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海报内容主要是:
滥用抗生素的“四重危害”: 一、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抗生素会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儿童听力。 二、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三、二重感染。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四、耐药。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 细菌耐药——全球性问题: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菌的危害: 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污染医院环境,危及医疗安全。 面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人类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抗生素使用的九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或部分其它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需要一个周期,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而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