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5|回复: 6

2010-2011感染病学研究精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作者:路易斯·马丁内斯·马丁内斯(Luis Martinez Martinez)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7-21




  2011年7月14日~17日,由北京地坛医院主办、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ESCMID)和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及感染病学会(GCAMID)协办的第五届地坛国际感染病会议(DICID)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感染病的抗药性时代”,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就临床微生物和抗感染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本报选取大会发布的2011年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大会(ECCMID)精华内容及2010~2011年间临床微生物和感染性疾病领域的重要研究,与读者分享。

  第一部分:临床微生物学 2010~2011 重要研究

  讲者:西班牙桑坦德坎塔布里亚大学 路易斯·马丁内斯·马丁内斯(Luis Martinez Martinez)

  携带NDM-1基因耐药细菌被发现

  在过去一年中,临床微生物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无疑是发现携带1型新德里β-内酰胺酶(NDM-1)基因的细菌。迄今,携带该基因的细菌已在世界多个国家被发现,且包括 NDM-2、NDM-4在内的多种变异体相继被发现。此外,有研究显示,NDM与从赤杆菌属(一种海水中的微生物)分离出的β内酰胺酶Ⅱ具相似结构。

  cfr基因介导细菌耐药新机制

  关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耐利奈唑胺金黄色葡萄球菌(LRSA),发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 Infect Dis 2010,50(6):821杂志]和《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0,303(22):2260]的两项研究显示,cfr基因是引起耐药主要原因,且减少利奈唑胺使用、进行耐药监测及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减少耐药菌传播。cfr基因被认为介导一种新的耐药机制,携带该基因细菌可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多种细菌可携带该基因,并且其易在细菌间传播。

  MRSA对万古霉素耐药存地域差异

  近年来,随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增加和万古霉素的广泛使用,德国和中国香港有研究显示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有下降趋势,但加拿大和美国研究未发现敏感性下降趋势。由此推测,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存在地域差异。研究显示,MRSA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在欧洲约为9%,而在北美则为3%,且该差异在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中同样存在,如在欧洲和拉丁美洲,MSSA对万古霉素耐药率约为4%,而在非洲和北美洲则为2%左右。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为不同地区的细菌变异不同。

  β内酰胺酶功能性分类体系更新

  2010年3月,布什(Bush)等在《抗微生物药物与化疗》[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0,54(3):969]杂志上发表综述,对β内酰胺酶功能性分类体系(Bush 1995年版)进行了更新。新体系包括:一组头孢菌素酶(C类);二组广谱、耐酶抑制剂、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丝氨酸碳青霉烯(A和D类);三组金属酶(B类)。近年来,不断有新的β内酰胺酶被发现,分别作为亚组归入各组内。

  注:β内酰胺酶分类体系包括分子结构和功能性分类体系两种,前者根据分子结构将β内酰胺酶分为A、B、C、D四类,后者(Bush 1995版)则根据β内酰胺酶底物谱和酶抑制剂谱进行分类,包括ESBL(A类)、质粒型头孢菌素酶(Amp C酶,C类)和金属酶(B类)。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婉若秋水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感染性疾病2010~2011重要研究

  讲者: 土耳其安卡拉哈色特培大学 穆拉特·阿科瓦(Murat Akova)

  印度日常水源发现NDM-1 埃及发现NDM-2

  自去年8月首次报告在印度等国发现携带NDM-1基因细菌以来,多国报告相关病例。今年4月,《柳叶刀感染病学》杂志再次刊文,在印度新德里自来水中检出20种NDM-1菌株,并发现NDM-1质粒在30℃时更易传播。

  1例在开罗住院3天后转往德国的年轻创伤患者入院时检出携带新ST103序列NDM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经染色体编码被认定为NDM-2。

  抗生素污染水源增加环境细菌耐药

  今年6月,《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 ONE)杂志刊文指出,被抗生素污染的河流沉积物细菌具高度耐药性。

  研究者在印度一家处理90家大型药厂污水的污水处理厂(WWTP)上游及下游河流取样,结果显示,在印度(尤其是WWTP下游)样品中发现高浓度环丙沙星,且暴露于大剂量抗生素可促使环境中细菌携带耐药基因。

  癌症患者多重耐药风险高

  众所周知,ICU患者易发生多重耐药(MDR),而近期西班牙一项研究显示,癌症患者MDR风险亦较高。

  该研究为一项纳入747例伴菌血症癌症患者的4年随访研究,其中372例(49.7%)为革兰阴性菌(GNB)感染,51例(13.7%)为MDR菌株。引起MDR-GN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既往应用抗生素[比值比(OR)为3.57]和插入导尿管(OR=2.41)。多数耐药机制为产ESBL大肠杆菌感染(45%)和高产AmpC酶(24%)。

  抗生素与非抗生素联用亦具协同效应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扩大抗菌谱并产生协同效应在临床上较为普遍,而一项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Nat Chem Biol 2011,7(6):348]杂志的研究显示,联用抗生素和非抗生素亦能产生抗菌协同作用。

  如双硫仑和米诺环素(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协同效应,苄丝肼、二氯羟喹、替加色罗、抗坏血酸、丝裂霉素和洛哌丁胺与MIN对铜绿假单胞菌具协同作用。

  应对感染暴发流行 国家间干预效果显著

  2006年,在以色列医院内暴发耐碳青霉烯克雷伯杆菌肺炎,且仅靠本国措施无法控制感染蔓延,因此,在欧洲发起了一项国家间干预行动。2007年3月,英国卫生部颁布系列指南,涉及患者隔离、人员编制和专家组任命等内容。以色列采纳这些指南后,感染率逐渐下降,至2008年5月,月感染数从55.5例/10万患者-日降至11.7例/10万患者-日(P<0.001)。该研究近日发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 Infect Dis)杂志。

  格列本脲具抗炎作用

  一项发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 Infect Dis 2011,52(6):717]杂志的研究显示,格列本脲具抗炎效果,可降低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感染的死亡率。

  该研究纳入1160例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感染患者,其中410例伴糖尿病,208例(51%)服用格列本脲。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生存率更高(P=0.04),但仅限于服用格列本脲的患者(P=0.005);在服用格列本脲患者中,发现63个免疫相关基因,提示格列本脲可能通过作用于免疫系统发挥抗炎作用。

  卡介苗接种地区间存差异

  目前,全球约1/3人口受到结核病困扰,每年新发病例约为940万,且多数发生于22个高发病率国家中。卡介苗(BCG)是唯一可预防结核菌感染的疫苗。

  近日,《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 杂志刊文指出,目前各国接种的BCG亚株存在变异,接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且各国的BCG接种策略和接种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欧洲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增加

  MRSA比例下降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在2002~2009年间,来自欧洲22个国家的198个实验室的血培养数据显示,欧洲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分别增加74%和34%,但MRSA占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从21.5%降至19.7%。

  疫苗研发有新进展

  2010年,《柳叶刀》(Lancet)杂志发表一项为期12个月的中国戊型肝炎疫苗Ⅲ期临床试验,证实该疫苗有效率为100%,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这是首次被证实有效的戊型肝炎疫苗。

  今年1月发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 Infect Dis)杂志的西尼罗河病毒ChimeriVax-WN02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年轻人和老人体内均具较高免疫原性,且在各剂量水平和各年龄段均耐受性良好。

  今年4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的黄热病XRX-001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显示,该灭活疫苗在两种剂量下均可有效中和抗体,有望替代现在普遍应用的17D减毒活疫苗。



  李妍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从鼻外部位取样提高MRSA检出率
作者:蒋鸿鑫 来源:医学论坛网 日期:2011-07-07

  首届感染预防和控制国际会议(ICPIC 2011)报道  瑞士学者DC Blanc等通过研究发现,不论培养法还是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验,仅采用鼻拭子标本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都不够高。其他解剖部位的标本至少应包括腹股沟拭子和咽拭子。

  快速而准确地检出MRSA携带者是治疗和实施传播预防措施的关键。鼻腔是普遍推荐的筛查解剖部位。但其他部位也有被推荐,尤其是在MRSA发生率较低的国家。由于快速PCR试验费用较高,所以,知道其他解剖部位的MRSA检测价值很重要。

  为评估每一个解剖部位在培养法或快速PCR试验法筛查MRSA的价值,DC Blanc等开展了相关研究。筛查标本至少包括鼻腔拭子、咽拭子和腹股沟拭子。如果可行的话,也用其他标本,包括伤口拭子、导尿管尿液、痰或其他标本。培养标本接种至增菌液体培养基(enrichment broth),然后放在显色MRSA琼脂上孵育,最后采用平皿培养。应用GeneXpert MRSA做快速PCR试验。

  DC Blanc等采用培养法做了12456次MRSA筛查,其中3137次(25.2%)至少有1个MRSA阳性标本。他们发现,培养法累积MRSA检出比率分别为:单纯鼻腔拭子48.1%,加腹股沟拭子78.9%,加咽拭子95.7%,加其他部位100%。若根据MRSA的主要基因型进行分析,这些值相似,除ST228-SCCmec-I克隆株的腹股沟标本阳性比率较高外。他们采用快速PCR试验做了2876次 MRSA筛查。其中,312次(10.8%)至少有1个阳性标本。累积MRSA检出百分率分别为:单纯鼻腔拭子61.9%,加腹股沟拭子92.3%,加咽拭子99.0%,加其他部位标本100%。

  注:该报告发表于《生物医学中心会议记录》【BMC proceedings 2011,5(Suppl 6):0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柳叶刀》(Lancet)杂志发表一项为期12个月的中国戊型肝炎疫苗Ⅲ期临床试验,证实该疫苗有效率为100%,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这是首次被证实有效的戊型肝炎疫苗。”戊肝疫苗值得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监测ICU中的VRE定植
作者:蒋鑫鸿 来源:医学论坛网 日期:2011-07-08

  首届感染预防和控制国际会议(ICPIC 2011)报道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感染在中国并不常见,然而成都学者F Qiao和Y Xie通过研究发现,当地内科ICU病人中的VRE定植率不能忽视,特别是入住ICU超过1周的病人。我们需要进行积极监测,以更好地研究当地的VRE流行病学。

  在真正的VRE感染前,先存在无症状VRE定植。三级医院的VRE分离率迅速增加,但中国的相关资料并不多,我们当地的感染控制也受到阻碍。为了解当地医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的VRE定植发生率,研究者开展了这项研究。

  他们在一个50个床位的内科ICU做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估计ICU住院病人的VRE定植发生率。从2010年11月~2011年2月,在病人入住ICU时、1周后和离出ICU时收集病人的直肠拭子,以进行VRE培养和检测。

  研究者纳入295例病人,他们发现:研究期间21例(7.1%)病人在入住ICU时有VRE定植;35例病入住ICU时间小于48小时,离开ICU时研究者没有取其直肠拭子;133例病人在入住ICU 48小时后并在1周内离开ICU,其中12例(9.0%)病人离开ICU时存在VRE定植;剩下的127例病人入住ICU时间超过一周,其中21例(16.5%)病人在入住ICU一周时VRE阳性,24例(18.9%)病人离开ICU时VRE阳性。

  注:该研究摘要发表于《生物医学中心会议记录》【BMC Proceedings 2011, 5(Suppl 6):P23】



这是论坛乔版主的论文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潮水

不仅是戊肝疫苗,看来今后使用接种疫苗的方式来预防某些疾病,比等这个疾病发生了再治疗要好很多。
再就是对多重耐药菌要设法提高检出率,包括携带着,也可以达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预防大于治疗。做好预防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