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感染病与暴发
›
传染病管理
›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 ...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738
|
回复:
3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
[复制链接]
为健康护航
为健康护航
当前离线
积分
2058
发表于 2008-5-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http://202.96.155.169/publicfile ... 78/200804/34711.htm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缭绕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樵夫
樵夫
当前离线
积分
4105
发表于 2008-5-2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一、临床表现
(一)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2.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三)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四)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五)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三、物理学检查
(一)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二)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三)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四)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四、临床诊断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一)诊断依据
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二)确诊依据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
五、留观或住院指征
(一)留观指征。
3岁以下婴幼儿,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留观。乡镇卫生院如发现符合留观指征患者,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1.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以内;
2.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3.发热、精神差。
(二)住院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住院,应立即将其转至指定医疗机构。
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2.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3.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4.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六、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七、临床治疗
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4个阶段的治疗。
(一)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阶段。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
(二)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该阶段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呕吐、精神差、易激惹、嗜睡、肢体无力、肌阵挛、抽搐或急性迟缓性麻痹等。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1~2次。重症病例可给予短期大剂量冲击疗法;
4.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
(三)心肺衰竭阶段。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心率快、吐白色或粉红色血性泡沫样痰、出现肺部罗音增多、血压明显异常、频繁的肌阵挛、惊厥和/或意识障碍加重等以及高血糖、低氧血症、胸片异常明显加重或出现肺水肿表现。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小儿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导尿(禁止压迫膀胱排尿);
6.药物治疗。
6.1应用降颅压药物;
6.2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给予冲击疗法;
6.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6.4血管活性等药物的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药物;酌情应用强心、利尿药物治疗;
6.5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静注;
6.6抑制胃酸分泌:可静脉应用西咪替丁、洛赛克等;
6.7退热治疗;
6.8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可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
6.9惊厥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
6.10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细菌感染;
6.11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四)生命体征稳定期。
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仍有病人留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2.支持疗法和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药物;
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欢乐天空
欢乐天空
当前离线
积分
880
发表于 2008-5-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的資料,敬請查閱
認識腸病毒:
腸病毒係濾過性病毒之一種,屬於微小病毒科,是一群小型的裸露無包膜的病毒,其大小只有30nm。可分為克沙奇病毒A群、B群、小兒麻痺病毒、依科病毒及其他腸病毒。此種病毒世界各地均有,常於夏季、初秋流行,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等途徑傳染,多發生於十歲以下之小孩,雖有成人個案,但很少見,人群密集處,易發生流行。
腸病毒可耐受酸和小腸內的膽汁,可在下水道污物或水中存活一段很長的時間,它們只在靈長類 (primate) 細胞質內複製,有高度殺死細胞的能力。病毒顆粒可在細胞質內形成結晶狀的排列,顯微鏡下呈嗜酸性包涵物。室溫下腸病毒可維持數天的活性,-20℃的環境下可無限期的保存下去。加熱 (>56℃),甲醛,氯淨化法以及紫外線可殺死腸病毒。
腸病毒在口沫中可存留一至二週,而糞便排泄可達到二至三個月以上。「腸病毒」進入人體後,潛伏期一般而言是3至6天。在感染後,它會從病人糞便中持續釋出病毒達6至12週之久;所以,當大人觸摸到病童的排泄物後(如更換尿布),如果沒有好好洗手,很容易又將腸病毒傳給別的孩子,且腸病毒可侵犯各種組織器官。
「腸病毒」共轄有五大次集病毒群:
(一)脊髓灰白質炎病毒:第1~ 第3型(引起小兒麻痺的病毒)。
(二)克沙奇病毒A型:A1 ~ A24(A23型改歸入伊科第9型病毒)。
(三)克沙奇病毒B型:B1 ~ B6。
(四)伊科病毒:第1 ~ 第33型(除第10、第28型外)。
(五)腸病毒:68 ~ 71型(72型即A型肝炎病毒)。
腸病毒的感染途徑:
主要為口沫及接觸傳染,一般腸病毒在呼吸道口沫中可存留約一至三週,而經腸胃道的糞便排泄可達到二至三個月以上。擁擠不堪的衛生條件、飲水污染、社區、家庭內的流行傳染是造成快速傳播的主因。直接接觸傳染(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蒼蠅傳播(小兒痲痺)、飲水與游泳池污染、飲食傳播(Echo 4無菌性腦膜炎)新生嬰兒室的小流行(科沙奇病毒與衣科病毒)等偶有所聞。台灣亦首見孕婦生產的垂直感染腸病毒無菌性腦膜炎病例。
「腸病毒」唯一感染的寄主是人類。
一般而言,它感染的途徑共分三大類:
一為「糞─口」(也就是病人吃下帶有腸病毒的東西而感染)
二為呼吸道
三為母子垂直感染。
特徵
1. 流行於夏秋季,台灣上次大流行為1994年。台灣地區流行季節為3至11月,7到9月為高峰期。十歲以下兒童易受感染,三歲以下較易出現併發症。
2. 腸病毒可出現於糞便中及咽喉分泌液中,人與人間經糞口或飛沫傳染。
3. 喜歡侵犯抵抗力較弱的幼兒。
4. 潛伏期約數天。
5. 大多數之感染為無症狀感染或非特定性發燒疾病。
6. 少數引起高燒、咽喉腫痛、倦怠、全身酸痛不適、並會造成口腔多處潰瘍(泡疹性咽峽炎)及四肢出疹水泡疹(手足口病)。
如何預防腸病毒
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而且目前並沒有預防的疫苗(小兒痲痺除外),且一般感染並不發展出症狀,又可經囗、飛沫、接觸之途徑傳染,控制不易,故提醒民眾應注意下列一般之防範方法:
1.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足量運動,以增強免疫力。
2.保持清潔,常洗手。
3.家人及病童應加強洗手,特別在處理糞便後及飯前。
4.避免與病童分享食物或共用奶嘴、奶瓶及湯匙。
5.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以減少接觸感染。三歲以下兒童屬高危險群,感染後合併肺水腫或腦炎的機率較高。
6.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及室內的通風流暢,減低濕度。
7.高危險群:三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有較高比率得到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而民國七十年以後出生的人對腸病毒71型都沒有抗體,都可能受感染,要特別注意。
8.戴口罩。
消滅腸病毒
※化學製劑:大部份消毒劑及脂溶劑都無法消滅腸病毒。但0.3%甲醛、0.1N 氯酸及0.3-0.5 ppm以上的水中餘氯可迅速使其失去活性;提高泳池餘氯可減少夏季擁擠泳池裡腸病毒的傳播;而衣物(尤其貼身內衣褲)漂白水的洗滌可殺死腸病毒。
※溫度的影響:腸病毒在室溫下可存活數天之久,在4oC下可存活數週之久,在冷動下可存活數月以上;但在50oC以上的溫度,則會很快的失去活性及死亡。所以食物的加熱處理,內衣褲熱水的浸泡處理是減少腸病毒感染及傳播的簡單處理方式。
※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
※紫外線:可大大降低腸病毒的活性,所以陽光暴曬或室內經常的紫外線照射會有幫助。
正確的洗手方法
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兩手心互相摩擦;
兩手從手背、手指、手掌再到手背仔細搓揉;
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用乾淨的紙巾或烘乾機將手擦乾、烘乾,如此才能確保將雙手洗淨。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院長 林奏延表示,日常生活以肥皂及清水洗手十五秒至三十秒,即可消除九成以上的各種細菌洗手時,應特別注意大拇指、指尖及指縫等處。
腸病毒的併發症和病症:
除了引起手口足病外,引起的發燒時間較長,發燒超過三天,同時容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引起嗜睡、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及急性肢體無力、若影響腦幹脊髓可能導致四肢無力,呼吸衰竭,有生命危險。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七至十天。如有高燒不退、嘔吐、昏睡、呼吸困難、意識不清或其他異狀應儘速就醫。
併發症症狀治療建議
A. 腦炎 腦脊髓炎:
1. 神智變化
2. 全身及手腳抽筋
3. 昏迷不醒
4. 呼吸抑制
5. 急性肢體無力
6. 步履不穩
治療建議: 限水及支持性療法針對症狀治療
B. 心肌炎:
1. 心跳變快(每分鐘150次~200次)
2. 心律不整
3. X光下心臟肥大(家長較難由臨床症狀看出)
4. 呼吸喘
5. 幼兒疲倦、看起來無力、很累、無胃口、煩躁不安
治療建議: 支持性療法
C. 肺水腫:
呼吸困難、咳嗽、疲倦、無胃口、煩躁,
和心肌炎有些類似。(此為一種症狀,長庚醫院死亡案
例 多以肺水腫為表現,病情進長迅速)
治療建議: 支持性療法
其它腸病毒常引起的臨床疾病:
包括有腸胃炎、呼吸道感染(感冒、細支氣管炎)、皮疹、肌炎、胰臟炎、肝炎等等。
如何判斷
溫暖或炎熱的夏秋季裡,小朋友身上出現紅疹、發燒、頭痛、嘔吐、易煩燥等症狀最多的可能就數腸病毒了。當然確定的診斷除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較易判斷外,大部份還是須要實驗室的確認的。方法包括有:1)血清抗體之變化 2)病毒培養與鑑定 3)分子生物學方法:聚合媒連鎖反應。
腸病毒的治療
腸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所以治療仍然多為支持性的症狀療法。免疫球蛋白失是由眾多個體血清中提煉而來,理論上應含有部份腸病毒的中和性抗體;所以對於高危險群的病患,及時的施打免疫球蛋白,應有部份的助益(效果見仁見智、評價不一)。施打與否,通常由主治醫師在判斷病患為高危險群的嬰幼兒、有心臟炎、有腦部或重要神經傷害或是其它重要器官之侵犯(如肝炎與造血系統等)等情況時,可考慮注射。類固醇製劑一般不建議使用。疫苗方面,目前除了三型的小兒麻痺疫苗(口服的沙賓疫苗與注射的沙賓疫苗)外,尚無其它可用之腸病毒疫苗。
主要腸道病毒群和臨床症狀
症 狀 發生率 A型克沙奇病毒 B型克沙奇病毒 伊科病毒 腸病毒
手足口病 普通 + +
?疹性咽峽炎 普通 +
呼吸道感染 普通 + + + +
麻痺性疾病 偶發性 + + + +
腦炎、腦膜炎 大流行 + + + +
胸肋痛 大流行 +
心肌炎 偶發性 + + +
新生兒疾病 大流行 + + +
皮丘疹 普通 + + +
無法區分的
發燒 普通 + + + +
下痢、腸胃疾病 不常見 +
糖尿病、胰臟炎 不常見 +
睪丸炎 不常見 +
先天異常 不常見 + +
急性出血
結膜炎 局部流行 + +
免疫功能不全的人疾病 普通 + +
腸病毒群感染
常見疾病 臨 床 症 狀
?疹性咽峽炎
A群克沙奇病毒(type1~10,16,22) 突發性發燒、厭食、嘔吐,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手足口病 A群克沙奇病毒(typeA16,4,5,9,10)
B群克沙奇病毒(typeB2,5)
腸病毒71型 發燒、有小水泡分佈於口腔黏膜,四肢則常見於手掌及腳掌
流行性肌肋痛
B群克沙奇病毒 胸部突發性陣痛、合併發燒、頭痛及噁心、短暫嘔吐及腹瀉
急性心肌炎 B群克沙奇病毒 發燒、突發性呼吸困難、發紺、嘔吐、心跳加速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 A群克沙奇病毒(typeA10) 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部有白色明顯病兆
無菌性腦膜炎及腦炎 克沙奇、小兒麻痺及伊科病毒均有可能 發燒、噁心、嘔吐、頭痛、頸部僵硬、煩躁、睡眠不安穩
發燒合併皮疹 克沙奇病毒及伊科病毒 呈現丘疹狀,偶有小水泡
治療:採支持療法
注意營養與水份補充
檢查:1.病毒分離:採取咽喉拭子、糞便或CSF檢體以組織培養分離病毒,確定病原體
2.血清學檢查:分別採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清,測血清中抗體之效價
預防:加強個人及環境衛生、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公共場所等方法,以減少感染之機會
防治:1.以定點醫師、住院醫師及重症通報系統、加強預防宣導
2.消毒:病患之分泌物及糞污染應即時消毒,病患出院時應施行終期消毒
3.接觸者:及早期發現病例以防止疫情擴散
歷年腸病毒感染群流行概況:
1994年 CoxB3
1996年 CoxB1
1998年 EV71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gysygrgl
gysygrgl
当前离线
积分
319
发表于 2019-7-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们的分享!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