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会员交流区
›
热点关注(与医院感染无关)
›
写给勇平兄的一封信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617
|
回复:
12
[转帖]
写给勇平兄的一封信
荐
火...
[复制链接]
沧浪之水
沧浪之水
当前离线
积分
19431
发表于 2011-7-2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写给勇平兄的一封信
王旭明
勇平兄:
你好!
几天前在“金话筒”颁奖仪式上见到你,虽还未发生“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但已感觉出你的疲惫、焦虑和压力。是啊,我深深地理解你:年年春运如临大敌、部长腐败中途易人、有关铁路的各种争议此起彼伏、京沪高铁高调出台又险情不断等等,身处漩涡中的新闻发言人的日子不好过啊。记得那天短暂的交流中,我们谈的仍然是发言和如何发言,我不解的问你为何高铁如此高调亮相,为何公众质询不断却无回应等,你一如平常沉思并少说,我知你心所想。记得我最后的一个问题是,我最担心如果高铁塌陷、动车碰撞或出轨怎么办,该如何应对?你说,我也是最担心这样的事情啊!随后颁奖典礼开始了。
不幸的是,我俩共同的担心成为了现实。而你,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作为曾是同行也是朋友的我,素来敬佩你的担当精神和敢说敢为的风格,也深深的为你忧虑。作为同是“后非典时代”的第一批部委发言人,又同为国务院新闻办第一批新闻发言人培训,被称为“黄浦一期”学员,还同到美国考察,我们引为同道。你确实比我热情、勤奋又坚忍,在新闻发言人的岗位上已经坚持八年多了,而我却已退下阵来;美国受训归来,你成就了一本著作,我却只有十几页纸的收获,一句话,你真的比我强多了。但是,我看了你“甬温线7•23特大事故”的新闻发布会,联想到事故前后的一些事情,还是想说点心里话,直言几点建议,对你,也算是对铁道部政务公开、以及对当下很热闹、时尚的新闻发言工作的心声表达吧!
新闻发言人这一词组在语文教学上讲是偏正结构,偏是新闻发言,正是人。换句话说,新闻发言人的核心是人,是一类干新闻发言工作的人面对其他人的工作,因此我一向认为,新闻发言人在拥有许许多多技术手段的同时,应当也是有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真诚、善良和美好的人。“甬温线7•23特大事故”发生后广大人民群众从热爱党和政府,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表达各自思想、情感和理念是完全在情在理的。比如崔永元说,新闻发言人,请不要让新闻发炎;新闻媒体对于动车追尾事故发出的一连串追问,希望尽快听到铁路部门的回答,这个要求不高;听到一个说法,高铁和动车正处在磨合期,反感,哪能用人命磨合呢!比如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说:“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又该谁来买单,铁道部门应该痛定思痛,从中汲取深刻教训,铁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伤不起啊!”比如我说“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陆海天,一直联系不上,同学及朋友焦急万分。”中国传媒大学数十位同学通过转发微博等不同方式搜寻陆海天及朱平下落。据证实两位学生在事故中遇难。看着他们青春的面容和同学回忆,我哭了。孩子们,记住这场人祸,长大了绝不再造人祸,现在一定要和所有造人祸的人理论到底!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话可能有偏颇,但确是一个个鲜活的、大写的人在这样的灾难面前的理性思考和情感表达。作为新闻发言人应该把这些公众呼声咀嚼和理解以深刻自我的思想和提升自我的情感。同时,也可提升新闻发布会的品质和丰富新闻发布会的内涵。你说呢?
新闻发布会应该在什么时候开?新闻发言人是充当主持角色还是独立发言角色?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认为新闻发布会应该在充分准备、并能给记者准确翔实和鲜活的一手资料及结论的情况下召开;当然应倡导更多的新闻发言人独立发言,但在重特大事情发生后我以为不应当倡导新闻发言人独立挑大梁、唱大戏。以铁道部7•24新闻发布会为例,显然这是一场既准备不充分,又不应该由老兄你独自担纲的新闻发布会。
我看了发布部分实况,真是难为你了!铁道部发生这么大的事件,应该说引发的关注度不亚于美国的9•11事件,而美国的9•11事件是布什总统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发表讲话。我以为,这场发布会应该是铁道部部长在事故现场召开最好;次之,也应当是有关部领导和司局长在北京共同向记者解释情况;再次之,一定要你独自担当,你也一定要在开场白中务必应该加上这样的表述:“本来,今天的发布会应该是盛光祖部长和某某(主管铁路安全的某某副部长)及某某局长与会,但由于他们正在指挥救险,无法与会。受他们委托,我在这里代表盛光祖部长、某某副部长和铁道部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全国铁路系统向‘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中的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受伤者和伤亡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对参与抢险的铁路系统内外员工、公安干警特别是温州现场广大市民表示深深的谢意,是你们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损失程度,也是在替我们改错,谢谢你们!在这里,我也代表铁道部向全国人民表示我们深深的歉意《站起鞠躬》”。这里的关键点是——对于广大受众来说,机关和部门的概念是抽象、模糊的,而机关或部门的人员形象才是具体的,受众在这样的特大的事故面前更易于接受的是具体的、形象的、符号化的人物。还有就是发布会的准备工作,重大事故发生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受众最想了解和最愿看到的,我以为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态度,二是事实。作为事故发生后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态度比事实更重要,因为你还不大可能有足够的事实提供,这时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你代表铁道部给人的态度真的不是那么真实,真的不是那么诚恳,真的不是那么让受众舒服,再请你原谅我的直言了。,
说到态度,除了内容本身展示出来的以外,语态、神态和体态也十分重要。那天发布会上,你的语态太强势了,语调过于高亢、激昂,不像犯了错的,倒像是别人犯了错。神态也有些不合,比如眼睛总是向上,时时有松弛和自然的样子,最不该的是有网友电视截屏中你职业性的微笑,这样的场合是断不该有的。这方面我也有过教训,我在做教育部发言人期间,曾宣布过教育部有关清退农村代课老师的政策,当时我是紧绷着脸,甚至义正辞严地宣布的,应该说,内容一点错都没有,就是当时教育部的政策,但几天后在白岩松主持的节目中,对我发言的态度进行了批评。他的话我至今还记得,即使我们宣布国家政策,如果政策是冰冷的,宣布的人可以不可以软一点语气,给人一点温暖的感觉呢?之后,我在组织汶川大地震的发布会时,说到校舍的倒塌和学生的伤亡时,不仅语气低沉,而且眼泪差点掉下来。我的教训和进步过程希望你做个参考。
再说新闻发布会应该给受众提供最基本的事实。无论事实多少,应该尽求准确、官方和权威。比如,事故发生时间,你在发布会上说的是23日晚8点30分。但当天有媒体报道的时间为20:34分,23日白天新华社通稿又称是20:27分,央视新闻联播又改称20:38分。到底以谁的为准?我以为,应该以你说的为准,对吗?再说死亡人数。你说你掌握的死亡人数是35人。我觉得你还应该强调是截至到发布会召开时你所掌握的情况为止。我认为,还应该强调:“陆续的伤亡人数还将随着救险进程发生变化,敬请理解和关注,在这里我们也真心的期待死亡人数不再上升,伤愈的人员不断增加。”事实证明,在你发布会后不久,又有遇难者遗体被发现。关于事故原因,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所说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白岩松说,一个人心脏功能是好的,干脾胃什么功能都是好的,但他是个弱智,你能说他是个健康的人吗?然而,发布会现场你仅说了一句“还在调查中,该谁的责任是谁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够妥帖。事故原因可否改成:“事故正在调查中,但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至少管理不当、人为原因占有很大成分。”我想以你铁路工作的资历,做这样的判断是不困难的。
应该说,特大事故次日即召开发布会,能够把时间、伤亡人数和事故原因交代清楚就很不错了,当然还要适当的回答公众质疑,比如车体为何掩埋?为什么探测过无生命体征,还会在切割过程中又找到一个女孩子?为什么恢复通车比救人重要?胡紫微说我们想问:1,为什么恢复通车比救人重要?2,为什么凌晨四点就判断车体内无生命体征,而下午五点还又拖出一活八死?3,本次事故谁将承担领导责任?4,何时向公众公布事故调查结果?我以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真相,铁道部应该面对,如果是谣言,请铁道部的真相快上跑道;如果是真相,请铁道部的谣言快止于跑道。你回答得应该说都非常不准确,还夹杂一些情绪化表达,使受众反而还产生一系列新疑问,这样就没有达到新闻发布会拨乱反正,厘清事实的目的。“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之类的话更不应该在发布会上说了。你说在车体移走的命令下达后又搜救出小女孩伊伊“这是个奇迹”,其实事情的内幕是温州一位特警支队长虽然得到通知把出事动车车体移走,但他坚持现场清理而得以让伊伊生存,也就是说虽然生命探测仪,无论是通过音频、视频和红外和雷达生命探测都有各自的局限,不能完全相信。这些信息公众从发布会上却无从获知,疑问反而增添了不少。
勇平兄,说这话,你真别生气。这个发布会根本就不该开,领导一定要开也不该由你一人开;即使你一人开了,也不该这么开。我干过这行,知道这行的苦处,有许多事儿,咱主宰不了,但在咱能主宰的那些地方,比如如何表示态度,比如如何公布事实,比如如何遣词造句、语气语态等,我们是能有一点作为的啊!可不能一场新闻发布会之后,不但不能平息或引导舆论,相反引来更多质询和谴责。南方电视台《拍案》栏目编导徐静称,这是史上最混乱的新闻发布会。说的虽然严重了,但其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特别是正在做新闻发言人的所有人深思。因为不定哪一天这样的事儿就落到你头上,今天勇平,明天谁?
勇平兄,从这场不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可以看出仅仅从新闻发言人的这个层面说,无论什么时候说话,怎么说话,还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实话实说的态度,这听起来是个常识,然而不少发言人的发言都有悖于这个常识。从你的多次公开接受采访和新闻发布会上看,有不少地方也有悖于常识。就那高铁来说,在中国仅仅有几年的历史,还是个新生事物,常识告诉我们肯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肯定不会一步登天,但铁道部偏偏把这新生事物说得完美无缺。比如你在 7月7日做客新华网的时候说:“中国高铁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样,世界铁路同行也为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进步感到鼓舞。”是不是说得太高了?
还有按常识说,速度是要逐步提升的,因为越高速风险系数越高,危险性越大。据说,日本新干线在积累了运行几十年的经验之后才在今年提到300公里以上,而我们是在没有什么经验积累,管理水平又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一下子提速到三百以上,这种干法的风险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你在做客新华网的时候却说“应该说,目前我们有充分的把握认为,提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有可靠的保证,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们是不会开行这样的列车。”7月23 事故发生前,一系列不安全迹象和7•23特大事故,以至于就在25日还发生的京沪高铁供电事故发生故障,造成部分列车晚点,这些都说明你的话至少不够严谨。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你还说,“我仍然跟社会说一声,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然具有信心。”有评论说,铁道部从高技术决定论中醒醒吧!这也是常识,铁路运营是否是一流,不仅仅取决于你的硬件设备,当然还包括管理水平、安全系数以及许多非机械的因素。仅仅从技术的角度判断是否一流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并无意义,公众需要的安全可靠便捷而快速,而不仅仅是快速,试想一下谁敢尝试无生命安全保障的快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白岩松在7月25日的新闻1加1中反问,仅仅是技术先进,但是你的管理是否先进?运营整个给予的实验答案是否是先进,监督是否是先进,对人的尊重是否先进,所有的细节是否先进,归根到底,综合下来你的运行能力是否先进。这样的诘问值得深思。在我看来,常识对于领导者重要,对于新闻发言人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在我们发言的时候,真的,要想一想常识!要想一想尽量不说、少说、或绕着说的,也是要遵守常识的话。
再请你原谅老弟的多嘴和直言。从你7月24日新闻发布会往前回溯,您近期有关高铁的发言和采访,值得你和许多新闻发言人思考:一是把好事如何说好。我国开通高铁当然是件好事,天大的好事,对于中华振兴中华民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高速不等于高调,更不等于漫无边际的吹嘘,从传播学上讲,受众的胃口提高之后,会对事物有更加高的标准和严的要求。而一旦做不到,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的话,好事不但说不好,甚至还变成了坏事。比如人们从最初的仰望高铁,到现在的谈高色变,除了事情本身之外,我们的宣传是不是有点负面作用呢?二是如何把不好的事儿好好说。还以高铁为例,7•23特大事故当然是个灾难,是件不好的事,把不好的事情,千万不要想方设法说成好事,许多人有这样的习惯,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千方百计想捂住,捂不住全面捂局部,局部也捂不住了就瞎说,或者硬撑着说,就是不实话实说,不好的事再怎么描也不能成好事,怎么能让受众服气。上海高层大火事故发生后,俞正声韩正等领导同志的表现可谓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样板,既是如何处理事件的样板,也是如何把坏事好好说的样板。俞正声同志就几次主动提出这样一场灾难值得上海人民永远记住,甚至在市委的工作报告中,他增添上了这部分内容,比之铁道部在胶济线铁路灾难人们还记忆犹新的时候,又发生了“甬温线7•23特大事故”,真是鲜明对照。一句话,把好事说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说,通俗的道理,我以为却值得所有领导和发言人琢磨并身体力行。
勇平兄,我十分敬佩你的敢说、爱说,至少经常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客网站和接受采访,敢于面对记者。与许多卸任时公众还叫不出名字的发言人相比,与许多只会说领导官话的发言人相比,与许多根本不开新闻发布会、也不到网站做客的发言人相比,你是佼佼者,至少迈出了敢说话这一步。我只是希望你在敢说的基础上,再会说、善说一点,而做到会说、善说,首要的就是真实和诚恳,还要努力把好事说好,不好的事好好说,这需要技巧,也需要锤炼,我以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和处事哲学。我做得不好,但一直在追求着,就此我们共勉吧!
7月27日《环球时报》社评有一段话值得当下中国所有官员,特别是新闻发言人思索:“可以预见,将不断有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卷入公共危机中,它们在舆论面前的笨拙将不断显现。这些笨拙将给中国的大形象抹黑,并将一点点损耗中国的政治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受到中国官方的高度重视。”这话太好了,我在讲如何把好话说好、把不好的话好好说的意义时,总是尽所能的给各部门官员如是说。不知道今后我们还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怕事情发生,事情发生了,处理得好、表达得好,政府的威信就高一层,相反,处理得不好,表达得不好,政府的公信力就削弱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和所有正在从事新闻发言人工作的人们一样责任重大啊!公众期待着、我也期待着你和你们有更精彩的,更让大家心服口服的表现!
就在我写就此信之时,得知温家宝总理已赶到事故现场慰问和检查,特别是在事故现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正在回答记者提问。高,高,实在是高!温家宝总理在与媒体打交道、坚持公开透明方面真是一个标杆,也实践着一个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常识。
因为我已离开新闻发言人岗位,站着说话不腰疼又爱之深、急之切且求之高,说了许多,望老兄海涵。更希望老兄多多保重身体,工作顺利!
顺祝
夏安!
愚弟:旭明
2011年7月2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jl
cjl
当前离线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1-7-2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怕事情发生,事情发生了,处理得好、表达得好,政府的威信就高一层,相反,处理得不好,表达得不好,政府的公信力就削弱一点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毛豆豆
毛豆豆
当前离线
积分
2036
发表于 2011-7-29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份意味深长的信函,让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把好事说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说”这句话也应该践行到我们感控工作中。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1185881322
1185881322
当前离线
积分
912
发表于 2011-7-2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实话实说的态度”才是应该有的态度,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新闻事件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大自然
大自然
当前离线
积分
2249
发表于 2011-7-2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和诚恳,这是公众要的,也是我们应该时时告诫自己的。当下,把它看做是傻,急功近利的事太多......。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
当前离线
积分
3470
发表于 2011-7-29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先进+管理先进+运营实验答案先进+监督先进+对人的尊重先进+所有的细节先进=综合运行能力先进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chaichai
chaichai
当前离线
积分
3180
发表于 2011-8-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好事说好,不好的事好好说,这需要技巧,也需要锤炼,我以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和处事哲学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院感科潘
院感科潘
当前离线
积分
334
发表于 2011-8-3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到会说、善说,首要的就是真实和诚恳,还要努力把好事说好,不好的事好好说,这需要技巧,也需要锤炼,我以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和处事哲学。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hunanguo
hunanguo
当前离线
积分
681
发表于 2011-8-4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识对于领导者重要,对于新闻发言人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在我们发言的时候,真的,要想一想常识!要想一想尽量不说、少说、或绕着说的,也是要遵守常识的话。"
遵守常识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在人际交往、语言沟通时也是很重要的吧。老师的一纸信函,其中蕴含着太多的普遍实用的哲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细雨润竹
细雨润竹
当前离线
积分
11629
发表于 2011-8-4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好事说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说”——意味深长而又耐人寻味的忠告,谨记在心,践行在我们的院感工作中,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共进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hqh05
hqh05
当前离线
积分
1548
发表于 2011-8-4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好事说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说”——意味深长而又耐人寻味的忠告,谨记在心.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xuxin
xuxin
当前离线
积分
1194
发表于 2011-8-4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要的就是真实和诚恳,还要努力把好事说好,不好的事好好说,这需要技巧,也需要锤炼,我以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和处事哲学。我做得不好,但一直在追求着,就此我们共勉吧!
这是一个足以让所有的管理者共勉的真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心语心愿
心语心愿
当前离线
积分
987
发表于 2011-8-5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样的人做朋友,“勇平兄”应该感恩和珍惜!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图说感控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