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1|回复: 16

[资料] 粪便移植对抗艰难梭菌感染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sunlight(乔):感觉这篇文章很有价值,与各位同道分享!
粪便移植对抗艰难梭菌感染
作者:刘敏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12-26

艰难梭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大剂量、不恰当地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破环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此时艰难梭菌乘虚而入,造成水样腹泻及伪膜性肠炎等。针对反复发作的艰难梭菌感染(CDI),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微生态治疗,把来自于健康供者粪便的正常菌群移入患者体内,以此来恢复患者的肠道生态系统平衡(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2月8日,《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表芬兰学者的研究显示,通过结肠镜行粪便移植,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CDI。在本期《消化·肝病周刊》的D2~D3版,我们简要介绍该项研究,并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作点评,敬请关注。
  ■ 背景
  与经鼻胃管途径相比,经结肠镜粪便移植的操作舒适度较高,移植细菌在到达结肠的过程中不易遭到破坏。再者,采用结肠镜来进行粪便移植,还能同时对长期腹泻的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如除外炎性肠病,检查是否存在结肠憩室和结肠癌等。
  最后,移植前的肠道灌洗还可减少结肠内容物,从而有利于移植后结肠菌群的恢复。
  ■ 研究简介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70例因反复发作的CDI而接受粪便移植的患者。移植12周后,所有非027型CDI患者症状消失,在36例027型CDI患者中,32例有疗效,4例无反应者既往病情严重,存在长期腹泻或共病,最终因结肠炎死亡。
  移植1年后,4例最初获得不错疗效的患者在因其他原因使用抗生素后病情复发,其中2例再次成功接受粪便移植治疗。有10例患者在移植后1年内因其他原因死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未发现即刻并发症。
  027型艰难梭菌感染常与严重腹泻和病情反复相关。在本研究中,027型CDI患者在接受粪便移植后12周内复发率为11%,远低于既往报告的经非达霉素或万古霉素治疗后的复发率(分别为24%和23%)。
  4 例因结肠炎死亡的患者在移植前病情已非常严重,粪便移植是作为挽救治疗进行。以往数据显示,CDI 患者30 天总体死亡率最高达23%,该研究死亡率并不高于既往研究,提示粪便移植本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操作。
  ■ 研究者说
  回顾性研究可能倾向于选择更适合某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筛除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从而产生选择偏倚。该回顾性研究产生此类偏倚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样本纳入的是参加研究的所有医疗中心里接受粪便移植治疗的全部患者。
  为预防穿孔发生,患者在移植前均接受抗生素治疗,以减轻炎症和穿孔危险。
  粪便移植的另一种可能风险是感染性疾病。因此,供者首选患者的亲属、配偶,也可以是其他健康人。所有供者均需要接受一系列健康筛查。虽然经粪便移植而感染疾病的风险明显存在,但所有经过该治疗的患者目前未发现明显的被感染证据。
  ■ 相关链接
  虽然粪便移植的概念听起来让人不太舒服,但目前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当患者连续数月经受CDI折磨时。
  2011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年会召开,布兰特(Brandt)博士等报告了粪便移植治疗CDI的相关研究。研究纳入77例CDI患者,平均年龄65岁,感染艰难梭菌平均为11个月,接受5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而未见好转。许多患者伴有严重乏力、体重减轻以及每天至少6次腹泻。
  研究结果令人振奋:粪便移植治疗后,70例患者腹泻症状消失,另有4例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疗而痊愈,2例再次接受粪便移植联合抗生素治疗痊愈,总体治愈率达到了98.7%(76/77例)。移植治疗后,患者平均在6天内腹泻症状消失,有的患者甚至在3天内症状消失。乏力等症状在1个月内消失。
  研究中未见并发症和不良事件产生,而且与昂贵的多疗程抗生素治疗相比,粪便移植更具成本效益。
  会议还报告了其他相关研究,其结果显示:一般治疗对感染了艰难梭菌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很难有效,导致有的患者在入院90天内不得不接受结肠切除手术。而且感染了艰难梭菌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感染的几率也较高。
  随着对CDI患者实施的粪便移植越来越多,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将该治疗应用于其他疾病,如炎性肠病等。
链接:http://www.cmt.com.cn/detail/31897.html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2-1-3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鼻胃管途径粪便移植,感觉很恶心,请问乔老师粪便是否要经过特殊处理呢?想到这么恶心的操作,希望医生再也不要滥用抗生素了,抗生素的管理太难了,今年四川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把抗生素这项工作纳入了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管理,简直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的人员多为护士,这方面的知识不足;当然我们愿意很好配合这项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医的人还感觉粪便恶心啊?
这篇文章指出,与经鼻胃管途径相比,经结肠镜粪便移植的操作舒适度较高,移植细菌在到达结肠的过程中不易遭到破坏。再者,采用结肠镜来进行粪便移植,还能同时对长期腹泻的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如除外炎性肠病,检查是否存在结肠憩室和结肠癌等。是经结肠镜进行粪便移植的。移植前的肠道灌洗还可减少结肠内容物,从而有利于移植后结肠菌群的恢复。
文章中没有描述粪便是否需要做特殊处理。只是强调“粪便移植的另一种可能风险是感染性疾病。因此,供者首选患者的亲属、配偶,也可以是其他健康人。所有供者均需要接受一系列健康筛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粪便移植对抗艰难梭菌感染我是第一次听说,又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sunlight(乔) 发表于 2012-1-3 14:48
学医的人还感觉粪便恶心啊?
这篇文章指出,与经鼻胃管途径相比,经结肠镜粪便移植的操作舒适度较 ...

新的治疗法,应该会推广的!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个艰难梭菌,怎么近两年突然“热”起来了。众所周知,艰难梭菌本是正常人肠道正常菌群成员之一,只是不占优势,是个少数派而已。艰难梭菌的确可致伪膜性肠炎,但须得有个前提:就是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菌群紊乱,换句话说,对于那些尚未出现或者菌群紊乱程度不重的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似乎不太可能啊。
抗生素滥用,世界上没哪个国家或地区比得上我们中国,在艰难梭菌被热炒之前,我怎么就没有碰到甚至没听说过那个医院出现过伪膜性肠炎大爆发呢???
是不是哪家洋鬼子公司又出了艰难梭菌相关的产品,在扇阴风点鬼火啊???

点评

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CDAD)在临床并不少见,只是病原学检查比较困难(国内厌氧培养开展的不是非常普遍)。近年来该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之一,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发表于 2012-1-4 13: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粪便灌肠治疗重度肠道菌群紊乱并非现在才有,国内早有大夫们实践过了,我们医院就有消化内科老主任们曾尝试过:拿与患者关系亲密的人如配偶等正常新鲜粪便与生理盐水制成悬液直接灌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哇,长见识,这方面的信息头一次接触,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长见识,这方面的信息头一次接触,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抗生素均有导致CDAD的可能性,包括术前预防用抗生素(肠外使用万古霉素除外)。最常见的与CDAD相关的抗生素有克林霉素、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CDAD偶尔也发生于使用甲氨蝶呤、紫杉醇的癌症化疗患者中。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艰难梭菌感染中存在特殊的免疫途径。抗毒素A的IgG抗体可以保护机体免于发病和复发。氟喹诺酮类应用亦是CDAD的危险因素之一。某些使用氟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的患者较对照组更易出现艰难梭菌感染。美国乔治亚州护理机构就曾因用8-甲氧基氟喹诺酮加替沙星替代左氧氟沙星使用而引起CDAD爆发流行,后改回使用左氧氟沙星,CDAD流行得到控制。其原因可能是加替沙星的抗厌氧菌活性较左氧氟沙星强,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加上艰难梭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爆发流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亦有类似报道,以8-甲氧基氟喹诺酮莫西沙星替代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3个月后出现CDAD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什么粪便移植,其实就是一种直接的微生态疗法,使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三联活菌联合整肠生/乳酶生/乳酸菌素口服给药,并且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同样能达到恢复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没有“粪便移植”直接而已,不过从心理的接受程度而言会更好些。

点评

经结肠镜粪便移植使得移植细菌在到达结肠的过程中不易遭到破坏,并且舒适度要好(较之经鼻胃管途径)。  发表于 2012-1-4 14:56
所言极是!  发表于 2012-1-4 14: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常见,这个我不否认,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否等同于艰难梭菌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其发病本质为肠道菌群失调,与整个肠道菌群相关,如果仅仅归咎于艰难梭菌,有点说不过去!另外,艰难梭菌毒素A毒素B的检测试剂盒和仪器的确贵得吓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菌群失调不光是梭菌作怪,梭菌只是“乘人之危”而已,是导致二重感染的原因却不是导致菌群失调的关键。
想要恢复菌群不能只针对梭菌,更重要的是要恢复正常菌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sunlight(乔) 发表于 2012-1-3 14:48
学医的人还感觉粪便恶心啊?
这篇文章指出,与经鼻胃管途径相比,经结肠镜粪便移植的操作舒适度较 ...

谢谢sunlight(乔) 版主,又学到新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新颖的治疗理念!有时医学的治疗手段可能还不止是恶心,甚至看起来还是“要命”的。但有效就OK了!
当然,这不足为奇,曹操不是斩杀了要为其开颅治疗的华佗嘛,认为华佗居心叵测,可开颅的治疗手段不是最终被广为接受了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如这两年炒得很热的“NDM-1“,肠道中分离的不动、肠球菌也去筛查NDM-1,滑稽的很啊。有小道消息说这个NDM-1就是某个国外医药生产企业搞的噱头!

点评

关注产金属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很有必要!  发表于 2012-1-4 2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