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705|回复: 2

龙门石窟,带给我的是悲咽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作为九朝都会,洛阳最有名气的文化遗存,恐怕要属龙门石窟了。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穿流其间,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著名的石窟艺术宝藏便镶嵌在西山长逾千米的岩壁上。  

  在我的想象中,龙门石窟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诸朝,一千五百多年来堂堂乎、巍巍然屹立于世间,一定辉煌得可以。然而实地实景的观察,却不能不给人带来一份遗憾,一份悲惜,甚至一种愤懑。  

  龙门的数千个窟龛,数十万尊造像,已有十之八九遭到毁坏。手指大小的佛像,被悉数铲削殆尽,拳头大小的佛头也几乎被人摘了个精光。沿着石阶上下搜寻,疮夷满目,惨不忍睹。这是我所始料未及的,难道人们只有从那些剩下的缺胳膊少腿、没鼻子没脸的石刻佛像中,去寻找龙门的遗风留韵?  

  好在龙门太博大了,古阳洞、莲花洞、潜溪寺、宾阳三洞等得到了比较完好的保存。特别是位于西山最高处的奉先寺,以其恢宏的气势和精美的造像,体现着龙门石窟艺术的风采。本尊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部高4米,耳朵长1.9米,丰满秀丽的面容,灵静含蓄的双目衬之以端庄肃穆的姿态和简洁流畅的衣纹,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被赋予了女性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如新月,眼睑下垂如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集庄重文雅、聪明睿智、温柔妩媚于一身。因此,从古至今,人们一直以为,她就是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的化身。不过据史书记载,这尊大佛虽然不是武则天的化身,但她的雕刻确实与武则天有关。奉先寺大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都是由高宗亲自过问。为了雕刻卢舍那大佛,武则天还曾于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那时,武则天虽然没有称帝,但却权力大得无比,连他的丈夫唐高宗都要对她言听计从。也许,那些雕刻佛像的匠人们慑于淫威,真的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雕塑了卢舍那大佛。
   
    但是,就在这里,我仍旧看到了愚昧,看到了残忍。卢舍那大佛两旁侍立的四位弟子,已被毁了两个半,两侧的天王、力士也残损不全。站在它们面前寻思:是不是也能产生见着断了臂的维纳斯,或是没了鼻子的狮身人面像时的那种激动?然而没有,实在没有。因为残缺毕竟很难代替完整和谐的艺术美。  

  古人总以为在坚硬的石头上刻下他们心中崇拜的偶像,便可千古不灭地流传下去,但有些不屑的后人却全然不顾先祖们的希冀,以更坚硬的力量毁灭了他们遥远的梦想。

  文化的保存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生产力愈落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就越野蛮,为了一个佛头能换回几两银子,可以毁掉无价的艺术珍品;而当生产力水平向前发展时,文明的程度与文物的意识也便同步得到了提升,这大约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吧。  

  龙门的悲咽早已成了昨天的故事,剩下的石佛当然也不会再申言了,但我总觉得有义务为它们呼喊:留下这份历史遗产,护理好这些艺术珍宝,或许正是为了你和你的子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去过,看着图片真的有种惨不忍睹的感觉,只能在想象中体会它曾经完整、辉煌的样子。不知道搞破坏的人多年后是否也会痛心、也会后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石窟是我去过的最神奇、最难忘的地方,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虽然残缺,但仍体味先人的文化底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