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8|回复: 11

耐药菌判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请问版主:某病原菌仅对三类抗菌药物中的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性,也就是说这三类中,有的耐药有的敏感,这属于耐药菌吗?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1-3-1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xyylsm 于 2011-3-10 23:46 编辑

这个问题略复杂.不过根据CLSI的规定如青霉素G的耐药性对于葡萄球菌属淋病奈瑟氏菌可以代表苯氧甲基青霉素、苯氧乙基青霉素、氨苄、阿莫、巴氨、美洛、氨环已、海他、羧苄、阿洛、替卡、哌拉西林等的耐药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0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孢噻吩对于肠杆菌科的细菌。耐药性可以代表头孢匹林、拉定、氨苄、可罗、羟氨苄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0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氨苄西林耐药性对所有菌属来说可以代表阿莫、巴氨、氨环已、海他西林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苯唑 对葡萄球菌属来说代表所有B-酰胺类(含酶抑制剂复合药及碳青霉烯类)。
四环素对所有菌属(除不动杆菌和葡萄球菌)来说代表多西、米诺、地美、美他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等。
红霉素代表G+球菌罗红、克拉、阿齐、地红霉素等 。
克林对所有菌属代表林可霉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0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磺胺异恶唑对所有菌属代表所有磺胺。
萘定酸对肠杆菌科代表所有喹诺酮类敏感。
头孢噻吩/唑啉对肠杆菌科代表所有头孢菌素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古霉素对于G+杆菌代表替考拉宁。
氨苄西林在肠球菌可以代表青霉素。
     以上是2010版的原则,新的参照2011版CLSI标准。(这标准每年更新,估计国人很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指怎样界定耐药菌?我们医院药敏报告中,有2-3种抗菌药物属于一类,而病原菌对2-3种药物不是都耐药,还有1-2种敏感,那么这一类算敏感株还是耐药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TH 于 2011-3-12 15:47 编辑

希望得到巴斯德之徒版主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正确界定耐药菌,需要理解耐药菌的基本概念,即什么是耐药菌,什么是多重耐药菌,什么是泛耐药菌;还要理解微生物室所做的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和测试结果的推衍方法。
1、耐药菌:广义是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其实没有一种细菌是对所有抗生素都敏感的,也就是所有的细菌都可以叫做耐药菌,其实这种广义概念没有实际指导价值,因为很多细菌本来就天然耐受某些抗生素,这叫天然耐药或者内在性耐药;而狭义上的耐药菌则是指对原本敏感的抗生素发生的耐药,叫获得性耐药,这是抗生素应用于治疗后细菌发生的对抗性基因改变,这种耐药是我们担忧的,也是我们应该主动发现并控制的。
2、多重耐药菌:这个概念只有狭义的定义,就是指细菌的获得性耐药超过三类以上的细菌。这里需要注意,是获得性耐药,不包含天然耐药在内;抗生素是三类(即跨约三类,并非三类中的所有抗生素),而不是三种,类别也叫家族,是药理学上的分类,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抗菌原理的一类化学结构上主要活性基团相同的化合物,例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类(一~四代)、头霉菌素类、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类其活性中心都是β-内酰胺环,因而它们都属于β-内酰胺类,其他还有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四环素类等等。每一类中又有很多个亚类或种,每个亚类的化学特征和药理学特征又更接近一些,每个亚类各种之间抗生素的药理学特性几乎相同或接近,发挥抗菌的原理一样,发生耐药的机制也相同,只是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同而已,在测试其抗菌活性或耐药性时只需要选一种一种即可预测其他几种,这个药被称为这些药的代表药;在化学结构类似的一大类抗生素中根据抗菌活性和耐药机制被分成若干亚类,每个亚类选择一种药物作为测试的代表药是CLSI的选药原则。而我们的多重耐药定义正是基于这种选药规则而言的。例如,我们测试的药物中有三种是耐药的,而这三种药物分别位于不同的家族(即跨越三类),可能其代表的三个亚类并不能完全涵盖其所在的三个家族,但这样的细菌仍被认为是多重耐药,也许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多重。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耐药菌其耐药性越来越广泛,刚开始可能仅仅是三个家族中的三个亚类,而后来也许就是整整三个家族了。从耐药性上讲后者是前者的进化。所以,在理解耐药时需要注意这个“类”,因为我们的试验并不能做到将一类抗生素中的所有都拿来测试——其实也没有必要,如上面所说,CLSI规定是采用一个亚类的代表药,只要代表药耐药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株细菌具有对该类抗生素(中某些亚类)的耐药性,而并非一定是耐受该类抗生素所有种的抗生素的才叫这类抗生素的耐药菌。
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国外的学术组织在定义多重耐药菌时把产ESBL的细菌直接叫多重耐药菌,其实我们知道产ESBL仅仅是对β内酰胺类中的青霉素类(氨基青霉素类和酰脲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一~四代)、单酰胺环类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头霉菌素类以及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都是敏感的,然而这些细菌往往还合并对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耐药,因而说它们是多重耐药菌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在β内酰胺类中该类细菌也并非全部耐药,或者氨基糖苷类也仅仅是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丁胺卡拉仍是敏感的。
3、泛耐药菌:理解以上概念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什么是泛耐药就非常容易了。获得性耐药几乎涵盖所有目前可用抗生素的细菌,例如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包含碳青霉烯类在内的整个β内酰胺酶类全部耐药,对所有氨基糖苷类全部耐药,喹诺酮类全部耐药,而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原本就是天然耐药的不能使用,现在就只剩下多粘菌素敏感,这样的细菌就是泛耐药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老师的耐心和认真真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敬佩。真诚感谢老师每一次无私地指导。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的感谢版主全面的分析和赐教,耐药菌管理一直让我们头疼,少数临床主任认为:对三类抗菌药物未全部耐药,就不能认定为多重耐药菌。于是,在消毒隔离措施上就落实不到位。大家都找不出充分的论证,在您的一番分析后,我更加明白了,也可以让主任们到论坛里学习学习。
谢谢您,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