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的灭火救援专家委员会, 多数省、自治区、
直辖市也建有灭火救援专家机构, 并在一些突发事件
的处置中发挥了很好的“智囊团”作用。灭火、抢
险救援犹如有病治病, 要想不病, 就得先预防。要减
少火灾和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还得靠专家机构各成员
多出谋划策, 将有关火灾及安全隐患以及发生各种灾
害和事故的原因公之于众, 警钟长鸣, 同时普及防
灾、减灾民用、实用科普知识, 大力营造全民参与主
动防灾、减灾的良好社会氛围。
4 公安消防部队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展望
目前, 我国面临突发公共事件的形势严峻, 公安
消防部队已成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突击力量。
消防安全已成为城市社会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作为抢险救援工作中主要救援力量, 公安
消防部队今后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充实救援预案, 不断更
新器材装备, 在“搜索、营救、救护”上下功夫。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国家建设日新月异, 社会财
富大量积聚, 生产生活电气化、燃料气体化、建筑装
潢高档化, 不仅使各种灾害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而
且一旦发生火灾或灾害救援难度增大。特别是高层建
筑、地下空间、易燃易爆场所、船舶发生火灾, 救援
工作就更难以付诸实施。
在模拟和实战演练上下功夫, 以过硬的素质做好
打恶仗的准备。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群众密集性的大
型活动对各地安全保卫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我国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以及各方面、各领域与国际接
轨进度的加快, 各类国际性的重大活动、重大赛事愈
加频繁, 公众性的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多。因此, 公安
消防部队应认清形势, 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自我加
压, 针对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 要
不断深入的加以研究, 高标准、严要求, 进一步加强
模拟和实战演练, 主动做好抢险救援的各项应急准备
工作。
要在抢险救援措施的研究上下功夫, 多研究出高
效、实用的救援措施和方法, 尤其是多研究和制造出
一些高效的救援器材和工具。要有拿得出、用得上的
装备、器材和工具。要以人为本, 围绕“生命至上”
这一主题, 多出研究成果, 不断提高对生命救援的成
功率。
要在防灾、减灾宣传和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上下工
夫。通过多方努力, 将公安消防部队被动应急救援转
变为全民主动防灾、减灾的行动中去, 增强人民群众
防灾、减灾意识, 时时、事事、处处从我做起, 从身
边的小事做起, 自觉维护自然环境, 爱护公共防灾、
减灾设施设备, 自觉地为减少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出
谋划策,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
献。
(收稿日期: 2006 - 08 - 20)
印尼班图尔地震灾区痢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刘爱兵 韩彬 刘元明
【关键词】 地震灾难; 痢疾; 流行病学; 调查
2006年5月27日, 印度尼西亚(印尼) 日惹地
区地震造成5 700多人死亡, 20 000人受伤, 班图尔
县是重灾区之一。中国国际救援队于灾后第3 天到
达, 第4天展开流动医院并实施医疗救援。在灾后第
6天, 首先发现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例, 随后的几天
作者简介: 刘爱兵, 硕士, 主任医师,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检验科, 北京 100039
内, 又查出痢疾患者5例。我们对这6例患者进行了
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及时控制、治疗, 采取切断
传播途径, 对灾区居民进行防治肠道传染病卫生宣传
教育等措施, 及时通报当地政府和灾区世界卫生组
织, 对疫情的监控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1 病例简介
病例1 SANTOSA, 男, 17岁。居住在距班图尔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9月第2卷第9期·543·
县以南约十公里KRALAS 难民营。于灾后第6 天
(2006年6月1日) 上午10时30分就诊, 自述一天
前不明原因出现腹泻, 每天10~20次, 粪便为黏液
血性, 有里急后重感, 伴寒战、极度疲劳。检查: 体
温: 3817 ℃, 皮肤干燥, 弹性稍差, 腹部略有压痛,
无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918 ×109 /L, 淋巴
细胞01116, 中间细胞01069, 粒细胞01815,
HCT 01762。便常规镜检: 红细胞15~20个/高倍视
野, 白细胞20~25个/高倍视野。临床诊断: 急性细
菌性痢疾。患者与其父母、妹妹同住在KRALAS难
民营帐篷中, 吃饭、喝水由慈善组织所送, 其家人及
其它居民无相似症状, 难民营有5顶帐篷, 居民席地
而卧, 帐篷一侧为公路, 另一侧为水沟、稻田, 周围
环境很差, 蚊蝇很多, 垃圾到处堆放。
病例2 HE IMAN, 男, 48岁。居住在BANTUL
镇自己家中, 家庭成员4 人。于灾后第7 天( 2006
年6月2日) 下午16时就诊, 自述于1 d前晚上开
始腹泻, 血性黏液便, 每天20余次, 无明显不洁饮
食史, 家中其他成员无相似症状。检查: 体温:
3712 ℃, 皮肤干燥, 弹性稍差, 神志萎靡不振。实
验室检查: 白细胞1217 ×109 /L, 淋巴细胞01164,
中间细胞01053, 粒细胞01783。便常规镜检, 红细
胞、白细胞满视野。临床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
病例3 SABC IR, 男, 36岁。居住在BANTUL镇
北部1公里处村庄的家里, 房屋未倒塌, 家庭成员5
人。于灾后第9天(2006年6月5日) 下午16时40
分就诊, 自述于1 d前晚上吃一袋方便面后开始腹泻
不止, 有里急后重感, 发热、寒战。在居住地旁有一
条小河, 生活用水来自该河, 且大、小便就在这条河
中解决。检查: 体温: 3810 ℃, 皮肤干燥, 弹性差,
神志萎靡不振。实验室检查: 便常规镜检: 红细胞、
白细胞满视野。临床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
病例4 JONATHAN, 男, 115岁。居住在BAN2
TUL镇难民营, 该难民营由3 顶帐篷组成, 共住30
人, 周围一片废墟, 环境极差。由其父母陪同于灾后
第12天(2006年6月7日) 下午15时就诊, 其父
母述患儿呕吐、腹泻、发热2 d。检查: 体温:
3815 ℃, 皮肤干燥, 弹性尚可。实验室检查: 白细
胞2110 ×109 /L, 淋巴细胞01351, 中间细胞01027,
粒细胞01632。便常规镜检: 红细胞16~18个/高倍
视野, 白细胞15~20个/高倍视野。临床诊断: 急性
细菌性痢疾。
病例5 TR IAGUSTINA, 女, 9月。居住在BA2
NTUL镇西部2公里难民营, 由其父母陪同就诊。2 d
前患儿喝赠送的速溶奶粉一小杯后出现腹泻, 每天5
~6次, 为稀便, 未见脓血。当日上午腹泻加重伴呕
吐, 排出的大便为血性、水样、黏液状。下午5时到
我流动医院就诊。衰竭病容, 体温3915 ℃。实验室
检查: 白细胞2610 ×109 /L, 淋巴细胞01241, 中间
细胞01024, 粒细胞01735。肉眼可见黏液血便, 镜
检: 红细胞、白细胞满视野/高倍视野, 可见成堆脓
球。临床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
病例6 KASIH, 男, 40岁。居住在BANTUL镇
自家房中, 自述就诊前1天因夜间受凉第2天晨起出
现腹泻、呕吐、发烧。腹泻、呕吐数次, 大便为血
性、水样、黏液状, 有里急后重感。中午1时到我流
动医院就诊。痛苦病容, 体温381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410 ×109 /L, 淋巴细胞01133, 中间细胞
01024, 粒细胞01843。肉眼可见黏液血便, 镜检:
红细胞、白细胞满视野/高倍视野, 可见成堆脓球。
临床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
2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确诊依据
患者就诊后查血常规、便常规及镜检。临床确诊
方法: 患者来自灾区, 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极差, 有数
次腹泻、脓血样便史、伴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增多或正常; 便常规: 可见明显脓
血黏液样便, 镜检: 白细胞≥15~25个/高倍视野,
红细胞≥10~20个/高倍视野。
3 现场调查
发现临床确诊病例后, 立即控制、隔离并治疗患
者, 对患者所在流动医院的场所、使用的厕所进行消
毒处理。随即对患者家属及居住场所随访, 这6个病
例均为散发病例, 家庭成员无相似症状, 3例居住难
民营的患者周围人群也未发现相似症状病例。对患者
所住居所、经口用具进行了消毒, 并发放消毒药片
(健之素) 。对患者污染的河流、水源通报当地政府
详细地点, 政府也采取了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对这6
例患者周围居民进行防治胃肠道传染病宣传教育。
4 讨 论
该6例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粪便经检查符合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 可以确定临床诊断。从
我们发现首诊病例出现的时间看, 为灾后第6天, 这
可能提示地震灾难后肠道传染病开始出现的时间。印
尼日惹地区靠近印度洋, 位于赤道南部4度, 该地区
当时正值旱季, 平均气温30 ℃, 最高可达40 ℃〔1, 2〕。
地震灾后, 许多村镇遭毁灭性破坏, 居民多居住在难
民营帐篷中或露天居住。自然环境破坏, 生活环境污
染, 极易出现肠道传染病, 如痢疾、霍乱等疫情。文
中有2例因食捐赠的食品而发病, 国内也有这方面报
·544· CH 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 ISASTER MED ICINE Sep tember 2007, Vol12, No19
道〔3〕, 应引起注意。如不有效控制, 会造成肠道传
染病的暴发流行。我们按照传染病防治原则, 采取了
控制、治疗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易感染人群
的自身抵抗力等措施, 对防止这类传染病的流行具有
积极意义〔4, 5〕。笔者认为, 如从控制灾区肠道传染病
暴发流行角度分析, 仅控制传染源这一点, 我们的工
作可能还不够, 6例患者仅是来我流动医院就诊且诊
断明确的病例, 可能会有许多未来我院就诊而漏查、
漏报病例, 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不容易切断传染
源。这还需要灾区政府和灾民的共同努力。根据中国
国际救援队对日惹地震灾害评估及当地政府判断, 灾
后10 d内可能为灾区的应急阶段, 10 d后进入恢复
重建期。随着灾区重建的开始, 居民的生活、饮食、
居住卫生条件的改善, 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将会得到控
制。
参考文献
〔1〕 Wahlstrom M1 Overview of the Tsunami disaster1 Prehosp ital Disas2
terMed, 2005, 20 (6) : 378 - 3811
〔2〕 Bridgewater FH, Asp inall ET, Booth JP, et al1 Team echo: obser2
vations and lessons learned in the recovery phase of the 2004 Asian
tsunami1 Prehosp ital DisasterMed, 2006, 21 (1) : 20 - 251
〔3〕 任卫红1食用捐赠方便面引发食物中毒的调查1中国卫生监督
杂志, 2002, 9 (3) : 142 - 1431
〔4〕 于长水, 庞作章1 地震、洪涝、海啸等自然灾害次生传染病的
流行病学问题与对策1口岸卫生控制, 2006, 10 (1) : 1 - 31
〔5〕 曾光, 訾维廉, 于国伟, 等1中国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公共
卫生服务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2 (2) : 87 - 891
(收稿日期: 2007 - 03 - 10)
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 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郑小坚
【关键词】 急救知识; 普及教育; 自救互救; 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 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 各种急症和意外
事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那种由家属陪送患者上医院
就医的传统模式已明显不能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需
要。院外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已日渐为社会所认识, 它
与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医院ICU 急救三者一起架设了
一条救治生命的绿色通道,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最
有效的医疗服务提供给患者。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院外急救工作, 尤其是改革开
放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 克服各种困难, 不断加大资
金和人员设备的投入, 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普遍建立
了不同规模的院外急救中心, “120”急救电话网络
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同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院
外急救组织, 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急救管理形式。
院外急救是EMSS最前沿的部分, 分分秒秒都关
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对于紧急危重伤病员, 最宝贵
的抢救时机是在发病后的较短时间, 特别是那些需要
心肺复苏的患者, 其黄金抢救时间在发病后的
作者简介: 郑小坚, 副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 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站, 201700
3~5 min内, 这就需要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早介入。为
此, 上海市人民政府在2006年及2007年的实施工程
中就连续规划增加各区县的急救分站数量, 以达到急
救半径布局合理, 使救护人员能在接到求救呼叫后的
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 保证抢救的及时到位。
1 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必要性
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 提高社会群众自救互
救能力, 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目击者采取有效的
现场急救, 防止伤情继续恶化, 避免或尽量减少伤残
和后遗症, 挽救患者的生命, 对院外急救工作的开展
也有重要意义。有关资料提示, 80%的心肌梗死患者
在发病后死于送往医院的途中, 40%的创伤患者因现
场救治不规范或未能得到正确的初步急救措施而为后
续的院内急救带来困难。因此, 碰到突发急症或意外
伤害的患者, 发挥第一目击者的急救作用对提高患者
的生存率尤为重要, 普及推广急救知识不仅使群众在
危急时刻能够更好地自救, 而且有能力为他人伸出援
手。
在目前情况下, 为了克服院外急救人力物力缺乏
的弱点, 在专业医疗急救人员到达之前, 志愿者的参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9月第2卷第9期·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