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道正常菌群在医学微生态学是迄今为止开始研究最早、认知最多的领域。即便如此,由于手段局限、影响因素繁多(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地域文化差异、生活层次、等等等等)、个体差异大等因素,十分清楚不现实。但就目前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方面,个人认为有几点规律必须掌握:
1、肠道或者说消化道是人体最大的储菌库,大致可分为:厌氧菌群(90%-99%),非厌氧菌群(1-10%);非厌氧菌群中又包括:大肠(40-60%)、肠球菌(30-35%)、剩下的为其它(除外大肠的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酵母样菌、非发酵菌等等)。
2、厌氧菌群中,种类繁多,但具备一种共生关系。通俗的理解即谁也离不开谁,同进同退。因此,厌氧菌感染往往表现为混合感染性质。
3、肠道厌氧菌感染常见于:腹腔及盆腔脓肿、外科手术感染(普外科最常见)等。
4、厌氧菌培养成本高、技术难度相对大、多数实验室人员缺乏感性认识、对培养前的过程(标本留取和运送)要求苛刻,所以目前开展的单位不多,即便开展实际效果也不算好。
5、厌氧菌有针对性抗生素: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克林霉素、万古、一些B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耐药性不高。因此,通过培养鉴定到种属然后做药敏等常规程序耗时长,对临床帮助不大,不实用。
6、可能存在厌氧菌感染的标本若仅行常规需氧培养,漏检或不准确的阳性结果是大概率事件。
7、未开展厌氧培养的单位可采取涂片+常规培养的模式,综合涂片镜检和培养生长情况分析,可避免漏检,提供临床准确、全面的病原学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