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5|回复: 17

[其他] 媒体称塑料购物袋原料或来自医疗垃圾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媒体称塑料购物袋原料或来自医疗垃圾
2011-06-06 07:34:28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限塑令”实施三年以来,大多数集贸市场仍在使用“限塑令”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称,在制作这种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时,有些黑心厂家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回收料作为原料。专家称,回收料来源复杂,有的甚至用医药垃圾,用这种超薄塑料袋盛装食物,不明物质会迁移到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患。
    安徽桐城市双港镇是有名的“塑料之乡”,央视记者和执法人员走访了当地十几家塑料袋生产厂家,发现几乎家家都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超薄塑料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了让成本降得更低,桐城的一些塑料袋生产厂用切割好的塑料颗粒作为原料。工作人员称,原料中有新料和红色、白色的回收料,回收料的价钱比新料低很多,因此回收料使用的多少决定了生产出来的塑料袋的价格。厂家通常使用30%回收料,也有厂家全部都用回收料。
   专家介绍,回收料加工的塑料袋如果用来盛装食品,可能给食用者带来健康隐患。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翁云宣称,回收料的来源比较复杂,有的可能是医药垃圾,有的可能接触过一些废弃物,其中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有可能会迁移到食品中,对人体造成健康隐患。且塑料在高温下,其中一些物质更容易析出。
发表于 2011-6-6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这篇文章心理又紧张了,还有点安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三把手

急需严格规范管理!否则贻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就真的屡禁不止吗?联动机制哪儿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急需严格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自己做好自己应该监管的事就得,不要见风就是雨.
没有列出事实的推测就看看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三把手


    需要国家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不法之人。特别要追究那些行政部门的不作为行为,要严格落实好这些部门的头头的问责制,对不作为之人不要姑且,要从严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监管部门执法不到位,等到出事了,才去严查,不知平时都做什么了,小煤窑就是典型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是出这样的事。要是做成黄色医用垃圾袋不就行了吗?即可降低医院的医疗废物的支出,又不危害社会。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泡沫饭盒禁止使用可现在小饭店还继续使用?我们的监管部门到哪里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三把手


    现在是法治社会,严加管制,加强监管力度,做好自己的事,严以律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违法违规的事情层出不穷,又多了一种担忧。真希望有关部门严查,给违规者严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贪财害命,一点都不假,老百姓算是生活在毒品之中,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要没了良心,什么也管不住,现在干道德沦丧的事太多了,造假的成本太低,打击不狠,有一定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三把手

医用塑料垃圾的有利回收从来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看好自己的人,关好自己的门吧。加大点向社会呼吁的力度。抓住任何一次有话语权的机会宣法律,传播文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是出这样的事。要是做成黄色医用垃圾袋不就行了吗?”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农贸市场用的塑料袋,看起来就是很低劣的,肯定有质量问题,可是全国有多少低劣塑料袋在使用呀!执法人员也管不了这么多,我们应该自觉不要去用,加强自我防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少量摄入含塑化剂食品无碍健康
2011-06-06 10:1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25904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31)
核心提示:卫生部指出,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一种主要的增塑剂)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以60kg体重的成人来讲,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0 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昨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就台湾地区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问答。卫生部指出,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卫生部就台湾地区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问答全文如下:

一、什么是起云剂?

起云剂是台湾产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通常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其主要目的是帮助食品乳化,并起到改善产品口感和其他感官品质的作用。

二、什么是塑化剂?

塑化剂在我国大陆地区称为增塑剂,可被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增加塑料的可塑性,种类可达百余种。此次台湾地区不法企业添加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一类常见的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等。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违法添加到食品中。卫生部6月1日发布2011年第16号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

三、起云剂为何含有塑化剂/增塑剂?

据台湾方面调查,不法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在起云剂中非法添加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代替起云剂中的棕榈油,使得采用不法厂商生产的“起云剂”作为原料生产的食物、饮料等产品受到污染。

四、DEHP和DINP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DEHP和DINP急性毒性均较低。动物试验发现长期大量摄入DEHP和DINP,会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可造成生殖和发育障碍,并能诱发动物肝癌。

由于增塑剂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用品、油漆等工业产品中,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极其微量的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通常情况下,人群日常暴露水平极低,对人体健康尚无明显影响。但是,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长期大量摄入将影响生殖和发育,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类具有致癌性。

五、四查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能排出吗?

实验结果显示,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DEHP和DINP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之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

动物试验还发现,DINP在体内亦会被迅速代谢,72小时内有85%由粪便中排出,其余部分则由尿液排出。

六、人群每天摄入DEHP或DINP的安全限量是多少?

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以60kg体重的成人来讲,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0 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摄入9.0 mg,也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七、人群接触DEHP的途径

由于使用增塑剂的塑料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因此增塑剂DEHP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在空气、水中均含有DEHP。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也会有微量增塑剂从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但合格的塑料包装材料迁移量不应超出有关标准。我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严格规定了DEHP从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mg/kg,DINP为9mg/kg,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规定一致。

八、如何查询受污染的产品和咨询健康问题

如果消费者对所购食品存在疑问,可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查询,也可对照政府公告的问题产品名单。如发现问题产品,应当通过拨打各部门公布的举报投诉电话举报。


消费者如对增塑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存有疑问,可以拨打公共卫生公益服务热线12320咨询,未开通12320热线的地区,可拨打010-12320或上海、广东地区的12320热线咨询。

九、卫生部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

卫生部已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各地12320或其他卫生热线向消费者提供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健康影响和科学知识的咨询;组织各地省级疾控中心对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开展应急监测,并将扩大范围收集数据进行风险评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