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9|回复: 21

专业化才是感控的牛鼻子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专业化才是感控的牛鼻子:http://www.h-ceo.com/html/2011/10/2011103117542100048166.shtml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1-11-1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贴出来:
汉语里,解决问题的关键被喻为牛鼻子,准确抓住牛鼻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早在今年3月,某次医改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便传出一个论点:“扩大投入是新医改的牛鼻子。”站在患者和医疗机构的立场,政府增加投入总不是坏事,似乎这观点站得住脚。
    在一次以纵向资源整合为主题的论坛上,又有官员称:“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分流患者才是医改的牛鼻子。”
还有人认为,体制决定机制,管办分开等体制层面的改革先行,才是新医改成功的关键。
新医改的牛鼻子仍然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改革者没有牛鼻子可抓,新医改自然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难怪医改三年试点即将结束,仍然处于混沌状态。
    在今年5月13日召开的“2011中国脑卒中大会暨心脑血管病防治管理论坛”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又称:“做好脑卒中的防控工作,就抓住了我国慢性病防治的‘牛鼻子’。”
    一个月后,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在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上转述了陈的观点。一位坐在听众席上的心脏科专家却不满地嘀咕:“什么时候轮到脑卒中了?慢病防治的牛鼻子明明是高血压!”
    坐在一旁的记者心中暗笑,转头问那位专家:“是不是内分泌学专家会认为,糖尿病防控才是牛鼻子?”
他皱着眉头反驳:“抓牛鼻子是科学问题,不是利益问题。慢病防控的重点在于防,高血压是大部分慢病的早期症状,这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管好高血压,才能阻止或延缓更多慢病的发生。”
    在有关慢病牛鼻子的选择问题上,科学与循证已经为我们揭示了最正确的答案。
    医院感染控制与慢病防控很像,都游走在管理与科学之间。最早的医院感染控制更多的是一种对医疗行为的管理和规范。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卫生行政部门遵循着最常规的管理法则,构筑着中国的医院感控体系——先建机构,再出规范,辅以监督检查,后来又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
    然而,游戏规则的制定,基于什么?答案不是拍脑袋,而是科学。
    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寻找制定医院感控规则的依据,循证医学的理念被引入感控领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再验证和评估解决方法的正确性,找到背后的科学依据……在无数次的循环中,感控的科学属性得以回归和彰显,感控理念也随之更新。
    反观中国,感控的专业化之路刚刚起步,多数业内人士仍维持着将感控当成一种行政管理的惯性思维,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充斥在设计、执行与监管等各个环节。监管者,包括一些站在感控学科发展最前沿的专业人士,仍在试图争取处罚、威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行政管理特权。实际上,最能打动医护人员,形成全员感控文化的,是基于科研证据的流程设计和感控专业人士的专业素养,而形成包括民众在内的全员感控文化才是医院感控落实的最终出路。
    他们可能没注意到,在台湾***感染事故进入反思阶段时,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多数人都对犯错误的协调师抱以理解和同情,而将事故的症结指向器官捐献和使用流程的系统缺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使感控人员走向专业化?如何去掉我们“杂牌军”的帽子?这个话题值得我们深思!
向专业进军,最关健的一点是夯实我们控制感染的基础知识,感控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宽广,当前我们最需要弥补的知识在哪里?《微生物学》、《感染控制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抗菌药物学》、《感染诊断学》、《消毒学》、《医院感染管理学》、《英语》等这些学科都是需要我们夯实的基础课程。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否集中大家的智慧,通过SIFIC论坛恶补这些专业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院感专职人员不努力,不爱学习,是因为领导的问题,领导给的人里有养老的、受照顾的及被批发的,这样的队伍怎能走向专业化?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才 发表于 2011-11-14 17:37
如何使感控人员走向专业化?如何去掉我们“杂牌军”的帽子?这个话题值得我们深思!
向专业进军,最关健 ...

支持鬼版的提议,SIFIC论坛就是院感人的大学、进修学院,先报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yhy8562243 发表于 2011-11-14 18:12
不是院感专职人员不努力,不爱学习,是因为领导的问题,领导给的人里有养老的、受照顾的及被批发的,这样的 ...

一般来讲,有人总比没有强,英雄不问出处,到你这个科就是你的人,提高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是科领导的事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胡杨 发表于 2011-11-14 18:16
支持鬼版的提议,SIFIC论坛就是院感人的大学、进修学院,先报名了。

不是先报名的问题,我们应该拿起书本,苦读钻研。最好我们大家一本本书地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写出读书笔记,这样我们才真正有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yhy8562243 发表于 2011-11-14 18:12
不是院感专职人员不努力,不爱学习,是因为领导的问题,领导给的人里有养老的、受照顾的及被批发的,这样的 ...

呵呵,斯巴达人有句箴言:斯巴达人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
个人觉得我们院感人应更进一步:不问困难在哪里,只问困难怎么办。
全国大多数医院的现况几乎都大同小异,我们应当首先自己行动起来,才能带动别人。
一家之言

评分

参与人数 1 +3 收起 理由
缭绕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专业化,前提是这家医院重视感控的专业化管理,而非人治!
其二,我们要知行合一,如果一味地强调恶补知识,那等你补够了,感控科早就被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最能打动医护人员,形成全员感控文化的,是基于科研证据的流程设计和感控专业人士的专业素养,而形成包括民众在内的全员感控文化才是医院感控落实的最终出路。”真是一针见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才 发表于 2011-11-14 18:22
不是先报名的问题,我们应该拿起书本,苦读钻研。最好我们大家一本本书地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写出读书笔记 ...

鬼才老师说得好,知识是关键,做为院感管理者,自已有了丰富的院感相关知识,才能把工作做好,同时,通过你的宣传培训,多少也能带动其他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最能打动医护人员,形成全员感控文化的,是基于科研证据的流程设计和感控专业人士的专业素养,而形成包括民众在内的全员感控文化才是医院感控落实的最终出路。”这是感控的最高境界。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尤其在基层医院,实施理想化的感控还有待时日,不过,也给我们院感人指明了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述贴子中可看出专业素质是基础。这个“专业素质”从何来?在全体感控人员中培养成良好的学风才是铸造这个“专业素质”的根基。面对这一形势,我们该如何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院感人想要在医院争得应有的地位,靠等靠要靠别人,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自己行动起来,用认真实在的态度打动别人,用详实有据的理由说服别人,用扎实可行的规章改进别人,才能在医院里被人另眼相看。光是哭着喊着说院感的地位不如其他职能科室,对于改变院感人的现状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反而会让人小觑了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感控的牛鼻子:实际上,最能打动医护人员,形成全员感控文化的,是基于科研证据的流程设计和感控专业人士的专业素养,而形成包括民众在内的全员感控文化才是医院感控落实的最终出路。
       我赞同鬼才老师的说法,我是感控新人,正在恶补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学》、《感染诊断学》、《消毒学》、《抗菌药物学》等,复习《医学统计学》、《微生物学》,逐步学习《感染控制流行病学》、《医学英语》等。
        而恶补,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只学不做。我们是在干中学,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学习后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工作中,把我们学到的知识灌输、推广、运用、强化,在院内逐步形成感控文化和理念,尽管这路有些艰难,但我愿意和同道们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mj1203 发表于 2011-11-15 06:30
摘自感控的牛鼻子:实际上,最能打动医护人员,形成全员感控文化的,是基于科研证据的流程设计和感控专业人 ...

各位老师说得对,我们不但要学习,还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而用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业界人士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从“感控”等词汇的出镜率,从院长的读物—《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等对感控频繁的关注,感控真的火了,并将从“虚火”燃烧出一片灿烂!
杂牌军的专业化之路已经启程!一路同行,有你、有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1-11-15 08:42
从业界人士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从“感控”等词汇的出镜率,从院长的读物—《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等对感控频繁 ...

您说的真好!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为才有位”。我正在设计全院各医疗活动的工作流程并制定相应制度,从点滴到规范,立志带领全院职工形成自己特有的院感文化,让成绩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朽 于 2012-2-3 14:57 编辑

我们国内的情况和国外不一样,

国外是如何降低感染率,减少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期望来年继续和保险公司协作;

国内有的医院的院领导只关注住院人数和收入,只有增加住院人数、增加住院日,才能增加收入,才能给大家发工资奖金。至于住院费用谁付,领导不会考虑的,谁不信你去问问,你们领导关注的是住院病人和收入,不会关注住院费用的高低或是谁付的。

背景不同,关注点不同,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不同,必定导致行为做法的不同,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