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3269|回复: 18

[求助] 颅内感染,急急急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各位老师,我们脑外科1位手术病人,术后第3天出现颅内感染,半月后连续三次脑脊液培养为多重耐药菌的表皮葡萄球菌,因病人放置有脑室引流管,我们从引流管与脑室引流器的接头外表面采集出溶血葡萄球菌,此处是医生放脑脊液和脑室注药接触触摸的位置,分析是手卫生没做好是表皮葡萄球菌进入了颅内引起的,但他们主任说病人皮肤带菌,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皮肤细菌进入颅内引起,不是手卫生的问题,请教我的分析对吗?如果对我该怎样说服他呢?急切盼望老师们的指导。谢谢!

点评

与植入物有关吗?  发表于 2012-1-11 11:47

评分

参与人数 2 +3 文点 +1 收起 理由
男丁格尔 + 3 很给力!
星火 + 1 鼓励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做的是颞顶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用钛网一块、螺钉11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_y_x_2006 于 2012-1-11 12:03 编辑

现在不是追究细菌如何进去的,谁的责任的时侯。
耐药葡萄球菌属感染,首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
看你们医院有哪些药进行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选用万古霉素,病原学检查也提示此药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手卫生没做好是表皮葡萄球菌进入了颅内引起的”这个结论不宜下。外科主任说的也不一定有错,表葡本身就寄生于人体皮肤,这条感染途径也不能排除。感染的危险因素不止一两条,且常常难以明确感染途径。所以目前要做的除了控制感染外,就是和临床共同分析危险因素和可能的感染途径。而并非是谁说服谁的观点。

点评

赞同您的观点!  发表于 2012-1-11 13: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老师说的非常对,是不能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也提醒我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沟通方式,加强学习,要从帮助临床的角度出发。非常感谢。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此例患者当时有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引流管与脑室引流器的接头外表面采集出溶血葡萄球菌,此处是医生放脑脊液和脑室注药接触触摸的位置,
如果是我,我也高度怀疑是手卫生的问题!但目前我们的检测手段和条件没办法一口咬定,那么和临床沟通就真的要艺术一点,你可以把可能引起这次感染的危险因素都给临床大夫罗列出来,然后积极出谋划策配合他控制感染,在这期间让他明白手卫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和危险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正解

即便你从经验上可以判断九成是手卫生的问题,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也不能直接说一定是手卫生问题

较好的做法是所有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一罗列,然后提请大家注意所有这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又学到知识了,我们管理人员是不能随便下定论的,感染因素复杂难辨,一定要多方思考,将可能的因素罗列出来,然后请临床人员和我们一同下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的结果是达到教育和改变行为的目的,切忌揪出是谁的责任。
谢谢老师的指教!

点评

“达到教育和改变行为的目的”很好!  发表于 2012-1-11 2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和10楼老师有同样看法。不能确定是医生手卫生有问题,但要提醒大家要重视手卫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weiyidiandian 发表于 2012-1-11 13:14
请问此例患者当时有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吗?

是有感染症状,发热、血象高,脑脊液常规提示感染,病程分析也考虑颅内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染因素复杂难辨,一定要多方思考,将可能的因素罗列出来,然后请临床人员和我们一同下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的结果是达到教育和改变行为的目的,切忌揪出是谁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10楼、13楼说出了我的心声,这也是我在院感许多年来磕磕绊绊后的感悟。两手+两脚赞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临床的沟通需要技巧,有时候不需要明确是谁错了,只要找出可能的原因,使双方都能接受,积极改进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依依 于 2012-1-12 08:44 编辑

如果术后3天培养即阳性,我想重点考虑手术污染或手术时间长原因。目前当务之急除了查找原因,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出现外,还要积极治疗,争取患者早日康复,不要引起纠纷。

点评

赞同您的观点。  发表于 2012-1-11 2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是我太武断了,换位思考也理解了外科主任。这次让我学到很多,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沟通的技巧,对今后工作启发很大。我会再次去和脑外主任沟通,争取从多方面改进,把坏事变好事!衷心感谢!

点评

相互学习和借鉴。  发表于 2012-1-13 14: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主任说病人皮肤带菌,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皮肤细菌进入颅内引起,”问一问主任,病人的手术部位消毒和切口保护是怎么做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值得学习的病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