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494|回复: 6

[原创] 苏浙沪将联手向PM2.5“宣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8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2012年浙江省两会和江苏各市的两会于日前相继落幕。在代表委员们众多的热议话题中,空气环境治理问题再一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随着去年PM2.5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长三角的空气质量从未像眼下如此受人关注,各地纷纷出台相应对策。浙江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5年将狠抓清洁空气。江苏省两会虽尚未举行,但在各市的两会上,也不断有代表委员提出,应该加快PM2.5监测站点建设,及早发布实时监测数据。记者了解到,年内南京、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都将开始公布PM2.5监测数据,一系列空气治理的行动也将随之展开。


今年起长三角全面监测
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以通过呼吸直接进入人体。研究显示,PM2.5进入人体后,75%会在肺泡内沉积,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PM2.5超标,比较直观的表现就是灰霾天气。2010年浙江省平均灰霾日数为50.4天。杭州2001年的灰霾天气只有12天,2010年则已飙升到129天。


    国家环保部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2012年起将在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今年的两会上,长三角各地均作出了反应。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在两会期间指出,由于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目前环保部门已经着手在杭州、宁波等地设立监测点,并配置了监测PM2.5的技术设备。今年环杭州湾地区将首先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同时,省内其他地区也将逐步开展监测。其中杭州市已于去年5月,分别在朝晖、下沙、杭钢、植物园、西溪湿地、萧山和余杭等地,建立了7个PM2.5监测点,今年将增加到9个。


    南京市副市长华静在南京两会上提到,今年南京将在全国率先发布PM2.5数据。此前南京市环保局已经公布了2008年—2011年试点监测PM2.5的数据,结果显示4年来南京市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超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0.8倍,且年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南京市环保局已承诺,最迟将在今年6月前开始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并做到实时更新。此外还将继续增加PM2.5的监测点,预计四年后南京将有9个PM2.5监测点。苏州、无锡等地的两会上,也有代表委员提出,应在当地尽快开始监测PM2.5并公布数据。


监测非难事关键在治理


    在各地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认为,监测PM2.5对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来说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如何治理。研究显示,汽车尾气、扬尘等是PM2.5的主要污染源,这意味着对于大城市来说,对于这些污染源头的整治,将是治理PM2.5的重中之重。


    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浙江省将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狠抓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专项行动。虽然没有像北京、深圳等城市一样将PM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治理的决心却已跃然纸上。根据规划,浙江省将从2011年到2015年花5年时间搞生态文明建设,陆续开展11个专项行动,而清洁空气行动是专项行动之首。


    目前,浙江实行的治理空气污染措施,包括对发电机组进行脱硝改造,钢铁厂锅炉进行烟气脱硫工程改造;升级汽柴油,去年起全省轻型汽油车新车执行国Ⅳ标准,车用柴油执行国Ⅲ标准,对领到黄标的高污染车辆区域限行;加大入浙天然气供应量减少煤炭使用;卫星拍摄农民露天烧秸秆,由当地环保部门立即制止等,对于控制PM2.5的污染源无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南京市也将从今年起通过实行扩大摩托车禁行区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所有新增公交车、出租车都需达到国Ⅳ以上排放标准,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要不低于60%等办法来控制污染源。此外,南京市还宣布,未来2年—3年内,绕城公路以内所有工业生产类企业将全部完成搬迁。


    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议,长三角应对PM2.5实行联合监测。徐震说,大气污染需要区域联防联控。因此针对PM2.5数据的监测,浙江、江苏、上海三地的相关部门应进行联动,共同防治。华静也表示,南京的PM2.5治理不仅是南京一家之事,需要整个江苏及安徽周边地区一起联防联治,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关键词之一“PM2.5”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和重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空气质量真能达到PM2.5,那可以减少很多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对广大民众无疑都是一个福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博会后,感觉灰霾天气越来越多,是该及时治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底,中国环保部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1月,这一标准即将公布,PM2.5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标准。新年伊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都将打响“PM2.5攻坚战”:北京春节前开始公布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上海、天津、山东和武汉等省市纷纷表示陆续启动PM2.5的监测;广州最迟今年将公布PM2.5监测数据。

  随着民众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空气质量越发关注,PM2.5话题迅速升温。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得益于成熟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和健全的大气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成效显著。美国在1997年率先提出监测PM2.5标准。截至2010年底,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已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如今,在伦敦、纽约、洛杉矶、东京、莫斯科、新德里和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地方政府都会监测PM2.5数据,除莫斯科和新德里外,相关数据都会及时向民众公布。

  日本

  哮喘患者状告地方政府和油企

  催生亚洲最严格立法

  在日本,一场接近十年的诉讼,令PM2.5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1999年,日本东京约有633位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状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车企业。这些患者基本上都居住在东京国道沿线,他们认为致病的原因是汽车尾气,要求被告给予赔偿,并要求政府对于汽车(特别是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实施限制。日本专家一致认为,大城市中的PM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排出的PM2.5具有强烈的致癌物质。根据这两点结论,在2008年,被告的汽车企业终于接受法院的劝解,拿出12亿日元作为和解金,与633名患者和解。

  这一诉讼,间接触动了2003年东京推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针对浮游粒子状物质(尤其是柴油机、汽车尾气排放)的立法。在新法规实施的第一天,在所有进入东京的高速道路入口,以及各主要道路的入口,交警让汽车发动引擎,然后用白毛巾堵在尾气排放口进行检查。如果白毛巾变黑,则说明该车辆没有按规定安装过滤器,这辆车就会被禁止进入东京。

  如今,日本汽车在出厂时都已安装了过滤器,排放标准达到了欧洲三级标准,这使得东京空气中的PM2.5含量大幅度下降。目前东京对PM2.5的排放标准是亚洲最严格的,它要求每天每立方米不超过35微克。

  美国

  PM2.5数据每小时更新

  六种颜色表空气污染度

  1997年,美国环保署根据清洁空气法案,设立了一套专门针对空气中PM2.5含量的标准,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日益工业化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2006年,美国环保署对PM2.5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如今,美国环保署官方网站会实时公布空气质量指数。PM2.5是每日空气质量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每小时更新一次。网站通过六种颜色表示空气污染情况。绿色表示“良好”,黄色表示“一般”,橙色表示“对敏感群体不健康”,红色表示“不健康”,紫色表示“非常不健康”,酱红色表示“危险”。从地图上可见,美国除东、西部沿海一些人口稠密城市PM2.5指数显示黄色之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绿色。

  环保署还可将用户指定的州或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或警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用户。地方电视台、电台和报纸也会每日发布空气质量预报。

  目前,美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里包括对PM2.5和PM10的监测,其中PM2.5监测站点有1028个、PM10站点有702个。站点数量、设定位置等都有具体要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监测子站的人口暴露情况、地区最高浓度、大的污染源影响、地区交通、背景浓度、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等。

  英国

  网络发布实时数据

  手机也可随时查询

  在英国伦敦,地方政府重视公开空气质量信息,并以与地图结合的形式向公众公布。在当日空气质量发布方面,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和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发布大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公布伦敦市各地区各污染物上一小时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还开发了谷歌地球图层,用户下载相关软件后,即可遍览英伦三岛所有监测点各污染物上一小时API 分值和一周趋势图。

  此外,民众还可通过社交网站获取相关空气质量信息,甚至可将相关的应用软件下载到手机上,以便随时了解空气质量信息。 (王希怡)

  基本知识

  PM2.5是什么?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有一个容易理解的中文名——细颗粒物,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这些颗粒如此细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可以在空气中漂浮数天。人类纤细的头发直径大约是70微米,这就比最大的PM2.5还大了近三十倍。

  PM2.5来自哪里?

  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他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 (谭知还)

  PM2.5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PM2.5小于每立方米10微克是安全值。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七嘴八舌

  WHO要求每年最多有3天超标

  中国的PM2.5标准拟于2016年生效。如果仅从标准的数值来看,中国即将发布的新标准已经与WHO过渡期目标-1一致,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也算是开始了三步走的第一步。然而,即使标准值相同,而评判是否达标的方式不同,约束力是有极大差异的。举个例子,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制定于1996年,其中PM10的日均标准为150微克/立方米,表面上已和美国现行标准一样严格。但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平均每年最多只能有1天超标,否则就算不达标,超标地区需要提交改进方案并加以实施。而在中国的标准文件中,没有类似的规定。各地区在执行标准时,只是计算每年的“达标天数”和“达标率”。

  在即将发布的PM2.5新标准中,依然没有规定多高的达标率才是可接受的。WHO和其他国家是怎么规定的呢?WHO要求每年最多有3天超标(99%的达标率),澳大利亚最多5天,而美国和日本要求的达标率为98%。谭知还

  美国大使馆测定PM2.5方法

  空气中漂浮着各种大小的颗粒物,PM2.5是其中较细小的那部分,所以测定PM2.5的浓度需要分两步走:(1)把PM2.5与较大的颗粒物分离;(2)测定分离出来的PM2.5的重量。目前,各国环保部门广泛采用的PM2.5测定方法有三种: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

  将PM2.5直接截留到滤膜上,然后用天平称重,这就是重量法。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验证其他方法是否准确的标杆。然而重量法需人工称重,程序繁琐费时。如果要实现自动监测,就需要用到另外两种方法。

  β射线吸收法:将PM2.5收集到滤纸上,然后照射一束beta射线,射线穿过滤纸和颗粒物时由于被散射而衰减,衰减的程度和PM2.5的重量成正比。根据射线的衰减就可以计算出PM2.5的重量。美国大使馆那台知名度很高的仪器依据的就是此原理。

  微量振荡天平法:一头粗一头细的空心玻璃管,粗头固定,细头装有滤芯。空气从粗头进,细头出,PM2.5就被截留在滤芯上。在电场的作用下,细头以一定频率振荡,该频率和细头重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于是,根据振荡频率的变化,就可以算出收集到的PM2.5的重量。 谭知还

  关键是汽油的含硫量降不下去

  PM2.5有三大来源:工业生产、燃煤和机动车,而机动车尾气成了PM2.5的重要来源。北京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汽油车“国IV”的排放标准,而全国大多数地方的汽油车还是“国III”标准。更要命的是柴油车,由于符合排放标准的柴油迟迟不能供应,导致柴油车的“国Ⅳ”标准一直不能实施。相比之下,欧洲已经开始实施欧Ⅵ标准。此外,汽油的含硫量也一直没有降下去,对二氧化硫的减排也带来困难。此前说过,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油品问题是控制机动车排放的老大难,但这涉及石油行业的其他问题,已远非环保部门所能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布监测数据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降低指标,还人类、地球一个真正清新的环境!?恐怕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9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目前垃圾焚烧的烟囱基本上都有实时监测系统,但我可以说有部分时间(特别是深夜)是完全不达标排放。那时的监测系统就是装样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