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7|回复: 10

预防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2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大家讨论和各种指南已经很明确,但非呼吸机性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一项内容,涉及神经内外科吸入性肺炎及所有卧床病人预防坠积性肺炎,以及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暴露后下呼吸道感染易发,请教大家有何有效方法预防呢?大家重点讨i论:如何预防气切后下呼吸道感染?欢迎提供经验。:handshake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08-6-2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预防气切后下呼吸道感染方法:
1、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吸痰动作要轻而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应洗手,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2、充分湿化气管每4h注入湿化液,每8h雾化吸入。当呼吸道阻力增加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可注入生理盐水10ml后再抽吸。方法:仰卧1次,侧卧2次,注水后拍背再吸痰,此项操作劳动强度大,应保证每4h 进行1次。
3、 加强口腔护理, 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根据口腔pH值选择口腔清洗液,pH值高选用2%~3%硼酸溶液,pH值低采用2%碳酸氢钠溶液擦洗,pH值中性时选用1%~3%双氧水或用生理盐水擦洗。必要时在口咽部使用非吸收性抗菌膏涂擦,用多粘菌素E、两性霉素B和妥布霉素各2%的软膏,于黏膜和口咽部,6h涂擦1次,防止感染发生。
4、病情允许时头部抬高30°,尤其是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1h。当胃内容物潴留量大或腹部听诊听不见肠鸣音时,停止鼻饲,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吸入气管内,引起吸入性肺炎。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楚楚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控制感染 的帖子

当呼吸道阻力增加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可注入生理盐水10ml后再抽吸。

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ARC)推荐不应在吸痰前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包括通过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原因是有较高的气道污染风险。那么针对这一条建议,您医院临床会做何反应呢?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呢?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制感染给我们提出建议:
1、如无反指征建议患者半卧位;
2、口腔护理、选择性去污、必要时局部抗菌药物应用;
3、正确地气道 湿化、吸痰;不应在吸痰前常规应用生理盐水滴入,我院也是这样。
还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楚楚 的帖子

尊敬的楚楚老师,谢谢您的指教!关于"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ARC)推荐不应在吸痰前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包括通过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原因是有较高的气道污染风险。"我们准备召开相关科室人员会议,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您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提供给我们学习?先谢谢啦!: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师你们好!看了各位老师的贴子,似乎有了一些明白,但是我在最近的查房,发现昏迷病人(外伤或脑出血)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进行吸痰,存在许多消毒的隐患,如气管切开,气管套管口暴露,外敷无菌纱布,有痰时即进行吸痰。
问题1、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
    2、每次吸痰前用生理盐水冲管(开一瓶生理盐水,倒入无菌杯中),吸痰过程中连续使用无菌杯中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吸痰管,该无菌杯连续使用有4小时、8小时、24小时才更换,多数为24小时更换盛放生理盐水的无菌杯
    3、吸痰后保留下段的吸引长管,一般每个病人更换一次,连续使用则一般每周更换,吸引长管外口置入外用呋喃西林液中保存
   4、针对上述护理进行抽样,(1)使用4小时的生理盐水口杯内抽取生理盐水培养(2份),有球菌、和绿脓杆菌生长。(2)呋喃西林保存液中(4小)(有球菌、和绿脓杆菌生长)。上述培养结果与肺部感染的病源菌不是同源。(3)空气培养:无致病菌生长,(4)物表和医务人员手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手培养有芽胞菌和腐生球菌生长,以上述培养菌不是同源。
  
请教各位老师,你们对此类病人的护理操作经验,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泉子 + 10 有理有据工作,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6# zlp
您的做法很好啊!用事实说话。请问您做物表及医务人员手采样时,是随机还是清洁消毒后?
建议:缩短无菌杯及生理盐水更换时间;关注已打开的生理盐水保存时限;吸引器长管不要湿式保存;吸引器及长管每班更换;改被动吸痰为主动排痰,即不是有痰时即进行吸痰,而应积极进行肺部扣击;关注病室空气新鲜度。。。一点拙见,请继续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过调查:神经内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绿脓感染的机率很高,想过一些办法,效果不如人意,困扰已久:L,请教各位老师有什么好的控制办法: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细雨润竹

注意气管导管的消毒灭菌,切口护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6# zlp

吸引长管外口置入外用呋喃西林液中保存,目前不主张用消毒液来保存,我们的做法是每次用一次性吸痰管的外包装来保存连接管处,下一次吸用下一次的外包装,已经使用一段时间效果还不错(方便、实惠就地取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气管切开病人使用持续氧气雾化进行湿化气道(又同时兼顾氧气吸入),效果不错;吸痰长管端利用引流袋的管帽,不知老师们认为可以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