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多耐与微生物
›
多耐监测与防治
›
中国医学论坛报登载了-“重视感控,遏制耐药”的文章 ...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9300
|
回复:
71
中国医学论坛报登载了-“重视感控,遏制耐药”的文章
荐
火...
[复制链接]
icchina
icchina
当前离线
积分
13874
发表于 2011-5-3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2011年4月28日,中国医学论坛报登载了-“重视感控,遏制耐药”的文章。
希望医学界对感染控制的一些新理念,能有更多的认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
威望
+1
收起
理由
星火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cchina
icchina
当前离线
积分
13874
楼主
|
发表于 2011-5-3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期的A7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oto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icchina
icchina
当前离线
积分
13874
楼主
|
发表于 2011-5-3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期的A8版: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发表于 2011-5-4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改变思维,影响感控!
下载学习,谢谢胡教授的分享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淑敏
张淑敏
当前离线
积分
3358
发表于 2011-5-4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教授:您好!
在您这里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谢谢!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萨
柳萨
当前离线
积分
1730
发表于 2011-5-4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胡教授的分享!下载学习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黑旋风
黑旋风
当前离线
积分
11179
发表于 2011-5-4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产生耐药菌预防与传播的最新的理念,马上行动起来,把相关文章下载后与院领导分享,及时组织学习。胡教授您辛苦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身未动心已远
身未动心已远
当前离线
积分
3991
发表于 2011-5-4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lunna26
lunna26
当前离线
积分
815
发表于 2011-5-4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胡教授的分享,认真学习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Gavin
Gavin
当前离线
积分
268
发表于 2011-5-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教授总能给我们带来最新的知识,要好好学习!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海的女儿
海的女儿
当前离线
积分
2111
发表于 2011-5-4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此引起同仁们对院感控制工作的认识,遏制耐药菌的产生。一定要认认真真学习!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细雨润竹
细雨润竹
当前离线
积分
11629
发表于 2011-5-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细雨润竹 于 2011-5-4 09:18 编辑
回复
1#
icchina
下载认真学习,三位专家,全新理念:
一、胡必杰教授
“重视感染控制 遏制细菌耐药”——道出院感人共同的心声,而且高屋建瓴:多重耐药菌远不止NDM—1,纠正公众的认识误区;改变 从日常行为开始,提示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界性耐药严峻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和良知;加强手卫生管理和环境清洁,清醒的理念,基础性保障不容忽视;
减少设备共用
、完善隔离制度,开展主动监测培养,采用多重干预措施 有效降低感染率,多管齐下方有可能遏制多重耐药势头;
洗必泰洗浴获认可,
新资讯,力争尝试。
结语:
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管理势在必行。作为医疗工作者,应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同时,
以开放学习的心态,接纳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总结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二、陈旭岩教授:
近期听了陈教授的系列视频讲座,耳目一新,再读
“耐药时代应对感染的真正挑战”
中新颖视角、独到观点,对很少有外出学习机会的我们,仍不失一餐精神盛宴,新药研发艰难,超级抗菌药物缺乏;宿主状况日益复杂 高危患者成为“难题”;ICU的价值与挑战 无价生命与“天价”支持的“博弈”;PIRO系统揭示感染本质 难题不仅仅是细菌和抗菌药物;
三、孙喜琢教授:信息化手段 改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
临床用药现状 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破解“顽疾”,基层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
若能多有一些这样的声音,对我们而言,应该会是一种福音;
助推临床路径工作,积极发挥“防火墙”作用,
院感的临床路径,应该从那个地方切入(困扰)?
评分
参与人数
1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星火
+ 4
思考改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蓝草
蓝草
当前离线
积分
3103
发表于 2011-5-4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胡教授提供的新信息,下载学习。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紫陌红尘
紫陌红尘
当前离线
积分
2450
发表于 2011-5-4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资料很权威,掷地有声,我们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呵呵,谢谢胡教授,我准备向大姐大提议,放入策划中的一期多重耐药菌宣传周的宣传手册里。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昊爱无限
昊爱无限
当前离线
积分
11584
发表于 2011-5-4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在我院进行学习宣传。希望大家能真正意识到耐药菌、抗菌药物、、消毒隔离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hcq813629
hcq813629
当前离线
积分
1178
发表于 2011-5-4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的学习了,谢谢胡教授的分享。谢谢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发表于 2011-5-4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fh(星火) 于 2011-5-4 09:25 编辑
回复
3#
icchina
抗菌药物使用应回到“准确与适度”的时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 陈旭岩主任
珍惜每一种抗菌药物 2010年末国际媒体“十大热词”榜上唯一与医学相关的就是“超级细菌”。原因不难理解,因为微生物问题总是超越专业问题,是社会、政治甚至经济问题(如“超级细菌”引起股市动荡等)。
在此次WHO提出的抗菌素耐药六个因素中,临床医师最期待的是新药研发。但自2000年以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抗菌药十分有限,有研发能力的药企不愿把目标锁定在抗菌药,因为研发一种新抗菌素平均需10年时间和10亿美金,而细菌对一种新药(如某些喹诺酮类)可能在5年左右就会出现较严重耐药。他们更愿意研发抗肿瘤或调控血脂、血压等看似“一劳永逸”的药品。
临床医师常有种错觉,眼前有很多抗菌药物,随时可享用抗感染治疗大餐。实则相反,新药研发之艰难缓慢,老药耐药之容易迅速,使该领域正在接近“superbugs,no drugs”的边缘。尤其针对高度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几年内或许都不会出现新药,因此,临床医师务必珍惜,珍惜每一种抗菌素!
感染控制 重在落实
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感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在我国,感控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无论在政府还是专业层面,都不缺乏感控的指南或条例,细致清晰且有依据,但另一方面,“法制化”推行和监督力度很不够,流程表面化,细节依从性差,尤其如何调动一线医护人员的主观意识和行为是大难题。
正如WHO抗菌素耐药六因素中提到的“没有承诺”,监测力度不够,因为落实太难了,就在链条终端停止了。近些年,国内医疗界出现的恶性责任事件,无一不与医院内感染有关。感控涉及多方面,甚至包括成本效益问题,以手消毒液和擦手纸等为例,目前费用全部由医院或科室承担,日积月累消耗成本不可小视。因此相关部门应规定,在医院各级领导的考核中加入感控内容。同时,
应将感控成本纳入合理收费,每例患者每天支付5~10元的感控费用,全国就可能累计少用几吨抗菌素,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因院内感染而接受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的机会。
从“重锤猛击”到适度、准确
在耐药时代,我认为临床医生最应关注的问题是抗感染治疗如何“适度”。
在过去20年中,最影响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观念的无疑是2001年阿姆斯特丹会议。在会议上,学者们基于大量循证依据提出了“重锤猛击”概念,即起始治疗广覆盖(确保覆盖所有可能致病菌),从而降低病死率。“重锤猛击”的概念曾经开启了一个抗感染治疗的新时代。但“过度积极”常常意味着“过度使用”。我曾描绘过的一个临床场景是,医师尤其是ICU医师面对严重患者时,会“不惜一切代价求正确”,过度联合,对敏感细菌也常选用很强的抗菌素。
“准确和适度”时代,须加强医生基本功训练,包括全面细致的病史采集和查体、正确留送标本及报告解读;积极找寻感染部位,推断可能致病菌,结合局域药敏了解其耐药现况;重视患者病情分层,细化危险因素,适当参照指南,强调个体化。
鉴于耐药环境的日益恶劣,医师对于有效及时抗感染和避免过度使用抗菌素的平衡点要更准确把握。但这是一个复杂、辨证、个体化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
在去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年会上,一位10年来不遗余力倡导“重锤猛击”的大专家,打出一张新幻灯片:“使用最少数目的抗菌素经验性治疗最有可能的致病菌”。当时,我在会场非常有感触,这是对抗菌素使用新趋势的共鸣。
合理用药 基层和三级医院“双管齐下”
加强基层医生教育 基层医生一方面缺少相关诊断措施,另一方面缺少相关培训,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药。以一家二级医院为例,1年急诊量不到6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1个月的用量就2000支(我科年急诊量14万,1年用不到1000支),且主要被用于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该院医生对于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构成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抗菌谱和毒性完全不了解,连药品说明书也没读过。医生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势在必行,国家应为基层医生教育买单。
三级医院不应过分“广覆盖” 某三级医院ICU收治1例肺炎患者,同时使用7种抗菌药物,除寄生虫外,覆盖几乎所有想到的致病微生物。这是“以广求赢”的一个极端实例。医院缺乏联动监督机制,更易出现这种状况。
学会做“减法”
10年来,医师实践“重锤猛击”的治疗理念,感染患者病死率并未改观,反而耐药越来越严重。在抗菌素使用上,人人都会做“加法”,但做“减法”才真正体现医生的内功。
目前的医疗环境,可以说是“螺丝越拧越紧”,患者、政府乃至媒体对医生期望值很高,医生处境艰难,无奈中要自己保护自己,将可以门诊随诊的患者收入病房,将可以住普通病房的收进ICU,将所有检查做一遍,用最广谱的抗菌素把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全覆盖,造成了过度诊断、过度医疗和高额花费。
因此,要通过培训,使医生能够做“减法”。但更重要的是,多方努力一起来松解螺丝,使医患关系回归正常,同时,呼唤法律、政府甚至媒体同时保护医患双方,使医生敢于做“减法”。
医师与药师 应“相互借力”
虽然我国已经启动了临床药师项目,但在许多大医院,药师几乎不能真正进入临床,仅限于收发、调配药物或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表。
抗菌素使用至少有3个关键问题,用不用?用什么?怎么用?医师常随意对待用药细节,如用药剂量、次数、途径、疗程、配伍问题等,在导致个例治疗失败的同时加速耐药环境的恶劣。这也是药师参与到临床工作的意义所在。
另外,应当加强对药师的临床基本功培训,同时,对临床医师进行药学药理学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医师与药师水平相匹配,能够拉近距离,从而“相互借力”。
我希望,将10年前的口号“More is better” 变成今天的“Less is more”。临床医师应牢记,发热≠抗菌素处方,严重感染≠耐药菌感染,院内感染≠耐药菌感染,重锤猛击≠超广谱组合,重锤=准确!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紫云英
紫云英
当前离线
积分
6834
发表于 2011-5-4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放在院感简报里让全体医务人员共享比较合适。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hui
chenhui
当前离线
积分
1908
发表于 2011-5-4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染控制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已下载为全院学习做准备,谢谢教授提供。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wney
wney
当前离线
积分
3220
发表于 2011-5-4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大家:怎样下载,我杂不会下载??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