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4|回复: 7

[转帖] 医改进行时:一定要对得起病人的信任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6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6717/201107/52389.htm
转自卫生部网站,事迹非常感人!又一位好医生离开了
2011年7月9日5时35分,刘琼芳走完她平凡而光辉的七十九载人生,永远离开了她所挚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她念念不舍的病人。
  刘琼芳生前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干部病房主任医师。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后,许多人自发来到医院,为她送上最后一程。送行的人群中有她曾经救治过的病人,有和她并肩工作过的同事,也有素不相识的病人家属。有人打出“刘琼芳医生一路走好”、“刘琼芳,我们想你”等条幅,白底黑字,分外醒目。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不顾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执意让家人推着来到医院,“我是她的病人,一定得来送送刘主任。”
  从医50多年来,刘琼芳未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和事故;虽然她自己因病先后做过4次手术,但仍始终工作在第一线;她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赢得患者信赖、同行尊敬和社会赞誉,被誉为“咱老百姓的好医生”。
  8000多名病人的背后
  刘琼芳有个习惯,每天下班回家后,把收治的疑难杂症病人情况认真记录下来:姓名、年龄、职业、症状特点、检查结果、诊断结果、用药和治疗效果、病人住院与出院时间等,从1960年到2009年,50年如一日。
  在刘琼芳家里,记者见到了这些资料,满满4个大纸箱,涉及8000多名病人。有的记在日记本上,有的记在学生作业本的背面,每一页都用钢笔写得清清楚楚,工整紧密,连指甲大的空白都找不到。
  这些资料,是刘琼芳50年来追踪治疗疑难病人的真实记录。一位患高血压、偏瘫、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夜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家属把他送到医院时,病人因心衰已处于休克状态。年轻的值班医生赶紧给刘琼芳打电话。接下来的一天多时间,刘琼芳一直守在病人床前,并在日记本上记下病人情况:10时30分,病人逐渐清醒,先期治疗方案起效;12时,病人血压急剧变化,提示用药调整;16时,病人进食,精神状态好……
  有的老病号腿脚不好,来医院不方便,刘琼芳就主动打电话询问,甚至上门治疗。一位患肝硬化病变的老年病人,行动不便又无人照管,刘琼芳便骑自行车送医送药上门,一来一回近10公里路,持续了近3年。后来,这条家访的线路上,又多了一位患多年肺喘的病人。在她的精心治疗下,两位老人的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年龄增大,刘琼芳骑自行车不方便了,便改乘公交车,随身携带听诊器和血压计。最多的一年,有70多位病人接受过她的上门服务。
  不让病人带着疑惑离开
  刘琼芳常说,病人找到她,是基于信任。作为医生,面对患者的生命相托,无论如何都要对得起病人的这份信任。所以,对每一位患者,她都会详细诊断,仔细询问,想方设法找到病因,不让病人带着疑惑离开。
  泌尿外科有一位患肾囊肿的病人,手术后总是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胸口疼痛的症状。为了找到病因,科室会诊时,刘琼芳特意抄下病人的化验结果,由于当时没有扫描仪,她就把心电图一点一点地画下来。通过前后对比病人心电图蛛丝马迹的变化,最后确诊该患者的症状来源于肺栓塞。一个大血栓将病人的肺动脉堵住,随时会危及生命。刘琼芳立即为其进行治疗,患者病情得以缓解。
  某县中学的一位物理老师,被别的医院按“甲亢”久治不愈。根据病人病状和体征,刘琼芳分析检查结果后,诊断他不是“甲亢”,而是心肌炎后遗症和严重神经衰弱症,在治疗基础上回家调养即可。病人对此诊断半信半疑,刘琼芳就利用星期天,陪着他到省级医院请专家会诊。经多位权威专家诊断,病人终于排除心里疑虑,精神轻松地回家调养去了。
  刘琼芳不止一次陪自己的病人去找本院的、外院的专家会诊,很多同事不理解。刘琼芳坦然一笑说:“这是医生应尽的责任。解除病人心中的疑惑,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用毅力传递生命奇迹
  1955年,刘琼芳从广州中山医学院毕业后,来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工作。41岁那年,她在工作岗位上突然晕倒,经病理检查和专家会诊,乳腺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手术切除了刘琼芳整个右乳房和腋下组织。“那时候,乳腺癌手术刀口很大,加之体质的原因,母亲手术后伤口愈合得很慢,非常痛苦。” 刘琼芳的女儿杨文君回忆说,“她不断调整自己,每天依旧给病人看病,带病历回家研究。”
  3年之后,刘琼芳闯过癌症生存的禁区,在人们惊叹的目光里,又拿起听诊器。她对医院领导说:“我虽然是个癌症病人,但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也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医生,还有很多人等着我去治疗……”在她强烈要求下,医院领导勉强同意她回来上班,但是只准她上半天班,不舒服可以随时休息,不准值夜班。
  半天班只是名义上的。“那些病人她根本放心不下。”副院长赵会影说,“早上七八点钟就来医院,出完门诊再回病房巡诊,都到下午两三点钟了。不管刮风下雨或者多晚,只要医院需要,她随叫随到。”
  一天查房时,刘琼芳发现有个姓吴的小伙子眼睛红肿,不管主治医生怎么说,躺在病床上就是不肯起来,说自己一动就心慌,躺着也许还能多活几天。刘琼芳耐心地劝他:“小吴,别怕,你这是心肌炎后遗症造成的,比我的病轻多了。3年前,很多专家就说我活不过仨月,我得的是癌症,而且已经转移了,但是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你还年轻,疾病就像弹簧,欺弱怕硬。”
  在她的反复劝说下,小吴终于穿上衣服下床。刘琼芳扶着他的胳膊,从病房刚进楼道没几步,突然,他停下来说:“刘大夫,我又心慌了,再也不能走了。”刘琼芳给他边测脉搏边说:“小吴,别怕,你能走,我给你保驾,绝不会出事儿,有医生陪着你还不放心吗?”
  刘琼芳搀着他一步步往前走。那天以后,小吴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对下床活动有了信心,不久后就出院了。
  她的眼里只有病人
  做过乳腺癌、胆囊切除术,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病,但是,刘琼芳给人的感觉总是乐观、坚定。白皙的面容上皱纹很少,安详的表情,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79岁的老人。“刘老师非常单纯,她的心里只有病人。”同事们如此评价。
  刘琼芳的女儿杨文君说:“这几十年妈妈从来没做过饭,都是爸爸在做。小时候就把我放在食堂,甚至在我生孩子的时候妈妈都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杨文君说,开始确实有点委屈,但慢慢就习惯了,所以自己从小就非常独立。“凡是妈妈不会的,我都会!”
  内分泌科主任任巧华说:“我们经常跟刘老师爱人开玩笑,说他天天给劳模做饭。老爷子就很高兴地笑,说‘跟她出去一趟,她就惦记着赶紧往回走,脑子里就是病人,这就是劳模的乐趣’。”
  护士长陆志修告诉记者,自己在医院工作近20年,刘琼芳是她见到的和病人最贴心的医生,从她身上学到的东西终生难忘。“给病人查体非常体贴,怕病人受凉,查哪儿就让病人露出哪儿,从来都不嫌麻烦。”有个病人很多天解不出大便,服药无效,病情又不允许进行灌肠通便。刘琼芳查房时,发现病人痛苦异常,马上就用手指头把坚硬干巴的粪块一点一点抠出来。“刘老师的举动不但感动了患者家属,更让我们这些年轻同事感到震动。”
  6月初,刘琼芳住院期间,记者曾到病房探望。79岁的她微侧身体,在护士的帮助下,工工整整地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一行字:“年轻医生应该实事求是,尽心做好本职工作,让老百姓放心!”写完后,她使劲抓住记者的手,嘴角蠕动着,白皙的面容上目光坚定。
  “刘老师因肺部感染后气管切开无法说话。” 旁边的护士长陆志修解释,“她常告诫我们,医生和病人要互相信任,多替对方着想。现在当医生职业风险很大,但年轻医生一定要明白,来看病的人更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yinganna

现在的病人,好多情况下你把心掏给他们,他们也未尽领情:我院近期连续发生二起医闹事件,一个结脑病儿,出外转了一大圈(家属当初办理入院手续时说,外面的医院没人敢要我们)回来哭诉,我们儿童医院出于人道精神把他们收住入院,抢救无效与入院3天后死亡,结果家属反咬一口,闹的不亦乐乎

另一位产科患者情况大致相同,高危产,新生儿出生苍白窒息没能抢救过来,家属又是摆花圈,又是封医院,还打了我们医教部的同志和院领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患者制造医闹
培养好医师的环境越来越少;
所以好医师越来越少;
最终谁是受害者?
就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琼芳真是老百姓的好医生,可她的离去对有病的生命来说,是极大的损失。刘琼芳医生50年如一日的好习惯,源自于她对病人的博爱,处处闪烁着医学人文主义的光辉,是她人生价值的高度体现。一直以来高喊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可现实呢?有个别见利词义的伪医生,忘记了自己曾经立下的神圣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心一意为病人健康服务的宗旨,忘记了医学是十分高尚的事业。而一切围绕着经济利益,索要红包、回扣,何曾几时,医生职业发生了信誉危机,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良心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读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语句,心胸顿作空阔。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钜贼。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转一篇南京医科大学的《<大医精诚>读后感 》与大家共勉:      
        古人是如此的重“德”,剑者,刚毅也,琴者,柔美也,人们常用“剑胆琴心”、“悬壶济世”来赞美医生,但反观如今的我国医疗行业,真正配的上如此称谓的医者,又有几人。
  “白衣天使,魔鬼手段”,这是内地民间对当前医疗系统的深刻讽刺。在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下,内地的医疗事故多如牛毛。在患者的眼中,一些医院早成了有病无钱莫进来的阎王殿,而白衣天使早成了见钱眼开的魔鬼化身!这是我们身为中国人民的悲哀,为什幺连我们自己都已经对我们的医疗,对我们的医生如此的鄙夷。
        我们要对现在的,未来的医生们说:不要因为患者不懂医术就不对其疾病做出解释,不要因为患者对病情的“打破砂锅问到底“而心生嫌恶,更不要胡乱对患者作出错误的诊断,想想古人今人的医术医德,想想《大医精诚》的教诲,您应该成为一名德术兼备的好医生。我们要对现在,将来的患者说:不要因为医生一收费就骂其乱收费,不要医生一不笑就责其无医德,更不要医生一治不好疾病就轻其无医术,想想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想想孔子所宣扬的“仁”,您应该成为一名知礼的文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yinganna


在办公室我非常认真的阅读了这篇报道,被刘琼芳这位好医生的事迹所感动。刘医生所做事情没有惊天动地,但是她所做的一切却温暖着她服务过的8000多名患者。
这样的医生太少了!
社会需要刘琼芳这样的好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yinganna

      事迹感人泪下,可又有多少人会真正理解体会?我院的儿科主任为抢救生命垂危的小儿几天几夜守在病房是常有的事儿。一低体重的早产儿入住儿科,主任同样守了四天四夜,最终未能换回小儿的生命。家属请来了好多人,封了儿科的过道和护士站,正常工作无法开展,儿科医师、护士被打,要胁主任要找到他家中去,要他赔他的孩子。结果上级组织介入调解,医院医院要求医学鉴定或走正常途径,而家属无论如何不肯,终究是拿钱走人。
    医院不能死人,死人就闹,闹了就有赔偿,闹的越大赔偿越多,越是高层领导介入拿到的钱越多。领导们要政绩,不能得罪百姓,快点解决,钱又不是他的,是医院的,管他呢,百姓钱得到满意了,领导在百姓面前留下好口碑。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处理类似事件,所以在这个看似和诣社会的百姓脑海里已形成了一个死人----闹——可以挣钱的固有的概念。医务人员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没有了尊严,没有人身安全。
     这是谁之过?
     究竟谁是受害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主任,好医生!像这样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又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医生在当今确实是太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