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0|回复: 10

一篇不错的文章——科研入门浅谈(转帖)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3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蓝鱼o_0 于 2011-4-23 14:00 编辑

(转注:本文转自科学网马臻博客,本文虽然不是直接谈论文写作的,但是科研入门的思路和方法同样对论文写作很有借鉴意义,文中谈到:“你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就得很清楚这些,而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这个课题有多重要、别人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做的有什么重要价值。”。论文写作中尤其是Introduction部分尤其如此。)

昨天中午,校团委科创部的干事突然打电话通知我,让我在今天晚上的培训会上谈谈如何做科研。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大:如果真的要展开的话,很多东西都可以讲,比如如何选题,如何做实验,如何写文章等等,讲几天几夜都讲不完。并且,很多东西也不好说,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老师都会给你讲一套他自己做科研的方法,有的也许是泛泛而谈,比如要勤奋刻苦、善于观察等等。这些东西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我觉得这个不好讲的第三个原因是,复旦有很多做科研相当出色的老师,我自己科研是不是做得做好呢?当然不是。不过,经过长期的训练,中国的、美国的、硕士生的、博士生的、博士后的训练,至少我入门了。现在想说些感想和经验。我不是教你怎么做实验,也不是教你怎么写论文,而是大范围地说些思维方法。

现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项目,比如团委科创项目、君政学者、望道学者等,报名的人很多。但是我时常有些疑惑:有多少人是真正出于科研兴趣而申请这些项目,而有多少人是为了评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简历上好看一点而申请的?如果你说你申请了这些计划,没有被入选,还能坚持在实验室做实验并出了成果,那么我佩服你。要取持续得好的收成,就得有诚心,没有诚心是不会长久的。和诚心相关的是激情(passion)。有激情倒并不是让大家成天上刀山、下火海似的不睡觉做实验,而是说你要有科研的热情,有主观能动性,真正把研究当作你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用星云大师的话说:“做什么像什么”。有了这种激情和“做什么像什么”的习惯以后,以后无论你做科研还是上台讲课,都能做好。

刚才我讲了做科研要有诚心和激情,现在我说说我体验出的一个做学术研究的思维方法。大家可以看一些好的论文的引言部分。一个好的科研工作,应该师出有名,就是出兵要有出兵的理由,而不能师出无名。什么理由呢?往往是:某个研究课题非常热门,对于解决人类什么问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并有可能带来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文献中,别人曾经针对这一个问题做了这个或者那个研究,取得了这个或者那个进展,但是还有什么东西不清楚,或者还有什么地方不够完善,因此,现在我们来进行这个研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以上,不但是一篇论文引言的写法,也体现了做科研选题和表达的思路。假设你在遇到业内重要人士,你要把你的研究结果兜售给他,但只有五分钟时间,你就用这种思路去说。无论你面对来访的老师,还是参加美国大学面试,都可以用这种思路去描述你的研究。另外,你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就得很清楚这些,而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这个课题有多重要、别人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做的有什么重要价值。

我所说的这个科研的思维方法就像骨架一样,事实上每一块骨头都可以深入探讨。比如关于别人做了什么,就涉及到文献阅读、对比和总结。有句话说:“太阳底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新的。”意思是说,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的,你的发现,也许是前人的改进,也许推翻了前人的结论,但正是前人的铺垫性的研究,才使你想到了目前所要研究的东西。而前人研究的东西,大多发表在文献中了。看文献有几个功能:首先,你可以知道别人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其次,你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来研究你要研究的东西。再次,你可以对自己已经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有更清楚的“上下文”。有时候,你以为你得到的数据是黄金,但是看了文献,发现你的数据是稻草;还有时候,你以为你的数据是稻草,但读了文献,发现你的数据是黄金。最后,看了大量文献,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旁征博引地进行讨论,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不能一厢情愿地把数据“倾倒”给读者,告诉他们你要报道什么,而要告诉读者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和文献中的结果一致还是不一致,不一致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而这些都离不开研读大量文献。以后如果你出去开会遇到老师,别人问起你的课题,你能脱口而出文献中谁谁谁做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那么别人对你的印象会很深刻,否则,就会给人一种你只是按照导师的吩咐去做实验而自己对课题没有概念的感觉。

刚才说了科研的基本思维骨架和骨架上的一块骨头,现在说说科研具体进展过程的一个经验。做科研一定要有很清晰的头脑,在任何时候都能说清楚我要做什么,或者说我要往哪里走,我现在在什么地方,我怎样才能从“这里”到“那里”。我要往哪里走,就是一个目标问题。Brian
Tracy说:“如果你看不到目标的话,你就无法击中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搞清楚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研究中国人和非洲人的血缘关系,也可以是一个实际应用的产品,比如使神五、神六发射成功。有了目标以后,如果是大的项目,比如神五、神六,可以进行目标的分解,比如有的人研制发射控制装置,有的人研究外壳,有的人研究动力系统。对于小的科研项目或者科研点子的实现来说,你可以就那样“跟着感觉走”,但是做科研还没有入门或者刚入门的人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的做着做着,课题就做没了,或许是因为实验数据很混乱、自相矛盾,或许是发现别人已经做过了、报道过了,或许是自己东打一枪、西打一枪,心太活,最后没有一个点子成功的。那么,就要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整理,正如刚才所说的,知道我现在在什么地方,怎样从“这里”到“哪里”。我以前读硕士的时候,我的导师就采用这种方法指导我们。那时候,我们得到一些结果,就和她阶段性地梳理做了什么东西、得到什么结果,还需要做哪些东西才能把这个课题做完整,然后讨论完以后,就盯着没有完成的东西去做。后来,出国以后,我一直用这个方法做科研、做事,我觉得很有用。我把这称之为“盘点”和“梳理”。

那么,有没有科研遇到困境的呢?当然有。这是一个崇尚所谓“牛人”的时代,学生办的报刊总是喜欢把本科生发SCI论文的牛人“神话”,以至于大家只看到发表SCI论文这个结果,而忽略了科研的心路历程和起伏跌宕,让大家误以为做科研很简单的,把东西放在仪器上测一下就能发篇SCI论文。其实,科研不是寻找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探索你本来不知道的东西。既然是探索,结果往往出乎想象。你也许本来以为你按照这个实验思路会得到成功的结果,但结果反而失败了。

遇到困难怎么办呢?我不想喊口号似的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只想给大家提供一些我自己的体验。首先,静下心来,坐在沙发上,倒一杯水,拿一本笔记本或者一叠稿纸在纸头上进行排兵布阵:我得到的数据,哪些是确凿的,哪些是不靠谱的(比如实验设计有问题、测试数据时仪器状态不佳)。我在研究中遇到的瓶颈,是这个课题额外衍生出来的枝节,还是说是这个课题的一部分?如果说是额外衍生出来的枝节,能否在以后进行单独研究?如果说是这个课题的一部分,我应该死死顶住呢,还是象壁虎一样断尾求生呢?其次,科研瓶颈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并且可能不只一个原因。如何吃大象?把大象切成一段一段吃。克服科研瓶颈也是一样,你乍一看困难,吓趴下了,但是找出原因,把它分解为可以解决的片断,然后分别进攻。当你完成一件事情后,顿时有种愉悦的感觉,这会促使你充满斗志地攻克下一个难关。在生活中,有个墨菲定律,就是说你原本以为做一件事情需要花一个月,但实际上花的时间比你想象的多,比如两、三个月。在科研中也是如此。所以遇到困难不要沮丧,而要把这当作是一种正常的、必经的过程、一个学习、锻炼的过程。再次,当你在科研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越来越急,会导致忙中出错。如果这时候你能静下心来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到外面(比如到公园里)去走走,经过几天、几周的冷处理后再来看你研究的东西,也许会有新的视角、新的收获。一些原本你以为是问题的问题,也许不再是问题了。最后,多向周围的师兄、师姐、老师讨教。比如我最近在搭一台仪器,买了零部件,看了电路,不知道怎么接,觉得很困难。但是向别人打听了一下,可以让工程师上门接。于是我给仪器公司,工程师说没空上门,但是他告诉我红的线应该接什么接口,蓝的线应该接什么接口,很快就完成了。

以上我只是说了科研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和如何解决科研困境。事实上,科研中的学问和经验远远不止这些。以前,本科生只要跟着师兄、师姐做就行了,可是后来我意识到,科研不仅仅是做,而且还是思考、设计、总结。并且,科研还涉及时间管理、与实验室成员的相处,科研工作者除了做好实验以外,还需要很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比如能够写论文、能够写项目申请书,能够作报告,能够说服评委把奖给你。最后,我想说,科研重在过程,这和心态有关。我来举个例子:我曾经对学生的报告进行了打分,并把分数告诉了学生。有个学生便来要求加分,我就说:“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如果你能在我的讲课和对你报告的点评中收获什么,这不是比你加个一、两分更重要吗?”我想说的是,在科研上也是一样的,你参加挑战杯,当然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得奖,要么不得奖。如果得奖,当然皆大欢喜,如果不得奖,也别沮丧,在科研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将会很有用。科研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赛跑。并不能象赶时髦似地别人进实验室,你也进实验室,别人本科生发SCI论文,你也想立竿见影地发篇SCI论文。如果能在科研实践中学到科研的技能、方法和思路,那会非常有帮助。

(引文出处: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430556&from=space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1-4-23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我很想写论文,就向楼上老师所说,不会选主题,即使题目选好,也不知道从哪儿下笔,请教老师给指点。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3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的是“能在科研实践中学到科研的技能、方法和思路”,谢谢蓝鱼o_0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天上流云

可以看一些文献,了解一些前沿。一般文中都有DISCUSSION探讨缺陷,这时候对你是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看了一些文献之后你就明白做课题到什么程度才能发文章,怎么写,才能叫好文章。
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枯草,但是是没有捷径的。
通过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学习和摸索去解决问题,然后予以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蓝鱼o_0,最近看了些关于科研设计方面的文章都是LZ转的,个个都很精彩,再次表示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2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很受启发,谢谢蓝鱼o_0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2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蓝鱼老师的帖子,知道了:思维方法很重要,别人做了什么?自己做了什么?哪些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哪些还需要继续研究的?思路清新了很多,对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谢谢蓝鱼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备战,学习了。就像老师说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神五神六的,了解科研的框架,设计技巧,从小项目做起,努力努力{:4_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很受启发,谢谢蓝鱼o_0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过许多蓝鱼老师的有关科研写作方面的帖子,真的学到许多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1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