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43|回复: 19

循证感控之我思、我想、我见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参加完厦门的培训班,回到医院后似乎还意犹未尽,昨天下午旁听了市科技局组织的本院胸外科主任的一个科研项目鉴定会,个人感兴趣的是这个项目是队列研究还是病例对照研究?入组标准是什么?P值?选择偏倚?总想借机复习一下这次的培训内容。
随着项目主持人介绍的深入,我不禁被这个项目本身给震憾了:填补了自治区13项空白、使用的多种器械是自己研制的,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某种手术方式在国内首创,项目主持人还在全国专业年会上做了专题报告……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感染管理工作,大家都说护士们对感控工作的依从性要高些,而医生就比较难了,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的医院中,哪些人的科研意识最强?当然是临床医生!而这些人为什么就不肯轻易的接受我们的感染管理方案呢?原因是这是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有缜密的思维和理性的判断能力的群体。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简单的说教、文件及规范的传达就能让他们信服吗?显然不能,人家需要的是循证依据!
所以,在我们实际工作的层面上,文件及规范只能是我们“狐假虎威”的工具,而“循证感控”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武器。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金币 +10 文点 +2 收起 理由
蓝鱼o_0 + 5 + 10 + 2 有思考!掷地有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遗憾,因年底检查较多,没能参加厦门的会议。“循证感控”是很好的武器,但在基层医院做起来真是太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鱼o_0 于 2011-12-16 23:36 编辑

就目前而言,感控的人才机构,科研水平都不如临床,尽管发展速度是喜人的。
前一阶段的一个投票结果显示,有503人参与了投票,只有9人是博士,硕士14%,本科生占到了50%,专科生占了25%。而临床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比例要高很多。
推动学科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如何吸纳更多的临床医生,让他们了解感控,走近感控,接纳感控理念,可能是我们感控人未来努力的方向。也希望SIFIC能吸引更多的临床医生,加入到团队中来。

另外一个,感控的发展对IP或者ICN本身的知识储备和发展也提出了高要求:
与临床交涉,不理解不懂可能不行,临床医生一句话就让你哑口无言(你不了解临床情况。。。。。。)
而IP,ICN从理念出发又觉得他们这样不对。这机会产生矛盾。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更接近临床,与他们多交流。我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了一些进修计划,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
1.继续与微生物科室紧密合作和协作,观摩并争取自己动手,处理一些标本和鉴定,也学习药敏方法,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2.与ICU等科室合作,了解呼吸机的使用,插管过程,膀胱造瘘。。。。。。
尽量交叉去学习,也避免自己躺着那里想问题。多实际地看一看,聊一聊,我想会更有启发。

这也是我厦门培训班听了胡老师讲课后的一点体会和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越决于眼界!思想意识的进步,才会使工作更上一层楼。
祝贺你观念的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更新非彼更新,不宜混为一谈,原有的正确的观念一定要坚持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1-12-17 08:16
此更新非彼更新,不宜混为一谈,原有的正确的观念一定要坚持下去。

恭喜老师学成归来!总感觉你们在做深一层的工作,我们在做皮毛……有时间还去你那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时候讲究证据,从循证医学,到循证药学,循证感染管理……………………,任何的干预要能形成临床学意义的结果,否则我们的工作都是白费,因为无法说服临床医生,反而医生会反驳,我这样干了几十年都没有差错,我们只能无语。必须拿出循证证据,否则依靠国家出台法律、法规、指南,一方面滞后,一方面有点拿“鸡毛当令箭”的意味,希望同仁们多开展循证感控研究,你们认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从厦门回来,我市中心主任亲自驾车去车站接我,在车上我就这次在厦门学习的体会向中心主任作了汇报和交谈。我感到目前在基层开展循证感控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市的感控人员都在忙于上级的检查,汇总各种表格,从主任的口中得之我们的感控人员对循证感控的意识还是淡薄的。如何向他们传送循证感控的意识,是我目前在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回家后,与我市四家医院的院长也就如何在基层深化循证感控的意识进行了一些交谈,各位院长都感到目前基层感控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如人意,要开展一些工作困难较大。怎样办?我想去部分基层医院对感控工作作一番了解,想点办法,向大家对循证感控的思想作些普及工作。力争把这次厦门会议的精髓向我市感控人员传播。但要想使他们完全接受循证感控的洗礼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女 发表于 2011-12-17 08:42
恭喜老师学成归来!总感觉你们在做深一层的工作,我们在做皮毛……有时间还去你那学习!!!

哪敢说“学成归来”呀,只是有一些感悟和同仁们分享,观点也许有些片面,希望大家能够展开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xinanw 发表于 2011-12-17 08:51
任何时候讲究证据,从循证医学,到循证药学,循证感染管理……………………,任何的干预要能形成临床学意义 ...

对,“我这样干了几十年都没有差错”这句话不但医生会说,甚至领导也在说,所以我们感控的路走的很难。在这次培训班上,小雨点儿老师曾说,他遇到类似的情况,很少去说教,而是把相关的文献打印下来给临床医生看。这就是利用循证感控在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一定都自己去做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对于现成的循证依据我们会利用,不也能达到目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1-12-17 09:05
对,“我这样干了几十年都没有差错”这句话不但医生会说,甚至领导也在说,所以我们感控的路走的很难。在 ...

现在什么都要讲究循证,当然我们做感控工作也一样。老师说的对,尤其是像我们基层医院,自己没能力做研究,可以利用专家的成果,这样做,关键我们自己要多加强学习,不光是感控知识还包括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论坛真的帮了我很大的忙,感谢各位老师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才 发表于 2011-12-17 08:56
这次从厦门回来,我市中心主任亲自驾车去车站接我,在车上我就这次在厦门学习的体会向中心主任作了汇报和交 ...

看到老师您的想法真是感慨!就像好多老师经常呼吁“顶层设计”一样,我们基层不只是感控专职人员,应该是所有医务人员都需要接受循证感控的洗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兴趣的是这个项目是队列研究还是病例对照研究?入组标准是什么?P值?选择偏倚?”

现在思考问题与之前相比有改变了。流行病学的专业术语,都是脱口而出了。
期待您不远的将来,能出更高质量的感控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xuxin 发表于 2011-12-17 09:22
和本话题有关,看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勿请对号。

在烹饪课上,一名学生不按老师的指示切葱, ...

“和本话题有关,看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勿请对号。”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放在这里,我认为不太合适。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icchina 发表于 2011-12-17 17:55
“个人感兴趣的是这个项目是队列研究还是病例对照研究?入组标准是什么?P值?选择偏倚?”

现在思考问题 ...

特别庆幸参加了这次的厦门培训,流行病学知识对感染管理工作太重要了。参会期间,本院的某个病区出现了一次疑似聚集(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正准备根据厦门所学,比着葫芦画瓢,做一次病例对照研究。
对于将循证感控应用于感染管理工作中,我个人还有一点有些不成熟的理解:
1、拿来主义,阅读文献,将别人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成为我的工作利器(当然尽可能的识别垃圾文献,如果实在不能识别,也可以选择这个领域的专家的文献来读);
2、利用微生物监测结果和数据当做工具,来提高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记得您在课堂上有一个提问,新生儿暖箱里培养出致病菌,那感染的途径是什么,这一点我也想不出,但是培养出致病菌这一点就会让临床找不到借口,所以,我把这也当做“循证”依据来用。
3、通过一年的新生儿目标性监测,使NICU的感染率由16.91%降到9.62%,这个过程中,新生儿的主任由抵触到配合到支持再到主动,请她做了个现身说法,对全院也起到了引领作用, 我觉得这个过程也是个循证的过程。
所以,我个人觉得,基层的院感人也不必为自己做不了meta分析而懊恼,做我们能做的,总结我们所做的,积累经验和数据,一点点起步,做循证感控的基础,对于“循证感控”的发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前提是我们要有“循证感控”的意识。
不知我的理解有多大“偏倚”,请您指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鱼o_0 发表于 2011-12-16 23:35
就目前而言,感控的人才机构,科研水平都不如临床,尽管发展速度是喜人的。
前一阶段的一个投票结果显示, ...

“也希望SIFIC能吸引更多的临床医生,加入到团队中来”特别赞同您的观点,其实在我们的论坛上也有许多临床医生,可是好象很少有让他们和感控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两者各说各的,不太交集,不知我这种感觉对不对?
真希望能够让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多一些,就同一个话题,大家能够展开讨论,哪怕是激烈的辩论,这样才能让大家都能明白对方的观点和立场,才能够互相促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1-12-18 18:53
“也希望SIFIC能吸引更多的临床医生,加入到团队中来”特别赞同您的观点,其实在我们的论坛上也有许多临床 ...

看了您的几个帖子,很受启发。我想经历了厦门感染控制流行病学习班之后的感控,一定会有新变化,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的太对了,我们在和临床大夫打交道的时候,光有“据”没有“理”是不行的,“循证感控”才是我们感控人员树立权威的有效武器!您对这项工作的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实际工作的层面上,文件及规范只能是我们“狐假虎威”的工具,而“循证感控”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武器。”
    说的非常到位!临床需要的是证据,而非令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草原星空版主的意念对我启发挺大的,利用循征医学来作为武器,而不单单只是法规标注之类的。
然后我现在跟 蓝鱼o_0超版一样,有空去在微生物室学习药敏的一些知识,刚刚抗菌药物分类用量以及药效学、药动学 啃熟了,也每天都临床熟悉情况,毕竟我们院感工作于临床是紧密相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