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编辑队伍,科技以人为本,科技期刊更是如此。裴钢院士2006年担任Cell Research主编之时,编辑部原主编和常务副主编相继辞世,裴院士将眼光放到国际上,想招聘一名具有深厚的分子细胞生物学专业背景知识,精通英文且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来担任Cell Res的常务副主编。当时就把我从Cell“挖”回国了。在裴主编的带领下,我将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的编辑方式——in house的编辑方式也带了回来,着力培养科学编辑的学术和编辑水平,使编辑部编辑人员在处理稿件,向国际知名科学家约稿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逐步锻炼了一支适应现代学术期刊发展的年轻科学编辑团队。编辑部现有全职科学编辑4名,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全部为博士学历,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结构,其中海外留学归来的博士后1名(在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获得的博士学位,后又去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读博士后)。优秀的编辑队伍才能保证专业的稿件处理,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更好地吸引作者。
谈到吸引优质稿源,其根本就是要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让科学家认可。Cell Res近年来影响因子的跨越式发展本质反映的是发表文章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通过我们的编委及特约编辑的帮助,发表了高水平的权威综述;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吸引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凭借专业的编辑团队优势,Cell Res为不少国内外优秀的原创论文和与国际同行存在竞争性的优秀论文,以及在国外期刊评审时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优秀论文开辟了快速审理的“绿色通道”,符合这些条件的论文,我们可以提供优质快速的审稿,最快72小时就可返回给作者审稿意见,经过一定的修改就可以在Cell Res上快速发表。通过这个通道,近年来我们已经发表了一批相当于Proc Natl Acad Sci U S A,Plant Cell,Dev Cell等水平的原创论文。最近的例子应该是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在我刊发表的一篇关于Beclin 1蛋白晶体结构的文章,Crystal structure and biochemical analyses reveal Beclin 1 as a novel membrane binding protein,这篇文章也是走的绿色通道。此事最近在网上好像也有较大影响,并引起了一些不了解情况的网友的好奇和猜测。其实走绿色通道关键不是看人,而是看文章本身的学术水平,我个人认为, 一公的这篇论文是达到或接近Nature上的论文的水准的, 目前已经有国际上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在给这篇文章撰写点评,专家的点评文章不久就会发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专家对该论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