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会员交流区
›
热点关注(与医院感染无关)
›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揭晓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868
|
回复:
7
[动态]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揭晓
[复制链接]
蓝鱼o_0
蓝鱼o_0
当前离线
积分
8068
发表于 2011-10-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链接地址:
http://roll.sohu.com/20111003/n321266631.shtml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0月3日电(记者 刘仲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3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比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人类免疫系统领域做出的独特发现。
今年的新闻发布会按惯例仍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举行,可容纳100多人的大厅座无虚席。上午十一点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约兰?汉松准时步入会场,在大家的期待中宣读委员会的新闻稿。他说,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一分为二,一半授予比特勒和霍夫曼,以表彰他们在激活人体先天免疫能力方面的重大发现;另一半授予斯坦曼,他在对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研究中发现了树突细胞及其特殊功能。
当人体细胞受到外来的细菌或微生物侵袭时,免疫系统如何开启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困扰科学家们的一个难题。比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人体细胞内的一种受体蛋白,在受到外来威胁时能激活先天免疫系统。这是人体免疫的第一步。而斯坦曼发现的树突细胞,可以激活人体的获得性免疫系统,从而彻底清除外来细菌的侵袭。他们的发现为科学家深入研究各类感染、炎症和癌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打下重要基础。
布鲁斯?比特勒1957年生于芝加哥,现为美国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基因及免疫学教授。朱尔斯?霍夫曼1941年出生于卢森堡,长期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曾担任法国科学院院长。拉尔夫?斯坦曼1943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后长期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今年的单项诺贝尔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比特勒和霍夫曼将
作者:刘仲华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蓝鱼o_0
蓝鱼o_0
当前离线
积分
8068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3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位科学家分享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地址:
http://it.sohu.com/20111003/n321265288.shtml
【搜狐科学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北京时间10月3日17点30分(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3日11点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获奖者是:布鲁斯-巴特勒和朱尔斯-霍夫曼、以及拉尔夫-斯坦曼。
布鲁斯-巴特勒和朱尔斯-霍夫曼的研究成果是关于激活先天免疫研究;拉尔夫-斯坦曼的研究成果是发现树突细胞对于自适应系统的重要作用。此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予巴特勒和霍夫曼,另一半授予斯坦曼。
1957年12月29日,布鲁斯-巴特勒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是美国著名免疫学家、基因学家,23岁时取得了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巴特勒是炎症和先天免疫方面分子和基因研究的先驱,他是成功隔离老鼠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第一位专家,并证实该细胞因子具有潜在炎症性,这对于病毒性诱导休克具有重要影响。
1941年8月2日,朱尔斯-霍夫曼出生于卢森堡埃希特纳赫市,目前他是法国公民,是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委员会成员和研究主管,2007年,担任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1969年,他在卢森堡埃希特纳赫大学获得了生物学和化学博士学位,1973-1974年,在德国菲利浦斯大学接受博士后学习。
拉尔夫-斯坦曼出生于1943年1月14日,他是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著名免疫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1968年获得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成就是发现树枝状细胞,这是影响免疫的关键调节器。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称,巴特勒和霍夫曼在激活先天免疫能力方面获得了重大发现,斯坦曼发现的树突细胞对于自适应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成就对于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癌症和炎症性疾病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卡麦拉)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蓝鱼o_0
蓝鱼o_0
当前离线
积分
8068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3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诺贝尔奖3日起陆续揭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2日15:24
光明网
从明天起,世界各国的顶尖科学家将屏气凝神,等待一通从北欧拨出的电话。这通电话除了能为科学家们带来150多万美元的奖金外,还将改变他们的一生。
2011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3日起陆续公布,其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6万美元)。
诺贝尔委员会秘书戈伦·汉森将负责拨打第1通报喜电话。汉森说:“有时对方会以为我是在开玩笑。”他在通过电话向获奖者报喜后,将在3日公开宣布今年诺贝尔奖第一个奖项的得主。
得奖预测
未获“引文桂冠奖” 屠呦呦堪忧
上月下旬,美国拉斯克奖将临床医学奖授予了青蒿素的发现者、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引发了人们对于屠呦呦有望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奖的诸多猜测。
拉斯克奖被称为“美国诺贝尔医学奖”,除了因其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性外,还由于这个奖项的得奖者中,一半以上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不过,汤森路透不久前公布的年度“引文桂冠奖”并没有将屠呦呦名列在内。
每年诺贝尔奖公布前,汤森路透都会公布自己的引文桂冠奖,通过学者文章被引用的频次来预测诺贝尔奖。自2002年起,共有21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赢得诺贝尔奖。
今年“引文桂冠奖”的当选者中,有三位有望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分别是美国科学家德鲁克尔、莱登以及索耶斯,原因是他们研发出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革命性药物“伊马替尼”及“达沙替尼”,让这种不治之症变得可以控制。
对话权威
按照惯例
屠呦呦难获诺奖
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斐里德·穆拉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他认为屠呦呦获得诺奖的可能性比较低。
穆拉德说,他听说了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的事,但是她获得的是临床医学奖。从过去的情况来看,获得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的人,近50%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而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得主一般与诺贝尔奖无缘。
“但到底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得主能否获诺贝尔奖,没有人能知道。”穆拉德耸耸肩说,“我不知道,也许能吧。”
新闻点击
搞笑诺贝尔奖 已率先开奖
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已经在美国哈佛大学开奖,医学奖得主研究的是“有关憋尿可能产生的影响”,心理学奖得主的研究是“为什么人类会叹气”。
此外,物理学奖授予了法国和荷兰科学家,他们研究“为何掷铁饼运动员会感到晕眩,而掷链球的人则不会”。和平奖授予立陶宛市长佐卡斯,以奖励他成功解决了道路乱停车的问题,方法是驾驶一辆装甲车去轧碎它们!
搞笑诺贝尔奖是在美国举行的一项年度奖项,是对诺贝尔奖的搞笑模仿,一般在每年的10月初颁奖。之所以设立这个奖项,其目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乍看起来让人发笑,但是随后发人深省”的研究工作。
文/记者 林晨音
2011年诺贝尔奖各奖项揭晓时间
1、医学奖:北京时间3日17时30分
2、物理学奖:北京时间4日17时45分
3、化学奖:北京时间5日17时45分
4、和平奖:北京时间7日17时
5、经济学奖:北京时间10日19时
6、文学奖:揭晓时间尚未最终确定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蓝鱼o_0
蓝鱼o_0
当前离线
积分
8068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屠呦呦——距离诺贝尔仅仅一步之遥
(一)
屠呦呦
女,生于1930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离
诺奖
一步之遥
因发现青蒿素获
拉斯克奖
该奖被看作诺奖“风向标”
屠呦呦,一个因特别而好记的名字,属于一位年过80的中国女药学家。这位发现了治疗抗疟病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如今出现在了被誉为
诺贝尔奖
“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上。就在20天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预言性地公开指出,非院士的屠呦呦和另外一位中医科学家值得获得诺贝尔奖。网友感叹,“饶毅老师眼光确实与众不同。”
饶毅在昨天接受北京晨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希望很大,事实上,她获得这个奖甚至比获得诺贝尔奖更厉害。”
诺奖“风向标”
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美国期刊杂志《细胞》昨天发表的标题为《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文章指出,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年龄或成唯一缺点
此前,这位似乎已经被人们忘却的老中医科学家屠呦呦,因饶毅的一篇博文而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中提到,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他们作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曾有丰富海外经历的饶毅在昨天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拉斯克奖是个分量极高的奖项,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获得这个奖,甚至比获得诺贝尔奖还要厉害。”
饶毅说,“事实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希望非常大,只是现在年龄太大了。”
记者昨天联系了屠呦呦所在的中国
中医科学院
,工作人员表示已经知道了她获奖的消息,但她本人正在国外无法接受采访,而对于获得此奖的评价,“最好由她本人来说”。
发现权仍存争论
根据饶毅的介绍,青蒿素发现于大型研究抗疟疾药物的“523任务”中,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她仅有大学本科学位,于1969年与其他几位中医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一道被召集加入“523任务”。
饶毅说,根据对青蒿素发现历史的分析,也存在很多争论,到底谁才是代表人物?但无异议的是,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具体分离纯化青蒿素的钟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成员。 晨报记者 韩娜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蓝鱼o_0
蓝鱼o_0
当前离线
积分
8068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屠呦呦获国际医学大奖 失败190多次后提取青蒿素
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奖只有一步之遥。
记者登录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网站,但该网站并没有公布屠呦呦获奖的相关信息,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正式的颁奖典礼还没有进行,所以并未更新。
昨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科学网上发博客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饶毅认为,尽管在青蒿素到底是谁先发现的,曾引起争议,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昨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的同事表示,由于拉斯克奖颁奖在20日左右,记者电话期间,屠呦呦已经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她基本上每天还来上班,特意嘱咐了,年纪大了,不让随意把电话外给。”其同事说,不便于透露其他情况。
屠呦呦获奖也引发了科学界的讨论。不少学者认为,屠呦呦今年80岁高龄,其履历除了发现青蒿素之外,关于她的介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她的成就与袁隆平的水稻一样获得世界承认。
“拉斯克奖”被看作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誉。1997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奖得主。
■ 成就
失败190多次后提取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成分,具有抗白血病和免疫调节功能。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美国政府称,1967—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7年,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毛主席和周总理下令,联合研发抗疟新药。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 “5·23”就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遍布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开始研发抗疟新药。中药部分的不同研究小组开始尝试多种中药,包括常山、乌头、乌梅、鳖甲、青蒿等成千上万种中药,筛选出的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均未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蓝鱼o_0
蓝鱼o_0
当前离线
积分
8068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加入“5·23”。她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继而组织鼠疟筛选抗疟药物。
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
但历史记载认为青蒿确实可以治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屠呦呦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她改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的中性提取部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 焦点
青蒿素发现者曾存争议
“文革”期间,有几年相当大量的科学刊物完全停刊。无论是论文还是报刊上的文章,有段时间几乎都不标明作者,特别是个人作者,要么不标作者、要么用集体作者(如“青蒿素协作组”、“胰岛素合作组”)。不标明作者对以后确定科研工作的功劳带来较大困难,这也是青蒿素成就归属有争论的原因之一。
同时,北京的青蒿素、山东的黄花蒿素和云南的黄蒿素初步被认为是相同的药物,三个地方谁先发现青蒿素引起争议。当年参与“5·23”任务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毓林2009年发表文章“青蒿素———历史和现实的启示”一文中强调“青蒿素的发现是团队协作的成果”。
媒体采访屠呦呦问及“到底是谁是发现了青蒿素”时,她本人表示,看《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就知道。该书的序言(三)中,表述为屠呦呦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单位。(新京报 记者 仲玉维)
【地址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9/14/c_122028614_3.htm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沙枣花
沙枣花
当前离线
积分
2190
发表于 2011-10-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诺贝尔奖在国内已不受重视了,因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没有达到西方世界大佬们的要求,无论如何是得不到的。特别是和平奖,已成为政治家手中的的武器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金陵
金陵
当前离线
积分
4407
发表于 2011-10-6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的曙光会出现的。总有一天我国的科学家会获奖的。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