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87|回复: 21

关于脓液培养(肠道厌氧菌群介绍见15楼,图见17楼)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拙凌 于 2011-8-29 20:12 编辑

我院有两例病人是化脓性阑尾炎,取脓液培养都是无菌生长(不过这个是用过一次抗生素后取的样),医生怀疑细菌室检验结果有误,请大家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1-8-24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用药后抑制了细菌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就是病人的脓痰却找不到细菌,希望哪位老师解答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脓液中大多是死菌或细菌碎片,应取周边处分泌物才有活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楼上的意见。是取的标本不对,无生命的尸体和80岁的老太太有什么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脓性标本常常培养不出细菌?

1.脓标本细菌培养没有细菌生长,首先要明确标本里是有细菌而培养不出细菌,还是标本里本身没有细菌而培养不出细菌?结合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以解决标本中有无细菌的问题。
2.标本中的脓细胞可能是白细胞吞噬掉细菌后中毒而死亡的尸体。细菌被白细胞吞噬后,白细胞及死亡后的尸体释放出某些抑菌物质抑制了细菌的进一步繁殖。
3.深部脓液内本来是厌氧菌生长,用常规有氧条件培养,细菌不会生长。
4.标本中可能存在苛养菌或慢生长菌,但受接种的培养基、培养环境和培养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脓标本培养不出细菌。
5.患者体内残余抗生素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6、如果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细菌无法培养出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 +3 收起 理由
野渡无人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个主题发在这儿似乎不恰当。你的问题属于临床微生物范畴,发到下面这两个板块可能会得到更多更专业的回复:
https://bbs.sific.com.cn/forum-246-1.html
https://bbs.sific.com.cn/forum-4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在临床微生物板块有相关讨论。可以搜索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是有些新手,遇到问题了才急急忙忙来寻求帮助,要辛苦版主整理一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5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化脓性阑尾炎,肯定存在肠道菌群混合感染,肠道中以厌氧菌群为主,楼主应建议细菌室将脓液直接涂片革蓝染色镜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5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老师的指点,关于贴子发错地方了请原谅,但还想请巴版主发表意见

点评

呵呵,其实6楼和10楼已经给出了答案,不必纠结于巴版的回答了。  发表于 2011-8-26 07: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6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oldman 发表于 2011-8-25 20:24
既然是化脓性阑尾炎,肯定存在肠道菌群混合感染,肠道中以厌氧菌群为主,楼主应建议细菌室将脓液直接涂片革 ...

能具体介绍一下肠道中的厌氧菌群吗?如果有图片就更好啦,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拙凌版主老师同途,候肠道厌氧菌群涂片染色图(附详述更佳)。先谢为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有时候镜检看到的不一定培养出来。原因多多:标本留取的问题(占问题的50%以上)、厌氧的问题,培养条件的问题,应用抗生素抑制的问题,杆菌球菌生长速度差异的问题,如此等等。综合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肠道正常菌群在医学微生态学是迄今为止开始研究最早、认知最多的领域。即便如此,由于手段局限、影响因素繁多(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地域文化差异、生活层次、等等等等)、个体差异大等因素,十分清楚不现实。但就目前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方面,个人认为有几点规律必须掌握:
1、肠道或者说消化道是人体最大的储菌库,大致可分为:厌氧菌群(90%-99%),非厌氧菌群(1-10%);非厌氧菌群中又包括:大肠(40-60%)、肠球菌(30-35%)、剩下的为其它(除外大肠的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酵母样菌、非发酵菌等等)。
2、厌氧菌群中,种类繁多,但具备一种共生关系。通俗的理解即谁也离不开谁,同进同退。因此,厌氧菌感染往往表现为混合感染性质。

3、肠道厌氧菌感染常见于:腹腔及盆腔脓肿、外科手术感染(普外科最常见)等。
4、厌氧菌培养成本高、技术难度相对大、多数实验室人员缺乏感性认识、对培养前的过程(标本留取和运送)要求苛刻,所以目前开展的单位不多,即便开展实际效果也不算好。
5、厌氧菌有针对性抗生素: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克林霉素、万古、一些B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耐药性不高。因此,通过培养鉴定到种属然后做药敏等常规程序耗时长,对临床帮助不大,不实用。
6、可能存在厌氧菌感染的标本若仅行常规需氧培养,漏检或不准确的阳性结果是大概率事件。
7、未开展厌氧培养的单位可采取涂片+常规培养的模式,综合涂片镜检和培养生长情况分析,可避免漏检,提供临床准确、全面的病原学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肠道微生态学,用几个帖子是说不清楚的,有兴趣可以找找大连医科大学魏曦教授、康白教授编撰的书籍学习,此外,浙江医科大学李兰娟教授的感染微生态学也是不错的参考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拙凌 于 2011-8-29 20:14 编辑

无图无真相,还是举例子上传图片是王道!下面几幅图即近期我院普外科术后伤口脓液的培养及涂片情况。 照片 001.jpg 照片 002.jpg
如果仅仅做普通培养,那么就可以认为,该伤口感染仅仅为大肠埃希菌,但请大家看看标本涂片:
照片 017.jpg

WBC吞噬和伴行数种不同形态的菌

WBC吞噬和伴行数种不同形态的菌


结合培养生长、标本涂片所见、患者信息(普外科术后患者)、标本类型(伤口脓液)等信息,不难推断:此例为大肠混合厌氧菌群感染的概率极高!

标本涂片镜检诸位能判断与WBC伴行或被吞噬了几种菌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拙凌 + 1 有图佐证确实是王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长知识啊,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还在和检验室的人讨论培养的结果问题,他们认为是标本取得不合格,经过我们的检查分析,我们也觉得医生在这块做的不到位,护士也不懂。这就需要我们去给临床医生教怎样取标本,怎样保存,怎样送检,最好是检验室得人去说,他们更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们专业的解答,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弄懂了为什么脓液中培养不出细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