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5|回复: 5

巨星陨落,后人追思 大医故去 风范犹存 (健康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7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zhangfh(星火) 于 2011-3-7 20:42 编辑

——医务卫生界缅怀吴阶平



  3月2日,走过94个春秋的吴阶平故去。

  在他昔日的同事、学生和患者眼里,这位“国之大医”的一生,就像一部传奇。

  为名医:吴阶平认为,好医生有3个条件,仅仅有精湛的医术不够,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服务的艺术

  “好医生,首先要有崇高的医德,这是基础。其次要有精湛的医术,这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但有这两条还不够,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服务艺术。”这是吴阶平对好医生下的定义。

  一生众多耀眼的头衔,吴阶平最为珍惜的就是“医生”的身份。1933年,当16岁的吴阶平跨进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科的门,并于1936年进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学习后,他的一生就再没有与医学分开过。

  如同所有的青年医生一样,吴阶平也是从一例例最简单的阑尾炎手术开始,走上外科医生的道路。但有一点与别人不一样,吴阶平认为,医学生要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

  新中国成立初期,结核病人较多,一侧肾结核患者在切除病侧肾之后,可以靠另一侧正常肾存活,而如果患者双侧肾都患结核,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被认为是绝症。吴阶平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病人的病况变化,对一般所谓“双侧肾结核”的诊断产生了怀疑,从1953年开始进行多方面的积极研究。

  根据大量资料和临床实例,吴阶平发现在诊断为双侧肾结核的患者中,约有15%实际是可以治疗的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从而提出了“肾结核对侧肾积水”这一新概念。

  这一临床研究成果,只是身为医生的吴阶平众多成果中的一个。

  上世纪50年代,他率先利用回盲肠行膀胱扩大术治疗膀胱挛缩取得成功;

  上世纪60年代,他设计了特殊的导管改进前列腺增生的手术,使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出血量大为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被称为“吴氏导管”;

  1977年,他提出“肾上腺髓质增生”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被收入1979年《美国泌尿外科年鉴》……

  技术的背后,是吴阶平高尚的医德。上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曾登载一位患者的文章,她感谢吴阶平20多年间两次亲自为她做手术,治好了先天性膀胱尿道畸形的顽症。而让这位患者最感动的是,吴阶平对像她这样普通患者的关心,以及对疾病认真的态度。


  吴阶平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对此印象深刻:“一次,我跟随老师去查房,轮到我的一个病人,初步诊断是肾结核。老师看后让我再检查一下病人,检查完以后我的脸就红了,原来病人的附睾已经发生了结核病变,但我因为先前检查不够系统而未发现。查完房,他把我单独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跟我说,‘病人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医生,我们应该对他们全面负责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杜林栋教授曾和吴阶平一起工作过。他说,那时,经常会有患者给吴阶平来信,他不管来信的是什么人,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的浅显,都会一一认真作答。

  为良师:对学生的关爱,他是发自内心的,对医学的领悟和教育的热忱,深刻影响着学生们

  “吴阶平治学严谨,是泌尿外科受益最大的传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利群教授回忆起当年仍恍如昨日。

  1992年,周利群博士论文答辩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自己的博士论文送给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吴阶平,请已经是两院院士同时又政务缠身的吴阶平当他论文的评委。当时吴阶平已经75岁了,结果他不仅请到了吴阶平,还收获了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一周后我看到吴阶平在我论文的很多地方,都用红笔标出来,而且在空白处还有许多批注。”

  杜林栋说,吴阶平一直非常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尽管实习医生做的是小手术,他也会主动询问从手术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认识?点点滴滴中促使学生思考。

  学生们都爱跟吴阶平一起查病房,听吴阶平主持病例讨论会。和讲课一样,他启发诱导并鼓励大家多思考多探讨。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吴阶平经常能从哪怕是一份常见病的病例记录或是一张普通的X线片上,发现和提出不寻常的问题,给人新的启示。

  金杰教授是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第五任所长,他亲身经历过吴阶平查房:“吴阶平给病人查房的时候非常细腻,对年轻医生报告的每一个病例都认真聆听。有次查房时遇到一个超声波诊断肾动脉狭窄的病人,吴阶平就直接问我们,到底几厘米或者零点几厘米算是肾动脉狭窄。这么大的专家、教授会直接问到这么细致的问题,我们都非常敬佩。”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回忆,吴阶平始终关心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创新。“他经常对我们说,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是刻板的说教,而应该注重生动的启发式教育,同时还要深刻。”

  1960年3月,吴阶平接受了筹建北京市第二医学院的任务。在“北二医”尚未完全建成之前,吴阶平就已经开始贯彻他的“教学要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办学方针,先让教师去各个医院参观、学习,了解医院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医生,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培养学生。

  为大家:作为泌尿外科奠基人和引路人,他的一生致力于推动学科的发展

  让中国泌尿外科事业赶超国际水平,推动泌尿外科学科的发展,是吴阶平毕生的理想和追求。1964年,在吴阶平“光做手术不够,还要加强研究”的提议下,北大医院建立了泌尿研究室,1978年成立了泌尿外科研究所。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和人才外流,国内泌尿科专业人才缺乏,这成了吴阶平心中最大的痛。一次在山东烟台开会,吴阶平专门和郭应禄讨论此事,师生俩聊到了深夜两点多钟,商讨为泌尿外科能做点什么?根据吴阶平的建议,北京大学成立了泌尿外科培训中心,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研讨泌尿外科发展。如今,当年创立的泌尿外科“人才工程”已培训6000余人。几年后,培养学科领军人物的“将才工程”启动,共培训了1000多人。

  吴阶平的大家风范,影响着无数泌尿外科领域的医务工作者。上世纪80年代,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泽轩教授发现了肾窦内脂肪包膜及肾盂外间隙这两个肾脏解剖学新特点,这一新发现与吴阶平主编的泌尿外科学教科书上有所不同。当时,他忐忑地将撰写的论文投给了《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杂志主编正是吴阶平。吴阶平拿到这篇文章,不仅立刻刊用,而且亲自把题目改为《肾窦解剖新发现及其在外科中应用》。

  在医学网站丁香园上,一位医生回忆到,1998年5月,他参加了全国泌尿外科高级学习班,吴阶平讲了一课。他吃惊地发现,吴阶平在学习班上听课时,始终认真做笔记,离开时都规规矩矩地请假。

  上世纪90年代,为扩大学科培训范围,普及泌尿外科知识,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授课节目,考虑吴阶平工作繁忙,只给他安排10分钟的讲课。没想到,吴阶平马上提出:“为什么不是一堂课时间?”结果,吴阶平讲了一整堂课。

  巨星陨落,后人追思。他的精神、品德,将永远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巨大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悼念、深切追思、努力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泌尿外科专业干过7年,经常讲课中提到吴阶平先生的论点,今也深感奠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医学大家,仰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逝者远走。。。精神永存。。。致敬。。。沉痛哀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6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永远怀念他,追思他,学习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