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办应急发〔201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2010年我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7起。与2009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减少18.82%和32.92%,死亡人数增加1.66%。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年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 (一)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季度分布。 季
度 | 报告起数 | 中毒人数 | 死亡人数 | 1 | 32 | 792 | 27 | 2 | 59 | 1947 | 59 | 3 | 97 | 3331 | 80 | 4 | 32 | 1313 | 18 | 合
计 | 220 | 7383 | 184 |
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全年总数的44.09%、45.12%和43.48%。 (二)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月份分布。 月
份 | 报告起数 | 中毒人数 | 死亡人数 | 1 | 11 | 369 | 7 | 2 | 9 | 192 | 8 | 3 | 12 | 231 | 12 | 4 | 19 | 630 | 15 | 5 | 18 | 772 | 19 | 6 | 22 | 545 | 25 | 7 | 25 | 465 | 34 | 8 | 39 | 1247 | 31 | 9 | 33 | 1619 | 15 | 10 | 9 | 553 | 5 | 11 | 14 | 415 | 10 | 12 | 9 | 345 | 3 | 合
计 | 220 | 7383 | 184 |
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居前三位的月份依次为8月、9月和7月,3个月报告起数占全年总数的44.09%;食物中毒事件报告中毒人数居前三位的月份依次为9月、8月和5月,3个月报告中毒人数占全年总数的49.28%;食物中毒死亡人数居前三位的月份依次为7月、8月和6月,3个月报告中毒死亡人数占全年总数的48.91%。 (三)食物中毒原因分类。 中毒原因 | 报告起数 | 中毒人数 | 死亡人数 | 微生物性 | 81 | 4585 | 16 | 化学性 | 40 | 682 | 48 | 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 | 77 | 1151 | 112 | 不明原因 | 22 | 965 | 8 | 合
计 | 220 | 7383 | 184 |
2010年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6.82%和62.10%;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数的60.87%。与2009年相比,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31.36%、41.83%和20.00%;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27.27%、38.17%和27.27%;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分别减少4.94%、9.30%,死亡人数增加20.43%;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增加29.41%、28.15%,死亡人数减少6人。 (四)食物中毒场所分类。 中毒场所 | 报告起数 | 中毒人数 | 死亡人数 | 集体食堂 | 37 | 2117 | 0 | 家
庭 | 106 | 1260 | 145 | 饮食服务单位 | 27 | 1621 | 3 | 其
他 | 50 | 2385 | 36 | 合
计 | 220 | 7383 | 184 |
2010年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中,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8.18%和78.80%;发生在集体食堂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28.67%。 与2009年相比,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减少26.00%和28.91%,死亡人数减少7人;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26.90%、69.56%和5.84%;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47.06%、42.54%和40.00%;发生在其他场所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00.00%、123.11%和140.00%。 (五)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情况。 中毒原因 | 报告起数 | 中毒人数 | 死亡人数 | 微生物性 | 17 | 972 | 0 | 化学性 | 2 | 78 | 0 | 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 | 10 | 604 | 0 | 不明原因 | 8 | 432 | 1 | 合
计 | 37 | 2086 | 1 |
2010年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7起,中毒2086人,死亡1人。其中26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1541人,无死亡。 二、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一)从食物中毒原因来看,2010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6.82%和62.1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由食物污染或变质、生熟交叉污染等原因引起。 (二)2010年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数的60.87%。与2009年相比,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减少4.94%、9.30%,死亡人数增加20.43%。其中,误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占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的半数以上。毒蘑菇中毒多为农村群众自行采摘野蘑菇食用,又缺乏鉴别毒蘑菇的知识和能力,从而误食引起食物中毒。 (三)从食物中毒发生的场所看,2010年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8.18%和78.80%。家庭食物中毒多发生于农村地区,且病死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群众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基层医疗救治条件有限,交通不便,重症中毒病例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容易发生死亡。 (四)与往年相同,第三季度是2010年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最多的季度,分别占全年总数的44.09%、45.12%、43.48%。第三季度,气温较高、气候潮湿,适于细菌生长繁殖,食物易于腐败变质,一旦食物储存、加工不当,极易发生由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同时,第三季度也正值各种有毒植物的采摘期,如果采摘者缺乏相应的毒物鉴别能力,容易发生误食有毒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三、工作要求 (一)有针对性地加强食物中毒事件监测和防控工作。各级卫生部门要认真组织分析本地区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风险,确定高发地区、高发季节以及高发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监测和防控方案,进行专业人员培训和演练,做好救治药物等储备,加强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沟通力度,有效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全力做好国庆等节假日和大型活动期间的食物中毒预防控制工作。有关地区卫生部门要开展节假日和大型活动举办期间食物中毒事件的风险评估,切实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和区域联防联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完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做好监测和应急准备工作,有效防范和处置食物中毒事件,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三)进一步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食物中毒与公众的生活、卫生习惯和食品安全意识密切相关。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以及气候特点等,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改善公众的卫生意识和饮食习惯,有效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