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47|回复: 70

今天在亚太感控专家会上,有个问题很有感触--你如何用好感控护士?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9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第5届亚太区感控会议。在一个有20人专家参加的亚太专家会议上,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各国专家介绍本国情况:你是如何使用好感控护士的?
背景:好多国家要求每250张病床配备1名全职的感控护士。有些国家甚至执行每100多张病床配备1名。当年提出这个要求的背景,是让感控护士下病房收集院感发病的相关资料。现在淡化全面的监测和数据收集,或者用计算机通过内部网实现数据收集。但另一方面,工作面更宽,内容更多,工作任务如何分配或安排,需要考虑了。

设想一下,您的医院有2000张病床,共有感控专职人员8名,您作为感控科主任,以前分配任务比较简单,每人承担一些病房,负责数量差不多的病床数量,然后分别做医院感染发病资料的收集,而且大部分时间就是用在监测工作上。


现在普通的出院病例监测逐步不做了。有很多时间去做干预等工作了,而这些工作比较灵活机动,而且花的时间,与工作能力或效率有很大关系。您作为科主任,如何向感控护士(或全体员工)分配工作任务的呢?他们的主动性如何?要不要任务布置的很细节?

我自己感觉,随着感控工作模式的转变,以往大家比较关注的感控人数配置,是否需要淡化,而引进高素质感控人,是否更应该强调和重视呢?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1-11-9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沙发!
本人不是感控科主任,不过我想引进高素质人才是应该重视的,这个人才不是学历的高,而是能力高,当然就目前的教学体制看,至少是本科,研究生做这个工作不一定能力强,最好有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问题是什么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是基层的护士感控科人员,我们这就是全能感控:接手一年半,培训达20次;重点科室、医疗废物、一次性无菌物品和消毒产品、常规的消毒灭菌等方面基本规范;目前就是院内感染的诊断,实在是欠缺……这一年半医生全员培训3次,效果不是很好?经常有医生问我某个病例是否是院内感染?我还要再问医务科主任或质控办主任,就这个问题非常苦恼!不知护士做这个工作这么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to 于 2011-11-9 20:10 编辑

现在根据我们目前的国情,本身好多医院都没有能够按照每200-250配备一个专职院感人员,何况淡化人数配置后呢?!所以淡化人员配置我是不敢想象的!胡教授还是在发达地区或者说重视院感的地区,但是更多的地方怕是连简单的监测认真都做下来都非常艰难,在院感科的定位不清的情况下,很多工作理论上我们是知道的,但是做起来需要很多支持,就不是自我提高能解决的了……国情太复杂,哎,院感人的路线是任重道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机搜集的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可做分析和统计,但是干预措施的执行需要感控护士临床督导,所以淡化人员配置真的不能想象,基层的医务人员感控意识还是刚刚才有,感控人员类似于“万金油”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我只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工作的改善需要努力,坚持,不断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我科的护士就两个人,我们是这样分工的,周一一起巡视病房,主要是查看消毒隔离,也有重点;周二起各自行动,护士做环境卫生学监测(目标性的),跑我们做的项目的落实情况,查看耐药菌的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跑分管的重点科室,主要是观察干预手卫生依从性,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如果有科室上报锐器伤,还要去与当事人面对面地了解整个过程,在科室里处理各种台账和杂务,每日也在网上做前瞻性调查。我既负责也做医生片,抗生素检查和I类切口的监测,ICU的目标性监测,几个重点科室的监管,做各种面向全院的文字,项目实施中与上下的沟通,。。。。。。
每周四大家一起讨论本周的工作和下周的重点,比如今晚我就要思考下周重点做什么,准备下周将现患率调查做好。
我觉得护士的素质非常重要,而选择什么样的人到院感科来,这非常重要,在领导心中,这就是照顾的岗位。所以大家选人时一定要顶住,要选好的人来,未必要学历高职称高的,最怕是资格老,善考试善背书,但临床经验缺乏,自说自话的,这样的人来了,你就受折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控人员的配置不应淡化,感控的职责范围应该更为明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缭绕 发表于 2011-11-9 20:59
嘻嘻,您的这句话,我们院长最爱听了!

您做院感好几年了,肯定深有感触。我觉得真不应该把什么都归到院感来管,比如说医疗废物实在应该是由院务(或总务)部门来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县级基层医院全是手工活,有台电脑就不错了,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包括报院感病例,再配置淡化我们院长就更加不重视了。现在3天2头叫我到其他科室帮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目前不是科主任,也不是感控护士,只是有着临床背景的普通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强调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感控的今日,我个人特希望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降低某些器械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但是一直很困惑的问题是,规范、指南等介绍的措施我们都在做,而且基本执行的都挺到位的,但是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到了这节骨眼儿上作为感控人确实有点骑虎难下,突然感觉无计可施了,随着而来的是积极性受到打击。怎么恢复这种自信呢?我个人的想法,应该发挥感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寻找证据来支撑或推翻相关的理论,同时也激发一些灵感,甚至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但是为了防止盲目的开展监测和干预工作,可以给专职人员设定感控绩效目标,比如今年医疗器械相关性感染率可以在千分之几至千分之几波动,但不必布置具体的细节,手把手的去教导该如何实现绩效目标。以上是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甚至是狂妄的想法,欢迎拍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草原星空 于 2011-11-9 21:45 编辑

既然在亚太区会议上提出了“你是如何使用好感控护士的”可以说明一点,按要求配备全职感控护士的主任可能遇到实际问题了:“合理”配备了感控护士,是否令本院的感控工作满意了?是否又出现了新的管理问题,团队壮大了,是否精诚团结?能否“劲往一处使?在科室内部管理上浪费了太多的精力?
当然这些只是猜测,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去体会这个大的团队能带给我们什么,因为我们一家三级医院,住院病人在1100左右,我们科三个人,兼顾院感和预防保健工作。这是我们的实际情况,所以在人员数量上还不需要淡化,但感控专业要发展,本院感控工作要上台阶必需引进高素质人才。
但我认为也不需要按要求每250床配备一名专职人员(请大家轻点拍砖),虽然我不是主任,但我想在管理上谈点自己的见解,既然大家都认为感控工作是全员参与的,那么就在全员上下功夫,运用好三级管理 网络并不是神话,关键看自己怎么去运作!感染管理小组真正动起来了吗,如果没有,从哪个环节入手?举个例子,因为我是兵,所以我就从兵开始做工作,成立感染管理小组之前,我在病例监测过程中充分和临床各科医生打交道(和他们探讨院感病例的过程中,多叨唠几句,顺便做了一对一培训),每个科室肯定会有令你满意的医生,在成立小组时,我挨个科找主任选监控医生,我是这样选的“让XX做监控医生可以吗……”而不是“您给选个监控医生吧”,这样在选人上我已占了主动,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好沟通。现在,我不敢说我们监控医生做得多好,但我有底气说,如果哪个科出现了疑似聚集我们会在最短时间知道。现在监控护士的工作还没动起来,但我也有了思路,所以,我想,人少就想人少的办法,达到目的为原则。
假如我们的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能够履行职责,就相当于我们感控在各科室都有眼睛,何愁感控工作难做?做为管理者,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引领本院的感控工作。

点评

赞同!  发表于 2011-12-5 23: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墨画 于 2011-11-9 21:52 编辑

目前在基层医院,感控科的人员配置还是比较紧张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内容比较多。正是因为有了相关文件的规定,院长才会给感控科配备相应的人员,但人员的素质确实很重要。如果都是“走后门”来感控科的,那再多的人员也无济于事;但高学历的人员在基层医院是不愿意来感控科的,因为奖金太低,而工作又忙,所以招不到这样的人,除非是来当科长的。
我们科人员配置刚好符合规定标准。每周下病区进行目标性监测和各种干预措施的落实一般不少于4次,一下去就是半天时间,所以觉得很忙。但在病区与医生、护士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能相互了解许多信息,因此觉得还是很需要的。这半年来忙于I类切口手术的抗生素使用的干预,总算从以前的用药到出院,改变为现在的24小时内停用,虽然使用率还不能达标,但已经有明显的效果了。(我们业务院长会每周一次带医务科长、质控科长、院感科长巡视病区的哦,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更容易开展了。)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感控科医生或护士,只要能有工作的主动性和良好的沟通技巧,结合自身的知识能力,一定能把感控工作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mickeypank 发表于 2011-11-9 21:41
我目前不是科主任,也不是感控护士,只是有着临床背景的普通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强调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感控 ...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有想法是好事、是前提,不然何谈创新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toto 发表于 2011-11-9 20:08
现在根据我们目前的国情,本身好多医院都没有能够按照每200-250配备一个专职院感人员,何况淡化人数配置后呢 ...

非常赞同toto老师的观点,像我们这样的基层单位,院感人不只干院感办的事情,还兼办体检、护理、大会服务等等,加上条件有限,真的好难好难啊;期待国家有更多的改革措施,能够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一个更高的层次,那样院感人的工作就能好开展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院感科指我一人,所有的工作我自己承担,院长也对我说,知道院感很重要,但一年了也没加人,我都打了2次报告了,我们地区有的同级医院院感科能配到4人,真的羡慕。所以呼吁增加院感人员配置仍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我们基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控人员的配置不应淡化,感控的职责范围应该更为明确"
很赞同!
但是,200~250:1,可能是为了争取重视增加人数设定的,可这个数字也限定了自己,想再多要人,院方就会拿这个来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论坛讨论很多很专业的话题,觉得我们感控很怎么样,但实际工作不就那么回事,以前没有感控,护理医疗不也做得好好的么,所以,感控只是个后来者而已,就是那么一回事!

点评

是啊,以前总是到论坛找点激励,但是现在觉得大家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呵呵,过谦和过娇,觉得都是要不得的!  发表于 2011-11-10 08: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应按能力确定,不是一味的以医生或护士论断,有的医生也是庸医,是临床科室强力不需要而被支配到院感科的,这样的医生不如护士,关键是要不断的学习,从事院感的护士不能享受护士的待遇也不能晋升护理职称,但在院感科的分工却分医生或护士,我认为院感的专职人员应该都能胜任院感的每项工作,只是我们的感控人人为的淡化护理人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同身受,记得有一阵子连续出现了4-5例妇产科切口感染,把我急的,准备去手术室采样,没想到却被领导叫去参加别家医院体检联系工作,公关的事医院有的是人选,而院感就我一个人,搞不清院感重要还是公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