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它们这一次是来真的(追猎--致命性类-肠病毒) 内容: 截至笔者完稿之际,此次致命性类-肠病毒(enterovirus-like)的疫情,已造成38名婴、幼儿死亡,200多人住院观察,至少万人以上受感染。全国笼罩在感染肠病毒的极度恐慌下。而究竟造成此次大流行的元凶是什么病毒?大家还在等待解答。看着各报章的报导不一,我想身为第一线的研究人员应有责任为民众说明:肠病毒是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一大属(genus),其血清型有66型。其中小儿痲痹病毒(poliovirus)有3型,克沙奇病毒A型(CVA)有23型,克沙奇病毒B型(CVB)有6型,另外ECHO病毒有1-7, 9,11-27,29-33等血清型,另外还有肠病毒68-71型也陆续的被确认出,由此可知肠病毒之复杂性。除少数几型在偶发性的感染下可严重致命外,多半只引起轻微的临床症状。造成手足口病(HFMD)的据报告是属CVA16型和EV71型两种血清型。EV71型最早是1969年于美国加州被鉴定出,随后在澳洲(1974)、瑞典(1974)、匈牙利(1982)、香港(1985)、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1987)都有分离出EV71型的报告。各地区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虽各有不同,但大致为:类似小儿痲痹(poliomyelitis-like)症或无菌性脑膜炎以及手足口病。目前已将EV71型分为E71BrCr(无菌性脑膜炎)和E71 HFMD(手足口病)两种血清型,以区别其所造成的不同临床症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1987)湖北省武汉市的这例个案,虽鉴定为E71手足口病型,但被感染者是一34岁的成人女性,且是在冬天。(有别于一般肠病毒好发于小儿,季节为夏、秋季之说) 一般在实验室以细胞培养配合中和试验来鉴定病毒血清型。但若遇到较难培养的病毒就会增加鉴定的困难度。使用单株抗体或可在细胞病变不明显之情况下做辅助诊断,但不是标准鉴定血清型的方法。一般还是用中和试验来确认。不巧的是,CVA16型和EV71型正是属于不易培养的肠病毒。因此,在病毒鉴定的时效上出现了短暂的盲点。所幸,台北荣总临床病毒科在刘武哲主任的领导之下,平时就建立了完备的病毒分子生技检测系统。我们应用套式反转录聚合?核酸增幅技术(nested- RT PCR) 配合自动化基因序列(auto-sequencing)分析,率先鉴别出台中荣总一死亡病例为类-肠病毒(enterovirus-like)株,并依其基因序列的分析比对结果,发现此一病例的5端非转译毒力区(5'-NCR) 的部份基因序列与EV71 BrCr、 HFMD型有些许不同。站在基因序列的分析来说,此一例类-肠病毒株可说在其基因发生了突变。但这在RNA病毒是常见的,例如:艾滋病毒(HIV-1)或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等。尤其病毒经过一段时间演化或是抗生素的滥用都有可能发生突变基因。但是否因而造成毒力增强或快速致命的主因,则需更多的检体与进一步的基因分析,在此,我们不能妄下断言。我们将会与美国CDC的专家密切配合,尽速找出致病原因。民众应遵照卫生署的指示,谨慎配合并防制疫情的扩大。 走笔至此,不禁想起麦科明克医师夫妇(第四级病毒作者)所言:「对病毒了解越多,就会发现医学、科学不是解决疫病的万灵丹…其实我们才是病毒世界的入侵者。人类才是让病毒肆虐的元凶。」 此话实在发人深省。身为第一线的病毒研究人员,每日追猎病毒,更让我不敢轻忽病毒的智能与能耐。我们虽不敢期待国家马上有类似美国的微生物危机快速处理部队来个危机总动员,至少在处理有关不明微生物的流行时,每一次都绝对要当它们是来真的(就像医检师、护理人员在抽血时的心态一般)。真正作好平时的摹拟演习(如建立各种微生物的检测系 统;各医疗单位的通报系统;各科技组织调配系统等),绝对比事发后才开始部署在时效上占先机,如此「或可」有效应付突如奇来的微生物感染风暴。再次强调,千万不要轻忽病毒的智能与能耐,因为它们不但智商不输人类,最可怕的是,它们每一次都是来真的。 感谢: 邹济勋基金会补助个人研究计划(82-83年)及台北荣总C计划, no.291.(84-85年)。使我们能够建立肠病毒分子生技检测系统,快速检验肠病毒。该论文已发表在医检医学与科学杂志(J Biomed Lab Sci 1996:8: 72-81)。 (本文谨表示作者于该日期之主见,非永恒不变者,有病时仍请尽速就医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