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会员交流区
›
热点关注(与医院感染无关)
›
退休高官称医改乱成一锅粥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745
|
回复:
12
[其他]
退休高官称医改乱成一锅粥
荐
火...
[复制链接]
组织
组织
当前离线
积分
4514
发表于 2011-2-18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既是国务院的高级官员,又已到了退休年龄,但原本可以安度晚年的朱幼棣,
却根据自己十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写出了一本“为中国医改刮骨疗毒”的《大国医改》——
与有些家喻户晓的官员相比,朱幼棣的名字听起来相当陌生。眼前这个略有些谢顶的退休官员,身穿一件旧黑色羽绒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最近的一个雪天,因为自顾自地低头走路,他甚至在家门口附近迷路了。
也就在最近,这位刚刚退休的国务院研究室前司长,因为出版了一本名为《大国医改》的书,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本接近400页、40万字的著作,处处直击中国医疗乱象之后的利益链条,有媒体评论道,这本书"是在为中国医改刮骨疗毒"。
其实,在两年前的夏天,朋友们就开始"怂恿"这位高级官员为医疗体制改革写点什么,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医改简直乱成了一锅粥,很多专家就靠这个吃饭,哪个部门给他们课题经费,他们就帮这个部门说话,忽悠老百姓也忽悠领导。"他笃定地说,"我可不想卷到里面去。"
这并不说明他对这个话题没有兴趣,事实上,他与这个国家十多年来进行的医疗改革,早已密不可分。
他至今记得1996年的一个冬天,那时,朱幼棣还是一名新华社记者,他骑着自行车穿过大半个北京城,到北京肿瘤医院附近的地下旅馆采访,那儿住满了前去求医的病人。
他遇见一个穷困潦倒的癌症病人,工厂改制,医药费无处报销,四处借来的钱也很快在医院用尽。这个绝望的老工人将全部希望放在一块170元、青白发亮的石头上,"疼时按一按,痛苦似乎就减轻了"。
直到今天,想起这块石头的故事,朱幼棣仍然历历在目。从那时候起,无论是专门跟在中央领导后面写行踪和指示的新华社记者,还是后来进入官场,成为参加过不少中央政策的调研和内参工作的高级官员,他始终关注着这个国家从未停止过的医疗体制改革,一直持续了十多年。
2009年,他终于决定把多年的观察和思考都写进书里,他只想让老百姓看懂,那些发生在医疗领域的种种乱象,"本质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曾经参与起草《zhengfu工作报告》的官员,一字一句地分析着那些连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也称"看不懂"的"医改征求意见稿",解剖那些晦涩拗口的文字中隐藏着的含义。
最明显的就是,"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个"在中南海里天天写报告"的官员却指出,这句话的潜台词,可能是"卫生部门指定配送商,垄断经营招标的药品"。
世纪之交的中国,医疗改革结束了"大争论"的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确立了"政事分开、管办公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等四项原则。但朱幼棣直言,至今中国依然是"以药养医","这是医改前进的主要阻力,也是医德沦丧的核心根源"。
对此,朱幼棣本人就有着深切的体会。2002年,他的父亲因病住进了一家三甲医院。78岁的老人,每天还要经受十多个小时的输液,耗费巨资,却最终因用药过度,诱发心力衰竭去世。
与此同时,这个"爱较真"的官员在调研中还发现,大量医疗资源正在被肆意浪费。比如,吉林省一座规模不大的乡镇医院,却有100多名职工。原来,在乡镇体制改革后,原有的事业编制都被压缩,曾经享受事业编制待遇的"七大姑八大姨"就都被安排进入医院捧起"铁饭碗"。
但一些专家却将病人挤到省城、首都看病的现状,定义为"盲目、超前医疗消费"。他气得在书里写道:"真是岂有此理!"
"那里连个大学毕业的医生都没有,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副业,一些医疗设备甚至连合格的操作人员都没有,农民怎么能在这样的医院看病?"说到气处,他敲着桌子大声地说。
当然,不仅仅是批评,他也在为这个国家的医改寻找着出路。
他发现已经有一些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为民众提供免费药品。因此,在国内的一次医改会议上,朱幼棣提出zhengfu应该为公众提供一部分"免费药"。可一位社保部的专家当场表示反对,理由是,"边境上的农民会排队领取免费药,然后向国外倒卖"。
他沉默了一会,告诉这位花白头发的专家,与中国接壤的越南、泰国早已推行免费药。就连同样人口众多的印度,都能为低收入群众提供免费药。
这个在官场上"总说真话"的人并不是第一次碰到反对的声音。就在这本书出版后,一个卫生系统的朋友便前来拜访,这位朋友提醒他:"你讲的东西看着很正确,我们都明白,不过也真为你捏把汗。"
但朱幼棣并不在意这一切,他总是反复强调,"尽管大家的工作性质不同,但只要我说的是真话,会得到他们的认同。"
因为赶在退休的时间点推出这样一本颇具"噱头"的书,此前有媒体推测式地将朱幼棣描述为一个"谨小慎微的官员形象"。但他本人却不同意这样的描述,"我从不谨小慎微!"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语气很重。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以佐证。2000年,朱幼棣调任某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一次,当时的省委书记就高速公路乱收费现象发表讲话后,这位新上任的官员却当面告诉自己的上司:"高速公路乱收费是省长管的,不该书记你来讲。"
而朱的一个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职的朋友告诉记者,像他一样敢说真话的人在官场上并不多见,"更多人可能只是在心里说"。
不过,这个在《大国医改》中言语犀利的人,在真实生活中却语速很慢,声音很小。有时,要想上大半天才能挤出一句话。但如果说到开心的事,他眼睛眯起来,头偏向一侧,咧嘴笑着,带着股孩子般的天真。
朱幼棣曾经在新华社的同事吴晓波,如今已经是著名的财经作家。他还记得,每当朋友们围在一起纵论天下时,"老朱总是笑眯眯地躲在一旁",直到高潮将尽,有人提议,"听听老朱的",他才开口。在吴晓波看来,"老朱"可是个士大夫式的传统知识分子,是"公认的全才"。
即便是"全才",这也是段相当艰苦的写作历程。"涉及的领域太多,要研究的东西也太多。"以他"每说话前总要认真地想清楚"的性格,他一度觉得写得"神魂颠倒","夜里写作,白天总是迷迷糊糊的"。本以为15万字就能打住,但最终却写出了近40万字,以至于出版时间也向后推迟了一年。
不过,正如同可以预料的那样,仅仅出版后一个月,这本首印5万册的书就销售一空,加印了三次还不够。据说,就连卫生行业的某出版社向职工推荐书时,也推荐了《大国医改》。
如今,这个几乎亲眼见证了30年改革开放的观察者依然相信,牵涉到绝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医疗体制改革,和这个国家过去所经历过的变革一样,"是一次艰难的利益格局的调整"。他甚至担心,"没有超越部门、超越行业的东西,只让几个部门自己进行,恐怕做不成。"
他曾经见证过计划经济的尾巴。至今,这个前记者仍保留着一本泛黄的采访本,上面记录着80年代中期中央领导人的讲话。那时还很年轻的朱幼棣发现,当时"连一年要生产布鞋多少双,铁钉多少吨,都要由中央开会讨论,计划经济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啊!"
改革很快就发生了,在那些即将被压缩的部委里,朱幼棣不止一次听到部长们的叹息:"我成了最后一任部长,该怎么向这个行业的几百万职工交代啊?"
"改革不可能风平浪静,不触犯任何人的利益。医改也是一样。"朱幼棣说。在他看来,改革必须"管办分离",只有管办分开,原有的部属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起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它们才可能发展起来。"
但让他感到悲哀的是,回到医改问题,这个看来并不复杂的思路,却总是无法推行。因为在这个行业里,总有人以医疗的"公益性"为由,反对放开市场。
"公立医院垄断了85%的医疗资源,管办不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就没法推行,原有的问题还会一直存在。"他皱着眉头说。
事实上,朱幼棣打心眼儿里并不喜欢这个让他陷入舆论漩涡的医改话题,"特别累"。如果话题转到他喜欢的地理、历史、珠宝鉴定,甚至佛教流派,那藏在厚厚镜片后面的眼睛就会放出光彩,话也立刻多起来。
可眼下,他从这场正在进行的医改上,并没有看到太多希望。想要达到他心目中"穷人看得起病,富人看得好病"的目标,"还离得很远"。他甚至悲观地觉得,如果不按照"四个分开"的思路走下去,"没戏!"
其实,这些医疗乱象和朱幼棣本人似乎没什么关系,他如今"拿着医保蓝本儿",享受国家给予的医药费全额报销福利。但他从没有忘记,在他上个世纪70年代考入大学以前,他曾经只是一个普通的矿工,品尝过社会最底层的艰辛,"有什么说什么,这是我们矿工的秉性。"
更何况,在朱幼棣看来,许多问题都"被一层厚厚的茧"包裹着,只有"茧被撕破了,那只难看的生物才会钻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怡之秋
怡之秋
当前离线
积分
2238
发表于 2011-2-1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代是全面造假的时代。。。所以说真话很容易被批判为异类。。。。皇帝的新衣一再让人觉得荒唐。。。可是更荒唐的是现实中比比皆是。。。。。很佩服这样为百姓说话、做实事的好人。。。谢谢这样的好文章分享。问好。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
当前离线
积分
3470
发表于 2011-2-1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按照"四个分开"的思路走下去,医改"没戏!"主要是医药分家,管办分离.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
当前离线
积分
3470
发表于 2011-2-1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按照"四个分开"的思路走下去,医改"没戏!"主要是医药分家,管办分离.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童年快乐
童年快乐
当前离线
积分
576
发表于 2011-2-1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现实就是如此啊。希望尽快改变现状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磁湖之春
磁湖之春
当前离线
积分
3730
发表于 2011-2-18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改!医德沦丧!如此医患关系!谁来买单呢?最后可能是老百姓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niujialan
niujialan
当前离线
积分
6612
发表于 2011-2-1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不可能风平浪静,不触犯任何人的利益。医改也是一样。"朱幼棣说。在他看来,改革必须"管办分离",只有管办分开,原有的部属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起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它们才可能发展起来。"
赞同!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细雨润竹
细雨润竹
当前离线
积分
11629
发表于 2011-2-18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药养医","这是医改前进的主要阻力,也是医德沦丧的核心根源"。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lxm1231
lxm1231
当前离线
积分
1182
发表于 2011-2-18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公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何时能执行?期待!!!!!!!!!!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haf123
haf123
当前离线
积分
1854
发表于 2011-2-18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改越改越糟糕。。。。。。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cjl
cjl
当前离线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1-2-2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明显的就是,"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个"在中南海里天天写报告"的官员却指出,这句话的潜台词,可能是"卫生部门指定配送商,垄断经营招标的药品"。
垄断——可怕的后果!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hongkanghulibu
hongkanghulibu
当前离线
积分
4442
发表于 2011-2-2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公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何时能执行?期待!!!!!!!!!!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ydsy
ydsy
当前离线
积分
447
发表于 2011-2-25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分开,何时能真正落实,医改几日能成功?让百姓期待几久?................................................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