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爱心陪护全程牵手同行 伤员具体治疗方案正在制定中
5月25日中午12点40分,伴随着合肥市120急救车的急促鸣笛声,乘深圳航空公司专机从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转至我院救治的20位震区伤病员被安全运送至我院医学保健中心大楼。晚上8点左右,第二批伤员中有16人被安全转至省立医院。这也是我省首批接收的来自四川震区的伤病员。当天,共有上午和晚上三个航班运送来自四川震区的伤病员共108人,他们被分别转运至省立医院、安医附院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到来
5月25日上午10点,省医医学保健中心大楼18楼的爱心病房内,护理人员正根据四川方面传递的信息,对每位即将转运来的伤病员编写床头卡。床头卡上,伤员的年龄、姓名、基本病情、有无陪护等信息一目了然。每个床位都配置了崭新的床头柜,上面都放上了康乃馨与慰问信和苹果、香蕉果盘,走廊绿色的盆景给人生的希望。为每个伤病员准备的病号服、毛巾、牙刷、牙膏、茶杯、拖鞋、卷纸等生活必需品都规整的放置在一个小盆内。
5月24日下午,省立医院接卫生厅通知,25日接收四川地震灾区伤员。医院立即召开会议,组织落实伤病员的接收、救治以及生活饮食等各方面的工作。5月25日,院领导一大早就赶到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礼源组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前往机场迎接伤病员。医院内,院长许戈良、副院长严光坐镇,亲自指挥,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安排和最终落实。医院志愿者一大早就来到医院,11点钟不到,6辆担架车依次排开,每台担架旁,五位志愿者、两名爱心护理人员列好队,准备迎接伤病员。进入医学保健中心大楼的通道上,省医志愿者们打出的“到了省医,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的”横幅格外显眼。不远处,多位护士组成迎接队伍,手捧鲜花,等待伤病员的到来。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同胞们的到来。
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表示,医院从20日开始全面启动伤病员的接收救治工作,各部门通力协作,从治疗环境、救治技术、药品保证、生活照顾等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要尽心为地震灾区转送来的伤病员提供无微不至的救治和照顾,让他们感觉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
为救治灾区伤员,省医专门将干部外科整个一个病区腾出作为震区伤病员专用,安排了60个床位,并且专门购进了30张骨科床、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设备。成立了由骨科、胸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危重医学科组成的5个治疗组,抽调副高以上的骨干人员作为诊治主力。经过心理救助培训后,从全院报名1000多名志愿者中招募了200多名志愿者将为伤员提供一对一陪护服务。另外,医院也为随行的陪同人员就近安排了旅馆标准间,消除伤病员和家属的后顾之忧,安心在合肥治病。
“牵着我们的手,就不会孤单”
采访中,记者一次次被爱心陪护的细节举动打动。
一下急救车,每位伤病员就在五位志愿者和两位爱心陪护的陪伴下被送至18层的干部病房。在等待电梯的过程中,一位伤病员的额头渗出了细小的汗珠。一旁的爱心陪护发现了,立即低头询问他是不是很热,并拿出面巾纸一点点为伤员揩汗。拥有三十多年护龄的急救中心护士长牛娟,也冲到爱心陪护的第一线。在整个陪护中,她始终攥着伤员的手。牛娟解释到,牵着他们的手是为了让这些伤病员不觉得孤单。经历地震,又刚到一个陌生的省份,陌生的环境,这些伤员十分需要我们的抚慰。牵着我们的手,他们就不会觉得孤单了。记者发现每位伤员的手都被爱心陪护者牵着,即使是在中途的等候中。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飞行,伤病员大都有些劳累,送入病房后,爱心陪护就立即开始为伤病员擦洗身子,剪指甲,并且换上崭新的衣服。半个小时后,伤员们来到安徽的第一顿饭也由营养食堂的工作人员送来了。据营养食堂侯主任介绍,伤病员和家属来的第一顿饭主要以清淡为主,今天主要有茄子冻、冬瓜烧肉,同时特意准备了四川人爱吃的粉皮,还有蛋汤。
家住四川彭县通继镇的60岁老人于庭学,家中的房屋在地震中坍塌,他本人在地震中受伤,右侧股骨头骨折、薄层硬膜下积液,家中也只剩他一个人了。由于身边没人陪护,ICU的老护士、老党员仇林英主动担负起了喂饭的工作,“粉皮好吃,我们老家都自己做的”,“好吃你就多吃一点”。转到安徽救治的于庭学老人情绪不错,大口大口的吃着他到安徽来的第一顿饭。
(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