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3140|回复: 11

请教:抗菌药物体外耐药,而实际应用却有很好效果,怎么解释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3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抗菌药物体外耐药,而实际应用却有很好效果,怎么解释,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体外药敏试验是否能反应病原菌和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药敏试验的MIC是体外测定数据,血药浓度是体内测定数据。同一种抗生素对同一种细菌的MIC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譬如耐药性),另血药浓度还有个体差异的(特殊疾病、肝肾功能、白蛋白结合率等)。体外药敏判断标准未考虑PK/PD因素:抗菌药物体内疗效与PK/PD(药动学/药效学)参数有关,目前制定的折点和剂量的关系中某些药物并不能达到折点、剂量和疗效的统一:如头孢噻肟,CLSI的判断MIC标准是≤8、16~32、>64,敏感等级分别为S、I和R。研究表明,如果按CLSI判断标准常规用药不能达到T>MIC大于50 %的标准,而只有把判断MIC标准修改为≤1为S、2为I、4为R,剂量为1g/q8h时可达到T>MIC大于50 %的标准,才可能有临床疗效(即增加每天用药次数或者说是减小用药间隔,而与增加药物浓度无关。当然还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的问题)。(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星火老师的解释,增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星火老师的解释,我也是经常听微生物室的老师提起,详细内容不甚清楚,今天看了老师的解释,懂了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90-60原则,体外敏感90-95%的有效,而耐药仍有60%的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4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解答。能提供出处吗。另外此种情况常见于哪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覃药帅 发表于 2011-9-24 12:45
谢谢老师的解答。能提供出处吗。另外此种情况常见于哪些

丁香园:特别有丁香园站友提到“药敏实验敏感而临床无效,临床有效而药敏实验耐药”的问题,您是怎样看的?

徐英春教授:一个体外敏感,临床可能无效,这是正常的。因为全世界最好的药敏实验室也证明实验室做出的敏感,临床有效率能达到80%已经是非常好的了。为什么会不相关呢?比如体外敏感,但临床用药无效,第一,这个菌是感染吗?是感染还是定植?如果是定植,肯定与感染无关。有可能根本治疗这个菌,是体外敏感,做了药敏实验,但是临床用药与感染无关,这是一种可能。第二种可能,这是一种混合的、复杂性的感染。比如只知道其实一个病原体,体外证明是敏感的,但是用抗菌药时,把敏感的杀死了,但还存在耐药菌株,这就是一种混合型感染。第三种情况就是病人最基础情况的问题,都属于敏感的大肠杆菌,但是不同病人之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有的人对感染部位的药物吸收得很好,他的基础疾病状况好,粒细胞都正常,抵抗感染能力强,所以每个人的反应也不会一样。对感染来讲,如果是一个大脓肿,把抽出来的浓送给细菌室检测,分离出来的细菌对药物敏感,但用药的药物进不去,这个脓肿需要引流,将脓放出去,这个时候不用抗菌药物也能治疗,这时就需要靠外科。感染的部位是中枢,药物体外实验敏感,但是用这个药物的浓度是受限制的,它需要穿透血脑屏障,这也影响到疗效。所以体外敏感不一定百分之百体内一定有效,能达到80%的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一致已经非常好了。反过来,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耐药的临床治疗为什么有效呢?如果循证医学证明大肠杆菌血流分离出来这个药是耐药的,理论上就不应该去使用这个药物。但也有情况正需要用这个药,但实验室表明是耐药的,而临床是有效的,这个时候就要支持临床继续用这个药。分离出来的菌株是耐药,它可能与感染有关,但同时是否还有其他的问题,但这个药表现出高的活性,但是需要反复送检继续寻查到底有没有这个大肠杆菌,我用的药还耐药吗?这就需要继续送检标本,继续观察病情。这个时候以临床为主,但是耐药理论上讲就不应该继续使用,但也有特例。但真菌的药敏实验常常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体外实验不敏感的时候,但抗真菌的药物用药剂量是高的,安全性又比较好,它可能就会有效。比如剂量依赖的敏感药物,像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用的剂量很高,足够的剂量,可能就说体外不敏感,但用药可能会有效。还有药代动力学,比如尿里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喹诺酮类药物中介或不太敏感,或者低耐,但是可能用喹诺酮类药物药物从尿里排出浓度特别高,结果又表现出有效。所以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理解和分析。但是一个好的微生物实验室,对医生临床疾病感染的治疗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不意味着实验所有结果都与临床完全一致,因为人体是非常复杂的,感染的疾病是非常复杂的,这是有许多综合的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星火老师的解释,我又增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fh(星火) 发表于 2011-9-24 15:11
丁香园:特别有丁香园站友提到“药敏实验敏感而临床无效,临床有效而药敏实验耐药”的问题,您是怎样看的 ...

非常感谢老师的回答!!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0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星火老师的解释,我又增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0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教授是临床微生物方面的顶级专家了,很忙,还能发表这么长帖子,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谢谢星火老师的链接!丁香园-感染版块  院感人、微生物人都可以经常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0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fh(星火) 发表于 2011-9-24 07:32
体外药敏试验是否能反应病原菌和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药敏试验的MIC是体外测定数据,血药浓度是体内测定数 ...

星火版主真是太有才了,{:5_5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