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5|回复: 17

急急急!关于新的等级评审中手术感染部位分级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老朽 于 2012-12-25 16:09 编辑

[等级评审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关于0级I级II级III级手术是怎样明确的?
是以前的I类II类III类和IV类吗?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2-2-20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算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1、按手术时间 小于等于75百分位评分0,大于75百分位,评分为1;2、按伤口清洁度,清洁为0,清洁-污染、污染与感染伤口为1分;3、ASA评分,一级、二级为0分,三、四、五级为1分;三项合计为危险指数的分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朽 于 2012-2-20 14:51 编辑

三级综合医评审院标准实施细则
                   (2011 年版)
第六节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度、Ⅲ度烧伤创面。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30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30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引自: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 号)。

分子:指定感染风险指数的某种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例数。
分母:指定感染风险指数的某种手术的总例数。
计算公式:
                                                                     指定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例数
某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100
                                                                           指定感染风险指数手术总例数
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类别”下列的要求分列记录:
(1)0 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
1) 浅层组织手术。
2) 深部组织手术。
3) 器官手术。
4) 腔隙内手术。
(2)Ⅰ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
1) 浅层组织手术。
2) 深部组织手术。
3) 器官手术。
4) 腔隙内手术。
(3)Ⅱ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
1) 浅层组织手术。
2) 深部组织手术。
3) 器官手术。
4) 腔隙内手术。
(4)Ⅲ级手术例数/季/年感染例数
1) 浅层组织手术。
2) 深部组织手术。
3) 器官手术。
4) 腔隙内手术。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2011年版)
三、医院感染类指标(Hospital Infection Indicators)
(七)手术风险分级(NNIS分级)手术部位感染率(Surgical Site Infection Classified by NNIS Risk Index)。
表达方式:
NNIS分级手术           指定NNIS分级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例数
                 = ------------------------------------×100%
部位感染率            同期进行指定NNIS分级手术例数



附件
相关名词解释
七、麻醉分级(ASA分级):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6级:
(1)P1:正常的患者;
(2)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3)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4)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5)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6)P6:脑死亡的患者。
八、手术风险分级(NNIS分级):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手术风险指数0级,1分为手术风险指数1级、2分为手术风险指数2级,3分为手术风险指数3级。
分值分配:
分值

手术切口

麻醉分级

手术持续时间

0分

I类切口、II类切口

P1、P2

未超出标准时间

1分

III类切口、IV类切口

P3、P4、P5

超出标准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发现

评分

发现

评分

发现

评分

麻醉分级

P3

1

P4

1

P1

0

切口清洁度分级

II类

0

III类

1

IV类

1

手术时间


0


1


0

手术风险指数分级

 

1级

 

3级

 

1级


点评

给力  发表于 2012-2-20 1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朽 于 2012-2-20 14:52 编辑

根据卫生部关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的通知进行分类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 发表于 2012-2-20 14:30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 年版)
...


老师:这个问题也困惑我很久,因为手术名称每月上百台,大医院估计上千台,怎样才能把几百台手术数出来是属于哪类?一台一台去数?(我们院感科与临床没有联网),同样再请问老师哪些是浅层组织手术?哪些是深部组织手术?哪些是器官手术及腔隙内手术?也就是判定标准是什么?O(∩_∩)O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也为这个问题在烦恼困惑,如果医疗机构内没有良好的信息系统网络的支持,恐怕要完成这件事情很难,工作量实在太大,看看其他同行之间有没有好的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工作方式流程呢?期望能够得到帮助!在此先谢谢了。
另外您问的哪些是浅层组织手术?哪些是深部组织手术?哪些是器官手术及腔隙内手术?也就是判定标准是什么?
此问题在卫生部2001年1月3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8.手术部位
一、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临床诊断
      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二、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2.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3.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哦,二级医院也要这样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l老师,你问的问题建议你查找,卫生部 新 病历首页 书写规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统计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想还是选几种手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2-2-20 14:13
1、按手术时间 小于等于75百分位评分0,大于75百分位,评分为1;2、按伤口清洁度,清洁为0,清洁-污染、污染 ...

请问你这个是按照哪里的标准?有什么具体的文件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2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黎阳光 发表于 2012-2-22 16:06
请问你这个是按照哪里的标准?有什么具体的文件吗?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附录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2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们的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2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我们也是为手术分类、监测等问题进行讨论,大家意见不一,各有道理,虽然有指南、诊断标准,但是突然一个0级又要按照危险指数分级,只有多部门协作、有运行良好的网络系统恐怕才能完成的,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0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没上电子病历,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率太麻烦。但是等级医院评审标准里有要求。有什么好得办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7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