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70亿人的世界”(The World at Seven Billion)。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中国地区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面对70亿人的世界”。
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人口学研究离开了生态环境因素,就无法正确考察、分析人口现象和过程,包括人口数量增长、结构变动、人口模式及其转变、迁移和流动、人口分布、城市化以及人口素质等问题。20世纪后半期以来,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一门人口学的分支学科──人口生态学。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从生产力方面而言,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历史。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发展中,包含着利用、开发自然的新方法和新型的人口生态行为。
在人口与环境的矛盾上,人口膨胀是核心问题。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仅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上,还由于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如果人口增加和人均消费提高两者结合,对环境的冲击则更为强烈。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总是在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之中。人类无时无刻不对自然施加影响,或大或小地打破着原有的生态平衡,要求环境提供新的发展条件,以建立新的生态平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种种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危机,并不表明人口压力已绝对地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更非地球生态系统已临近崩溃。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人类对资源的严重浪费、社会机制的缺陷和国际经济体制的不合理。只要适当控制人口,提高科技水平,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社会进步,当前的生态危机是可以缓和以致消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