 理由
星火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8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广泛用于血药浓度监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的血药浓度监测是由临床药学研究所进行的,院感专职人员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技术和资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发现了临床护士在BId的病人输液时,中间的一瓶平衡液速度过快,造成两次抗菌素间隔时间太短,测出来的峰值太高,谷值太低,对治疗效果不佳”感觉这是临床科护士容易忽略的环节,需要有人跟进经常对其进行宣讲才能更好的改变这种现象。只是老师的方法做了两年没有继续做下去,感觉有点可惜了,因为收费等问题而没做下去,是成本的原因吗?当时不能收费吗?具体的原因可以详细说一下吗?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建议!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方法成本极低,当时只是在微生物室想做点什么,就在一位主任的指点下和同事一起做了,在那两年里,得到了医院临床各科室对我们的认可。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检验项目里面是没有的。药房所做的,只是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我们的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异。药物就算浓度再高,可是是否一定能杀死他体内的致病菌吗?我们这个方法是因病人的个体而异测定的,弥补了药剂科的盲点。这个项目做做研究,给临床沟通可以的,后来是因为越来越忙,细菌的标本也越来越多,人员配置不足,等等原因,就停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的医院在细菌方面都很弱,不要说血药浓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色的云儿 发表于 2012-3-18 20:42
那个方法成本极低,当时只是在微生物室想做点什么,就在一位主任的指点下和同事一起做了,在那两年里,得到 ...

既然对临床有帮助,也得到临床科的认可,又能提高院感科的整体素质和成就感,还是一个成本较低的有意义的方法,现在却因为人员不足而停止了项目的进一步的研究,确实可惜,老师今后是否还考虑争取院领导在人员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支持而继续该项目的研究呢?真的很期待老师的成果分享!非常感谢老师的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mq1169 于 2012-5-1 13:17 编辑

在这论坛里,让我遇到头脑敏捷,思维新颖的院感老师们,是我最大的荣幸,谢谢您们的宝贵发言,我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kmq1169 发表于 2012-5-1 13:15
在这论坛里,让我遇到头脑敏捷,思维新颖的院感老师们,是我最大的荣幸,谢谢您们的宝贵发言,我学习了。

不客气,能与您一起讨论,共同进步也是我莫大的荣幸!一起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ICU医生,正在做血液浓度的课题,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但我们是同高校合作,临床广泛开展我认为条件不成熟,一是因为不能收费,二是需要专职人员。个人认为医院不需要常规开展此项目,并不是每位患者都需要,只用在一些特定患者(如重症感染、抗感染治疗不理想、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所以只要搞清楚特定药物在特定患者身上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即可举一反三;也不需要“紫色的云儿”做的那样细致,因为药敏结果已经有MIC值了,根据药代学特点就可知道合理的给药剂量和方式(比如头孢菌素是时间依赖性的,要保证T>MIC的时间在60%以上,你已经有MIC值,根据血药浓度就可以优化给药方案了)。还有一点我认为这项技术的开展需要院感科的支持,但对于具体技术并不需要掌握,关键还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医生的认知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caiyun2011 发表于 2012-5-5 21:20
我是一名ICU医生,正在做血液浓度的课题,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但我们是同高校合作,临床广泛开展我认为条件 ...

哦,经老师您这么一解释,我明白了不少,不管是谁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只要对临床有用就行,谢谢您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