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3|回复: 3

[转帖] 屈原为什么写《离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屈原为什么写《离骚》?


负面讯息对印象的影响,远远大於正面讯息。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自投汨罗江而死的一代词人屈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浪漫主义抒情诗,极具文学价值。从《离骚》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窥知屈原忧愁、苦闷的内心世界,那他为什么会满腔忧闷呢?因为原本受到楚怀王信任、重用的他,不仅官至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於其手,而且还奉命起草一部革新楚国的《宪令》;但就在这意兴风发之际,楚怀王却突然疏远了他,将他贬为掌管祭祀的三闾大夫,从云端跌落了深渊。

那楚怀王为什么会疏远他呢?因为屈原的能力和表现、楚怀王对他的宠幸,引起了上官大夫靳尚的嫉妒,靳尚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人人皆知是大王任命屈原起草法令的,但每次颁布法令,屈原总是洋洋得意,自夸说这些法令除了他谁都起草不了。他根本没把大王您放在眼里啊!”楚怀王听了这番话,怒不可挡,遂免去了屈原的左徒之职,并开始疏远他,以后也不再重用他。苦闷的屈原最后竟走上了自投汨罗江而死之路。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一再发生,它们的惯常说法是“君子受到小人谗言的构陷”。其实,关键是在楚怀王,如果楚怀王不相信,那“小人”又有什么发挥的能耐?楚怀王的听信谗言涉及的是一个基本的人性问题。心理学实验显示,当我们在听到关於某人的讯息时,负面讯息会得到特别重的加权,也就是说,负面讯息对印象的影响要大於正面讯息,这叫做“负面效应”。

譬如你听说张三“贪污”,比听说他“廉洁”不仅会让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且会更相信(特别是这种讯息跟道德有关时)。而且这种因负面讯息所产生的“恶劣”印象一旦形成,那么即使事后再予以更正,也很难挽回。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在受到某人“中伤”后,会认为对方事后的“道歉”於事无补的原因,因为已经造成的伤害很难再被抹除掉。

靳尚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正具有这种强大的“负面效应”。《战国策》里提到,惠施曾以“种树和拔树”来规劝受魏王器重的田需:个人的表现和他人的好话就好像“种树”,而别人的中伤和坏话则好比“拔树”,种树困难,拔树却很容易,如果十个人种树而一个人拔树,那树就很难生存了。所以要善待掌权者身边的人,免得他们成为“拔树人”。这样的规劝,到现在依然十分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因负面讯息所产生的“恶劣”印象一旦形成,那么即使事后再予以更正,也很难挽回。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在受到某人“中伤”后,会认为对方事后的“道歉”於事无补的原因,因为已经造成的伤害很难再被抹除掉。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平日里不随意在背后评价,在工作中尽量留下好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zxh1969“同道给大家讲的屈原故事以及分析与探讨。负面讯息对印象的影响要大於正面讯息这种“负面效应”的心理反应应该重视。作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随意或者是恶意议论别人的所作所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个“黄钟毁弃,瓦斧雷鸣”的时代就是这个样子的,在我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又不是一件,虽然历史可以说明一切,可说明了只是说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