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器械会生锈? (清洁不完全,有机物腐蚀,自然氧化)
不锈钢的防锈主要是“铬”,铬就好像一层一层薄薄的膜,除了少量闲置的器械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所造成的自然氧化生锈外,最主要的生锈来自有机污染物(血液脂肪蛋白质等)所含的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的表面,这些污染物从开始接触不锈钢那一剎那,就开始破坏不锈钢表面这一层一层的“铬”,因此有了污染物的器械必须要尽快地去除,时间愈久所造成的破坏自然也就愈大(愈多层)。干凅的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这些盐类没有了液体阻隔,直接与不锈钢接触,扩大了对不锈钢的伤害,同时也因为干凅会造成清洗困难,往往残留在器械或是内镜上,形成长时间的腐蚀,加上后续的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或是与戊二醛结合在内镜上堆积成黄色结晶体。
归根究底,生锈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清洁不完全”,根据国外各类的文献规范表示,有三种情况会造成“清洁不完全”:
A) 不恰当的清洁剂。
B) 没有经验的清洁手段。
C) 器械本身设计复杂性。
当然避免了这三个原因的发生,并不代表可以100%的安心,因为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长时间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这就需要观察与监督,但是如果一但发现有生锈的器械,就可以证明清洗的操作发生了瑕疵,甚至监督系统也出现了漏洞,此时应当以此三项为观察重点,找出操作环节上的缺失并加以改正,例如是否清洁剂选用错误?清洁操作人员有没有按章操作?器械是否适当分类等等。
已经生锈的器械要立即处理掉生锈;
A) 首要分清楚是生锈的锈斑,还是因为未清洗干净的碘酒所造成的碘斑,又或是长期浸泡含氯消毒水所造成的氯斑,又或是水质不良沉淀的水垢钙斑等不同的无机物污染,分清楚污染才能选择正确的清洁剂,才能达到有效的清洗。
B) 切忌不可用刷子刷洗,这种借着摩擦力的方法去锈只能收到短暂的效果,实际上已经深深地伤害了不锈钢的表面,造成无可挽回的刮伤。
C) 不可滥用未经测试的偏方(例如苏打水,高浓度戊二醛等等,这些产品的原始设计并不是用以除锈功效的),以免损害不锈钢。
D) 必须使用符合医疗级的除锈产品,认清产品的说明是工业用,家庭用或是医疗用途,因为工业用与家庭用的除莠剂多具有腐蚀性,虽然可以除锈但同时也伤害了不锈钢本身。
E) 医疗级的除锈产品除了具有除锈功能外,同时要具备有易于清洗,不会造成化学残留的”润丝”(RINSE)功能,才能保护病人的安全。
F) 擅用除莠剂,以免造成含银,铜成份的器械不必要的重复生锈,而这些器械生锈或是保养请参考原器械的保样与使用手册。
除锈实际是治标,应该正本清源地把造成生锈的原因找出来并解决,这才是除锈最正确的态度。根据前述有关”锈”的造成,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清洗干净”而遗留在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BIOBURDEN)所造成,也就是说一个清洗干净的器械是不容易生锈的,因此如果把清洗那道的程序做得愈彻底,生锈的机会也就愈小,这个才是除锈应有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