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35|回复: 59

医院感染控制:知易行难?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sunlight 于 2011-4-4 17:33 编辑

医院感染控制:知易行难?

10.jpg

土耳其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医务工作者手机上都携带各种细菌,其中包括重要的医院感染致病原,如耐头孢他啶的革兰阴性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相关论文发表于《临床微生物学和抗微生物制剂年鉴》[Ann Clin Microbiol Antimicrob 20098:17]
医院感染控制关系到患者安全和临床医师健康,但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如何?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采访了上海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倪语星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控制科李六亿教授,试探讨上述问题。


医院感染问题不容小觑
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报告,2002年美国全年发生院内感染约170万例,主要包括血液感染、尿路感染和肺炎以及手术部位感染。在法国、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国家,医院感染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约5%~19%的住院患者都曾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

据倪语星教授介绍,随着抗菌药物使用增多,耐药菌感染也越来越多,例如MRSA、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等。这些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

   倪教授说,一般院内耐药菌感染控制的目标是≤2例次/1000住院日。国内的三甲医院因收治的病人重,住院时间长,故医院感染情况相对严重些,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ICU)、烧伤科和外科等科室,耐药菌感染率可达到20~30例次/1000住院日。


易被忽视的传播媒介
医院感染的始作俑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倪教授介绍,处于医院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之中,医疗用品极可能成为耐药菌传播的媒介,例如听诊器、呼吸机管道、血压计束带等,这些医疗用品一旦交叉使用很容易在病人中造成交叉感染。此外,胃镜、肠镜等医疗器械若未按照规范消毒,也可能成为传播耐药菌的工具。

医师和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传播途径。除了上述调查中提到的手机之外,倪教授还提醒人们,电话、电脑键盘、病人的枕头和床垫等生活用品,也可能成为耐药菌聚集的地方。

倪主任还说,医务人员的口咽部位也可能有带菌的问题,因此提倡在重要部门如ICU,进行医护人员带菌情况的过筛检查,如有,应进行去污染处理或治疗。

李六亿教授补充说,除了医务人员之外,医院感染问题与所有在医疗机构内人员都有关,包括患者、家属、探视者、清洁工人等在内。这些人都可能成为耐药菌的传播者。因此,在考虑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时,也需要重视这些人的作用。


手卫生依从性可提高
   针对日益严峻的医院感染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多年前就开始倡导医师为患者提供清洁护理(clean care),注重对手卫生的宣传(如图),试图切断医务工作者传播耐药菌这条途径。
两位专家都提到,通过医院内手卫生设施的改善,例如在病房、治疗间和科室增加洗手池,可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倪教授说,临床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医师、护士都有手卫生的理念,但工作忙起来往往就顾不上按规定洗手。另外,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每做完一个医疗动作都洗手,洗手时间将大大占用医疗时间,同时也增加水资源消耗。另外,洗手之后的擦手问题也让人头痛。李教授说,公用毛巾擦手或直接在白大衣上擦干也影响手卫生。一项对国内8家三甲医院500多名医护人员的调查发现,只有41%的护士和16%的医师每天按规范维护手卫生,20%的护士和34%的医师洗手后会习惯性地在白大衣上擦干。

但这些困难是否意味着手卫生依从性无法提高?李教授称:通过加强宣传、监督工作,手卫生的依从性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

   
她说,通过在全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展手卫生的宣传、培训和监督工作,I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到了70%这在ICU是非常不错的结果,因为ICU病房医务人员需要洗手的次数比普通病房多。同时,ICU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从27‰下降到17‰。倪教授也说,通过加强宣教和督促,上海瑞金医院的手卫生执行合格率从33.33%上升到82.94%,而同期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从8.84%下降到5.11%

李教授还强调,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事,也是进入医疗机构所有人员(包括病人、家属、探视者、清洁工人等在内)的共同任务。他们的手卫生也应被纳入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范畴之内。为此,医院在病房设置了专用洗手池,还放置了速干手消毒剂,鼓励以上人员维护手卫生,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控制的其他措施
国外的经验表明,通过加强教育、监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能得到改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对其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全院性强制教育课程,院内MRSA感染率降低。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的调查显示,有专职感染控制医师、感染控制护士和感染控制基础设施的医院,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评分显著增加。英国的研究指出,在医院(和院内ICU)普及入住前筛查,可使医院(和ICU)的MRSA感染率显著下降。

倪教授也结合实际介绍了接触预警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医院感染控制科发现异常情况就下到科室里开始跟踪耐药菌,做好耐药监测统计工作。同时,还要在病人的病历卡上做特殊标识,提醒医师、护士在处理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注意手卫生(洗手、快速手消毒、处理病人时要戴手套);将病人隔离或接触隔离,防止耐药菌传染给其他住院病人;给该病人配备专用的医疗用品;病人的废弃物要单独处理(用密封的容器包装)等。

(来源:WHO网站)


结语
    在采访中,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当前国际上标榜的医院感染控制终极目标”――对耐药菌感染零容忍。实现这个目标将需要每家医院、每位医务人员,乃至每位出入医疗机构人员的共同努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4 收起 理由
控制感染 + 4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感染控制:知易行难?

中国医学论坛报  第1148期 (2009-03-19) 第35卷 第11期   头版

近日,土耳其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医务工作者手机上都携带各种细菌,其中包括重要的医院感染致病原,如耐头孢他啶的革兰阴性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相关论文发表于《临床微生物学和抗微生物制剂年鉴》[Ann Clin Microbiol Antimicrob 2009,8:(1)7]。

    医院感染控制关系到患者安全和临床医师健康,但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如何?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采访了上海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倪语星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控制科李六亿教授,试探讨上述问题。

    医院感染问题不容小觑

    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报告,2002年美国全年发生院内感染约170万例,主要包括血液感染、尿路感染和肺炎以及手术部位感染。在法国、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国家,医院感染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约5%~19%的住院患者都曾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

    据倪语星教授介绍,随着抗菌药物使用增多,耐药菌感染也越来越多,例如MRSA、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等。这些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

    倪教授说,一般院内耐药菌感染控制的目标是≤2例次/1000住院日。国内的三甲医院因收治的病人重,住院时间长,故医院感染情况相对严重些,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ICU)、烧伤科和外科等科室,耐药菌感染率可达到20~30例次/1000住院日。

    易被忽视的传播媒介

    医院感染的始作俑“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倪教授介绍,处于医院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之中,医疗用品极可能成为耐药菌传播的媒介,例如听诊器、呼吸机管道、血压计束带等,这些医疗用品一旦交叉使用很容易在病人中造成交叉感染。此外,胃镜、肠镜等医疗器械若未按照规范消毒,也可能成为传播耐药菌的工具。


    医师和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传播途径。除了上述调查中提到的手机之外,倪教授还提醒人们,电话、电脑键盘、病人的枕头和床垫等生活用品,也可能成为耐药菌聚集的地方。

    倪主任还说,医务人员的口咽部位也可能有带菌的问题,因此提倡在重要部门如ICU,进行医护人员带菌情况的过筛检查,如有,应进行去污染处理或治疗。

    李六亿教授补充说,除了医务人员之外,医院感染问题与所有在医疗机构内人员都有关,包括患者、家属、探视者、清洁工人等在内。这些人都可能成为耐药菌的传播者。因此,在考虑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时,也需要重视这些人的作用。

    手卫生依从性可提高针对日益严峻的医院感染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多年前就开始倡导医师为患者提供清洁护理(clean care),注重对手卫生的宣传(如左图),试图“切断”医务工作者传播耐药菌这条途径。

    两位专家都提到,通过医院内手卫生设施的改善,例如在病房、治疗间和科室增加洗手池,可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倪教授说,临床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医师、护士都有手卫生的理念,但工作忙起来往往就顾不上按规定洗手。另外,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每做完一个医疗动作都洗手,洗手时间将大大占用医疗时间,同时也增加水资源消耗。另外,洗手之后的擦手问题也让人头痛。李教授说,“公用毛巾擦手或直接在白大衣上擦干”也影响手卫生。一项对国内8家三甲医院500多名医护人员的调查发现,只有41%的护士和16%的医师每天按规范维护手卫生,20%的护士和34%的医师洗手后会习惯性地在白大衣上擦干。

    但这些困难是否意味着手卫生依从性无法提高?李教授称: “通过加强宣传、监督工作,手卫生的依从性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

    她说,通过在全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展手卫生的宣传、培训和监督工作,I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到了70%,“这在ICU是非常不错的结果,因为ICU病房医务人员需要洗手的次数比普通病房多”。同时,ICU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从27‰下降到17‰。倪教授也说,通过加强宣教和督促,上海瑞金医院的手卫生执行合格率从33.33%上升到82.94%,而同期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从8.84%下降到5.11%。

    李教授还强调,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事,也是进入医疗机构所有人员(包括病人、家属、探视者、清洁工人等在内)的共同任务。他们的手卫生也应被纳入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范畴之内。为此,医院在病房设置了专用洗手池,还放置了速干手消毒剂,鼓励以上人员维护手卫生,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控制的其他措施

    国外的经验表明,通过加强教育、监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能得到改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对其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全院性强制教育课程,院内MRSA感染率降低。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的调查显示,有专职感染控制医师、感染控制护士和感染控制基础设施的医院,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评分显著增加。英国的研究指出,在医院(和院内ICU)普及入住前筛查,可使医院(和ICU)的MRSA感染率显著下降。

    倪教授也结合实际介绍了接触预警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医院感染控制科发现“异常情况”就下到科室里开始“跟踪”耐药菌,做好耐药监测统计工作。同时,还要在病人的病历卡上做特殊标识,提醒医师、护士在处理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注意手卫生(洗手、快速手消毒、处理病人时要戴手套);将病人隔离或接触隔离,防止耐药菌传染给其他住院病人;给该病人配备专用的医疗用品;病人的废弃物要单独处理(用密封的容器包装)等。

    (来源:WHO网站)

    结语 在采访中,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当前国际上标榜的医院感染控制“终极目标”——对耐药菌感染零容忍。实现这个目标将需要每家医院、每位医务人员,乃至每位出入医疗机构人员的共同努力。
http://www.cmt.com.cn/article/090319/a090319a0101.htm

[ 本帖最后由 gjs661 于 2009-3-26 23:4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星火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gjs661 的帖子

学习了,值得向全院推荐的院感信息!:)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第一期上简报要求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感染控制:知易行难?只要下决心做没有难做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后,图片和数据可以作为职工培训用。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gjs661 的帖子

“知易行难”,从仅仅是知道、了解,到转化为行动,的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是需要众多感控人员艰难跋涉的路程及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学习,是培训的好材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易行难”,的确如此.因此,做医院感染管理的人首先要热爱这一份工作.要像倪语星教授那样刻苦钻研,攻克难关.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8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grb3118084 的帖子

医院感染工作太难做了!请广大的医务人员理解我们院感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4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老师自己写的吗?内容很不错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4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unlight

      真的是知易行难,原因在我们的专业涉猎面太宽,真的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在管空气;可我们却又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职能定位:指导——指导、指导,仅仅就是指和导吗?就现代管理而言,规范人的行为,制度保障力远强于这轻飘飘的指导二字,而在医疗机构内,规范医生行为的职能定位在医务处,规范护士行为的职能定位在护理部,规范总务人员的职能定位在总务科,而我们呢,我们的指导能凌驾这些直管部门之上吗?抑或是直接反馈、间接反馈更有甚者直接去处罚,久之,这些相关部门对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评价?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挑毛病吗?诚心地听你整日絮叨?

      对社会大众的教育,更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全社会关注,仅仅几个感控人,又能几何?因此强化管理应从高层做起,尤其要规范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科职能定位, 是有效开展工作的最基本保障;其次是我们专职人员工作理念:一分布置、九分落实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落花生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4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unlight


  每次品读,感受不尽相同,思绪翻飞,酸甜苦乐咸——五味俱全,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细雨润竹


不记得哪位感控专家说的:“感控人员责任无限大,权利无限小”。许多事情想到了,去做了,但不是“做到了”。正如细雨润竹老师所言:“规范医生行为的职能定位在医务处,规范护士行为的职能定位在护理部,规范总务人员的职能定位在总务科”。院感科在医院的位置,真的是无法凌驾这些直管部门之上。所以,“行,真的很难!”但是,我们在努力!无论多么困难,我,我们都在行动着!在困难中,奋斗着,迎接院感春天的到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控制感染 + 4 + 4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4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sunlight

是的,再艰难也得面对,也得努力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皆上下而求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控制感染 + 4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4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细雨润竹
我们却又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职能定位:指导——指导、指导,仅仅就是指和导吗?

一些常规性的事情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而不是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现代人都很注重实惠,按要求做的越好他们消耗越多......。故单纯的指导很难具有说服力。看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是否应该修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落花生

记得去年坛子里曾经对部里的那个关于业务科室定位的文件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好多同仁对把我们定位在业务部门的其它科室心存疑惑,但我想这是个好的开头,把我们定位业务科室其实是一个好的开头,纯职能指导会让我们尴尬到底的

当然能够真正定位业务更好,管人是我们不敢奢望的,因为早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不可能无故更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4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知易行难。一个是固有的习惯难以改变,一个是我们大多数医院控制院感的配套设施难以改善。就连一个简单的快速手消液,做到随时取用方便都难以实现 。应该自上而下的彻底洗脑,规范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我在院感通讯上转发了这篇文章,今天重读它,深有感触,院感工作太难了,需要同行们继续努力,任重而道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