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4-09 21:27
04-09 21:26
系统消息:qzygbln已经连续答对100道难题,逆天学霸谁与争锋?!#每日答题#
04-06 23:38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5319|回复: 3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率和危害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率和危害
时间:2011-12-08 09:51:56  来源:健康报
12月1日,**总理在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时指出,应该尽快研究将艾滋病等血源性职业暴露纳入职业病范围,予以工伤保障。这个消息令人鼓舞。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医务人员中有40%的人被针头误伤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机会和频率比一般人群高,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职业暴露风险和压力。今日起,本报将刊发系列报道,就如何为医务人员筑起一道职业安全屏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更好服务病人等作深入探讨。

    “你暴露了”,对医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这类职业暴露,包括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等。在世界各地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所患疾病中,传染病是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

    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时,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做了20年医院感染控制的武迎宏都免不了心里沉甸甸的。她比大多数人更清楚,在艾滋病这个人类尚未攻克的传染性顽症面前,高危人群除了人们熟知的几类,还包括她的同行们——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

    “你暴露了”

    一个月前,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年轻外科医生在急诊连续做了3台手术。在为一位患急性肠梗阻的老太太进行术后缝合时,他的手被针扎伤了。这在工作强度和紧张程度都很高的急诊科很常见。因为抢救时间有限,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后,这位外科医生接着做完了手术。

    3天之后,检测报告提示:老太太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时,这位外科医生已经过了24小时的保护性服药期,这时再服药,已无法保证100%不被感染。

    “除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暴露评估外,短期内还无法知道他是否被感染。”武迎宏说,真不忍心向这位医生直接说出“你暴露了”这句话。但作为一名医生,这位外科医生自己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你暴露了”,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像是可怕的梦魇,更像是挣不脱的魔障。这意味着,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这类职业暴露,包括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等。在世界各地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所患疾病中,传染病是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

    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2倍~3倍。更精确的数据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美国医疗机构疾病检测的统计结果:经皮暴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0.3%,发生针刺损伤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2%,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6%~30%。

    这些看似不高的感染比例,如果乘以职业暴露的总数量,就会变成不可忽视的数字。国内一项文献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来自23个城市229家医院的19171名护士报告,81.37%的护士在过去1年中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刺伤。

    “医务人员具有传染病易感者和感染源的双重身份,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不但保护了医务人员,更保护了广大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王焕强教授介绍,我国2003年的SARS疫情,充分显示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那年,我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病例5329例,其中医务人员969例,占18%,是SARS的第一大高发人群。

    “当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都不能保证时,整个社会就会人心惶惶。”一位精通卫生相关立法的官员这样表达自己在SARS期间的切身感受。

    “我不甘心”

    但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未引起足够重视,防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医疗卫生机构职业防护医师不足,培训和教育不足,防护措施不力等。在王焕强看来,医务人员受到职业暴露侵害,暴露出相关防护措施如职防、感染控制、宣教、培训等的不足或缺位。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中心主任孙纽云引述的小雪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护校毕业后,广东籍姑娘小雪在家乡一家二甲医院当上了一名外科护士。和所有护士一样,小雪要给病人提供打针、输液治疗等护理服务。其间,从来没有人要求她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要戴手套或做好其他防护措施,也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职业安全培训。由于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加之每天工作繁忙,被针头扎伤的情况时有发生。2007年,年仅26岁的她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时,刚参加工作的小雪,没有男朋友,没有不洁的生活史,没有其他接触机会,感染的原因指向职业暴露。

    “从来没有想过会得艾滋病,觉得这个离我太遥远了!”小雪苦涩地表示,“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

    “要让医务人员减少甚至免于受伤,必须抓好相关关键控制环节。包括加强科学研究、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监护,建立和完善医务人员免疫接种计划,推广适用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科学设计工作流程等。”王焕强强调。

    无助的坐等

    染病后,小雪工作没有了,生活完全改变了,由于无法说清是在哪一场操作中感染的,甚至难以按工伤获得补偿。后来,她被发展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志愿者,陆续有原来的同事和知情的好心人资助她以继续生活。在更多遭受职业暴露危害的同行们看来,小雪尚属“不幸中的幸运”。

    “发病之后怎么做?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顶层设计。” 首都经贸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吕学静教授介绍,“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乙肝、丙肝后,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化验费由科室出,打疫苗、使用干扰素等费用由院方出。如果是艾滋病暴露,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提供药物。乙肝、丙肝有一部分药物和检测费用是自费,一个疗程下来最少要花200多元。这对于一个护士来说还是很重的负担。”

    “这样的补偿缺失很不人道,在法律工作者看来是不可理解的。” 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解志勇教授认为,“法律真正关注的是让受到伤害的人得到救济和保障,使所有受到伤害的情况得到充分的补救。”

    专家指出,近年来,有关医务人员职业接触和防护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研究虽不断加大,但仍缺乏保护医务人员健康和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活动的综合性的职业卫生与安全规程。“考虑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率和危害,对其进行保护、补偿的相关立法非常有必要。”解志勇说。

    对此,身处一线的武迎宏更显得心情急切,那位仍不确定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年轻外科医生仍揪着她的心。武迎宏说,她对那位医生在事后瘫坐在办公椅上的背影印象深刻。那么无助,好像在坐等时间来宣判自己的命运。

    “那么无助!”说后两个字时,武迎宏加重了语气。

    (记者:崔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敲响警钟了,虽然是无法彻底避免的,但需要把它降到最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医务人员是高危人群,目前国家并没有给医务人员补偿,警察有这方面的补贴,检察官也有相应的补贴,医务人员也应该补贴。医务人员接触传染病的机率远比警察检察官大得多,补贴应当更高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补贴如何我们都希望不要发生职业“暴露”,切实做好标准防护,操作严格执行标准化、规程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调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去做,加强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加强标准预防,强调职业暴露的上报,呼吁因职业暴露造成的医院感染性疾病按照工伤处理,做好职业暴露人员的心理安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5
  • 最近打卡:2025-01-23 08:21:20
发表于 2011-12-9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调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去做,加强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加强标准预防,强调职业暴露的上报,呼吁因职业暴露造成的医院感染性疾病按照工伤处理,做好职业暴露人员的心理安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所有病人都视为有传染性的,任何操作时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这都是有效的措施,但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务人员因为繁忙等种种原因,标准预防还是令人担忧,加上急诊、病人蓄意隐瞒等,医务人员处于高风险境地。治病救人要紧,但我们更要做好防护,不然自己的健康都不能保障,又拿什么来救死扶伤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9 08:27:11 |只看该作者
把所有病人都视为有传染性的,任何操作时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这都是有效的措施,但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务人员因为繁忙等种种原因,标准预防还是令人担忧,加上急诊、病人蓄意隐瞒等,医务人员处于高风险境地。治病救人要紧,但我们更要做好防护,不然自己的健康都不能保障,又拿什么来救死扶伤呢?
楼上的老师说的有道理,应该让每个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去做,可实际工作中有时候职业暴露是避免不了的。所以还是应该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并给于适当的补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贴只是事后的安慰,主要的是我们应该让医务人员重视自身防护,做好标准预防,我们要加强宣传,指导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治疗及赔偿,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也要做好自身防护,注意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是主要人群,每次培训都要讲到职业暴露,每次新生来医院岗前培训都要讲到预防职业暴露,可是总有发生的,让人心里不免有些郁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接到职业暴露的报告,心里真是又心痛、又生气、又无奈,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每次培训都是重点内容,大部分的暴露只要小心一些是可以避免的。真想对发生暴露的科室进行适当处罚,让主任、护士长都来重视职业防护,随时唠叨唠叨,而不仅仅靠院感科来强调、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Model Plans and Programs for the OSHA Bloodborne Pathogens and Hazard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Updated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HBV, HCV, and HIV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osha3186.pdf (520.56 KB, 下载次数: 14)

rr5011.pdf (333.49 KB, 下载次数: 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实做好标准防护,操作严格执行标准化、规程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暴漏是应该引起重视,也应该给医务人员一定的补偿,也像其他行业一样,医务人员卫生津贴太低,每月卫生津贴多的24元,少的才6元,可怜得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500
  • 最近打卡:2025-04-17 07:43:52
发表于 2011-12-12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暴露猛于虎

本帖最后由 沧浪之水 于 2011-12-12 15:30 编辑

职业暴露猛于虎
本报记者 崔 芳

    编者按:12月1日,**总理在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时指出,应该尽快研究将艾滋病等血源性职业暴露纳入职业病范围,予以工伤保障。这个消息令人鼓舞。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医务人员中有40%的人被针头误伤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机会和频率比一般人群高,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职业暴露风险和压力。今日起,本报将刊发系列报道,就如何为医务人员筑起一道职业安全屏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更好服务病人等作深入探讨。


    “你暴露了”,对医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这类职业暴露,包括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等。在世界各地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所患疾病中,传染病是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

  

  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时,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做了20年医院感染控制的武迎宏都免不了心里沉甸甸的。她比大多数人更清楚,在艾滋病这个人类尚未攻克的传染性顽症面前,高危人群除了人们熟知的几类,还包括她的同行们——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

  ■“你暴露了”

  一个月前,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年轻外科医生在急诊连续做了3台手术。在为一位患急性肠梗阻的老太太进行术后缝合时,他的手被针扎伤了。这在工作强度和紧张程度都很高的急诊科很常见。因为抢救时间有限,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后,这位外科医生接着做完了手术。

  3天之后,检测报告提示:老太太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时,这位外科医生已经过了24小时的保护性服药期,这时再服药,已无法保证100%不被感染。

  “除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暴露评估外,短期内还无法知道他是否被感染。”武迎宏说,真不忍心向这位医生直接说出“你暴露了”这句话。但作为一名医生,这位外科医生自己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你暴露了”,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像是可怕的梦魇,更像是挣不脱的魔障。这意味着,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这类职业暴露,包括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等。在世界各地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所患疾病中,传染病是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

  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2倍~3倍。更精确的数据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美国医疗机构疾病检测的统计结果:经皮暴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0.3%,发生针刺损伤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2%,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6%~30%。

  这些看似不高的感染比例,如果乘以职业暴露的总数量,就会变成不可忽视的数字。国内一项文献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来自23个城市229家医院的19171名护士报告,81.37%的护士在过去1年中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刺伤。(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医务人员具有传染病易感者和感染源的双重身份,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不但保护了医务人员,更保护了广大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王焕强教授介绍,我国2003年的SARS疫情,充分显示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那年,我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病例5329例,其中医务人员969例,占18%,是SARS的第一大高发人群。

  “当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都不能保证时,整个社会就会人心惶惶。”一位精通卫生相关立法的官员这样表达自己在SARS期间的切身感受。  

  ■“我不甘心”

  但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未引起足够重视,防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医疗卫生机构职业防护医师不足,培训和教育不足,防护措施不力等。在王焕强看来,医务人员受到职业暴露侵害,暴露出相关防护措施如职防、感染控制、宣教、培训等的不足或缺位。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中心主任孙纽云引述的小雪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护校毕业后,广东籍姑娘小雪在家乡一家二甲医院当上了一名外科护士。和所有护士一样,小雪要给病人提供打针、输液治疗等护理服务。其间,从来没有人要求她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要戴手套或做好其他防护措施,也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职业安全培训。由于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加之每天工作繁忙,被针头扎伤的情况时有发生。2007年,年仅26岁的她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时,刚参加工作的小雪,没有男朋友,没有不洁的生活史,没有其他接触机会,感染的原因指向职业暴露。

  “从来没有想过会得艾滋病,觉得这个离我太遥远了!”小雪苦涩地表示,“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

  “要让医务人员减少甚至免于受伤,必须抓好相关关键控制环节。包括加强科学研究、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监护,建立和完善医务人员免疫接种计划,推广适用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科学设计工作流程等。”王焕强强调。

  ■无助的坐等

  染病后,小雪工作没有了,生活完全改变了,由于无法说清是在哪一场操作中感染的,甚至难以按工伤获得补偿。后来,她被发展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志愿者,陆续有原来的同事和知情的好心人资助她以继续生活。在更多遭受职业暴露危害的同行们看来,小雪尚属“不幸中的幸运”。

  “发病之后怎么做?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顶层设计。” 首都经贸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吕学静教授介绍,“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乙肝、丙肝后,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化验费由科室出,打疫苗、使用干扰素等费用由院方出。如果是艾滋病暴露,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提供药物。乙肝、丙肝有一部分药物和检测费用是自费,一个疗程下来最少要花200多元。这对于一个护士来说还是很重的负担。”

  “这样的补偿缺失很不人道,在法律工作者看来是不可理解的。” 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解志勇教授认为,“法律真正关注的是让受到伤害的人得到救济和保障,使所有受到伤害的情况得到充分的补救。”  

  专家指出,近年来,有关医务人员职业接触和防护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研究虽不断加大,但仍缺乏保护医务人员健康和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活动的综合性的职业卫生与安全规程。“考虑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率和危害,对其进行保护、补偿的相关立法非常有必要。”解志勇说。

  对此,身处一线的武迎宏更显得心情急切,那位仍不确定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年轻外科医生仍揪着她的心。武迎宏说,她对那位医生在事后瘫坐在办公椅上的背影印象深刻。那么无助,好像在坐等时间来宣判自己的命运。

  “那么无助!”说后两个字时,武迎宏加重了语气。

                                          ——2011年12月8日《健康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期待将艾滋病等血源性职业暴露纳入职业病范围,这样对我们职工来说有个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帖子是重复了,这儿有https://bbs.sific.com.cn/thread-67068-1-1.html

点评

抱歉!记得发贴前也搜索过了,但仍然出错,不应该!能否麻烦有权限的斑竹合并,并把我的这个帖子删掉,当下不为例。  发表于 2011-12-12 16: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