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4-09 21:27
04-09 21:26
系统消息:qzygbln已经连续答对100道难题,逆天学霸谁与争锋?!#每日答题#
04-06 23:38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6238|回复: 26

[资料] 各类隔离预防措施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9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各类隔离预防措施
一、 严格隔离
为预防高度传染性及强毒力病原体感染而设计的隔离,以防止经空气和接触等途径的传播。这类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1.设专用隔离室,门窗关闭,病原体相同的病人可同住一室。
2.进入室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
3.接触病人或可能污染的物品及护理下一个病人前必须洗手。
4.避免利器刺伤,用后直接放入防水耐刺容器内统一回收处理。
5.污染物品在隔离室内要立即装袋,在全部操作完成后,再将其装入隔离室外的另一袋中(双袋法),标记后运送焚烧或洗消处理。
6.探视者有必要进入隔离室时,应先通知值班护士,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接触隔离
为预防高度传染性及有严重流行病学意义,并经接触途径传播的感染而设计的隔离类型。这类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1.设置隔离室,相同病原体感染者可同住一室。
2.暴发流行时,婴幼儿具有相同呼吸道症状者可同住一室。
3.密切接触病人时戴口罩,易弄脏工作服时须穿隔离衣。
4.接触传染性物质时须戴手套。
5.接触病人前后及触摸可能污染的物品后须洗手。
6.接触传染性物质的物品应装入污物袋并标记,洗消或焚烧。
7.探视者进入隔离室前应通知值班护士。
三、呼吸道隔离
主要为防止传染病经空气中气溶胶(飞沫)短距离传播而设计的隔离类型,这一类感染疾病中有些也可经由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这类隔离的主要原则如下:
1.设隔离室,可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同住一室,多人同住时,床间距离应保持在1m以上。
2.进入隔离室应戴口罩,穿隔离衣、必要时戴手套。
3.接触病人或可能污染物品后及护理另一病人前应洗手。
4.污物处理同接触隔离。
四、结核菌隔离(抗酸菌隔离)
是针对结核病人(痰涂片结核菌阳性或X线检查证实为活动性结核)而实施的隔离,目的是防止结核菌的传播。这类隔离的主要原则如下:
1.同种疾病可同室隔离,隔离室要有特殊的通风设备,门窗紧闭。
2.密切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
3.工作服易被污染时应穿隔离衣。
4.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后,护理另一病人前应洗手。
5.辅料装袋,标记后运送焚烧或洗消处理。
6.所有接触病人的物品均应彻底清洗消毒。
五、肠道隔离
用于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性粪便而传播的疾病隔离,目的是防止粪-口途径。这类隔离的主要原则如下:
1.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与病人直接接触时穿隔离衣,可不戴口罩。
2.接触污染物时戴手套。
3.加强洗手消毒,凡接触病人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及护理其他病人前须严格洗手。
4.粪便及呕吐物经消毒后方可倒掉,或倒入化粪池。
5.被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应随时消毒。室内无法行动的物品,应直接装入有标记的污染袋送出焚烧或洗消处理。
6.室内做到无蝇无蟑螂。
六、引流物—分泌物隔离
用于防止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部位的引流物和分泌物而传播的感染。这类隔离包括的疾病有:轻型脓肿及烧伤感染、轻型皮肤或伤口感染和轻型感染性溃疡。这类隔离的基本原则如下:
1.换药或接触感染性物质时戴口罩。
2.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
3.接触污染物时戴手套。
4.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后,以及护理另一病人前须洗手。
5.被污染的物品应装入有标记污染袋中送出洗消或焚烧。
6.接触分泌物的器皿应先消毒后清洗。
七、血液—体液隔离
为防止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的感染而设计的隔离,目的是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的疾病。这类隔离包括的疾病有:①血液和体液均有传染性的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②血液有传染性的疟疾、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和登革热。隔离的主要原则如下:
1.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病人卫生状况差,生活不能自理,或出血等易造成环境污染者单间隔离。
2.可不戴口罩,但在防止血液溅起污染时,则应戴口罩及护目镜。
3.工作服易受血液、体液沾污时需穿隔离衣。
4.接触血液体液时戴手套。
5.采取的血标本应注明隔离标志。
6.工作中谨防针头刺伤皮肤。
7.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过的针头直接放入防水、防刺有标记的容器内,焚烧处理。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按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8.手接触血液体液后立即用消毒液洗手;在护理另一病人前也应洗手。
9.血液沾污室内表面物品时,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10.污染血液体液的用物,应装入有标记的污物袋送出洗消处理或焚烧。
八、保护性隔离
为防止医院内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护人员、探视者以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而设置的隔离。隔离的主要原则如下:
1.设专门隔离室,具有空气净化装置,室内空气应达到无菌要求。
2.进入室内人员必须穿无菌隔离衣、帽、口罩并戴手套。
3.进入室内的所有物品,包括食物、用具等均应经消毒,达到灭菌要求。
4.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均应严格按无菌技术要求。
5.病人进入室内前全身药浴。
6.做好病室随时消毒。
7.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8.尽量减少室内人流量。
九、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时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即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服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容器、复苏袋或其他呼吸装置应置于需复苏操作处。
9.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十、感染爆发时的隔离措施
医院感染爆发是非常事件,对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都有很大的威胁。这时,即使是平时不需要隔离的病人也需要采取隔离措施。例如,重症监护病房,若发现有具耐药性的念珠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肺炎病人,在平时不一定采取特殊的隔离措施,但在感染爆发流行期内应对其实行严格隔离,以尽量控制病原体扩散和感染进一步流行。
在病房中爆发医院感染时,一般可采取将病人分类隔离于不同的病室,或用相应的其他措施来控制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就需要对病人实行严格的分组护理,而且各组的护理人员必须固定。同时,对病人的感染发生率必须做出精确的分析,尽量确切地划定带菌病人的范围。如果分组护理仍不能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则应暂时关闭病房,停止收治新病人,并且在集中力量护理和治疗现有病人的同时,加强消毒和隔离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9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翔实,学习后有所启发,让老师费心了,老师辛苦咯,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参考价值,要好好学习研究,落实到工作中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10
  • 最近打卡:2024-11-19 18:36:15
发表于 2011-6-19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哪找的资料  有出处么?新规范不是就3种隔离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600
  • 最近打卡:2025-03-27 16:18:30
发表于 2011-6-1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4楼老师意见一致,学习卫生部隔离技术规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9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ngyan 于 2011-6-19 10:16 编辑

回复 1# lwk6088


“   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同住一室,多人同住时,床间距离应保持在1m以上。”

按照2009隔离技术规范,床间距应该是1.1米吧。还有主要的隔离种类就是空气、飞沫、接触三种,您提供的有依据吗,说说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lwk6088

最新的隔离技术规范只有三种隔离方式啊,即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9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缺这方面的资料,谢谢版主老师的无私奉献,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问题很尖锐,我目前的水平还不足以说服大家。这里我借用一枝梅老师曾就类似问题的解释(https://bbs.sific.com.cn/viewthre ... hlight=%B8%F4%C0%EB):
在早期国际上对于传染病隔离手段分为:区域隔离、类目隔离(A系统隔离)、疾病隔离(B系统隔离)以及标准预防。
所谓的A系统隔离即类目隔离:是指按不同的传染病的特性来制定传播措施,只要是依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致病力及危害性来划分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严格隔离:为预防高度传染性及致命性强毒力病原体感染而设计的隔离;以防止经空气和接触等途径的传播.接受隔离的患者染有强传染性疾病.主要有:咽部白喉,肺鼠疫,天花,免疫缺损病人的播散型带状疱疹及病毒性出血热.(2)接触隔离 :这是为预防高度传染性及有严重流行病学意义,并经接触途径(直接和间接飞沫)传播的感染而设计的隔离类型.其感染性微生物多集中于病人的分泌物,脓液及引流物中.采用这类隔离的疾病主要有:新生儿淋球菌眼结合膜炎,葡萄球菌引起的新生儿脓疱病,新生儿播散性单纯疱疹病,风疹,狂犬病,皮肤白喉,大面积皮肤伤口和烧伤感染,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或定植.(3)呼吸道隔离:主要为防止传染病经空气中气溶胶(飞沫)短距离传播而设计的隔离.
以疾病为特点的隔离系统(B系统):按疾病施行的隔离预防方法又称为B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采用的隔离措施是根据每种疾病的需要单独考虑的,即“依病选择”其隔离措施.原则:一般患有同样性质感染的病人可安置在同一病房内.对某些疾病,只有在接近病人时(1米之内)才需戴口罩,只有在处理污物或接触感染性材料时才需要穿隔离衣,戴手套等.不管病人是否感染性疾病,为了防止传染性物质扩散,在护理病人前后,洗手均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手段.
而目前我们执行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隔离,三种隔离方式空气、飞沫、接触,主要是以传播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显得更加简洁。
这个是我们自己的一种管理规范,而且在时间上,此规范是最近的规范,因此,执行上必须以这个规范为主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873
  • 最近打卡:2025-04-18 08:11:48
发表于 2011-6-1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lwk6088


    按照最新的2009.12.1执行的卫生部行业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就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1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师好!
    想请教老师们:临床上的大三阳病人应属三种隔离分类中的哪种?因刚“出道”,知识和经验浅薄,见笑了!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多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qdlvqhx
请按血液—体液隔离措施做好防护工作:
血液—体液隔离措施
目的: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的疾病。这类隔离包括的疾病有:①血液和体液均有传染性的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②血液有传染性的疟疾、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和登革热。隔离的主要原则如下:
1.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病人卫生状况差,生活不能自理,或出血等易造成环境污染者单间隔离。
2.可不戴口罩,但在防止血液溅起污染时,则应戴口罩及护目镜。
3.工作服易受血液、体液沾污时需穿隔离衣。
4.接触血液体液时戴手套。
5.采取的血标本应注明隔离标志。
6.工作中谨防针头刺伤皮肤。
7.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过的针头直接放入防水、防刺有标记的容器内,焚烧处理。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按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8.手接触血液体液后立即用消毒液洗手;在护理另一病人前也应洗手。
9.血液沾污室内表面物品时,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10.污染血液体液的用物,应装入有黄色标记的医废袋(双层)送出处理或焚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回复!那么老师,按血液--体液的隔离,它的隔离标识的颜色是不是原来讲过的“红色”?因为现在的三种分类:空气隔离是黄色,接触隔离是蓝色,飞沫隔离是粉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2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大三阳病人应该归为接触隔离,标识为蓝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可能是我知识浅薄吧,真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这“接触隔离”的定义,如果大三阳的病人用“接触隔离”,感觉好像太“苛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卫生部09年《隔离技术规范》,只要遵循三种隔离方式就可以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缺这方面的资料,谢谢版主老师的无私奉献,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lwk6088


    请问老师,您的“隔离预防措施”有出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师的解释很明析。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