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6|回复: 26

[原创] 关于无菌器械保存液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删除了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是不是意味着不能使用戊二醛保存持物钳,改成干罐保存?
“无菌器械保存液”曾经是手术室使用的专有名词,是0.1%新洁尔灭和防锈剂配制而成,用于灭菌后器械的保存(现在觉得不可思议吧)。90年前后大量检测发现“无菌器械保存液”污染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在95版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作了这样的规定。
“无菌器械保存液”这样的说法会引起误导,因此在标准修订中删除了;但规定了灭菌剂产品和使用的微生物指标0CFU。
采用戊二醛浸泡保存持物钳,在实际使用中无法做到使用前的充分冲洗,应该改成干式保存,4小时一换,这是有很多检测证实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威望 +1 收起 理由
无极紫晶 + 10 + 1 权威!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0-12-1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zjhu 版主医院无菌检查贴

帖学习,原来我们也做无菌抽检 ,后来就不做了。意义不大,费用不小。
超净工作台只保护检品,不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不能做为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学检验的防护设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同意版主所言!!!
我们在今年的二甲复审时,检查专家依然要求我们每个月做无菌物品检验,我真不明白,常规的无菌物品需要检验什么???(后来打听了周围好几家医院,包括二级和三级,他们每个月都在做无菌物品,采样在供应室,有些在手术室,48小时出结果,真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言极是!!!
我们目前参照的标准可以说是勉强挂靠于:面积>100平米,按几类环境出报告(即1、2类环境<5cfu,3类环境<10cfu、4类环境<15cfu),面积<100平米的,按<20cfu/件。不知对否?请指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9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zjhu

胡教授这几个问题一定是杭州培训班上提出来的吧?非常好!谢谢!学习了!

呼吸机过滤器不能消毒,但应该按照铲平说明书定期清洗或更换。不同厂家的呼吸机要求不同,少则一个月要用加入去污剂的温水一清洗或更换,最长者是一年必须更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9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一下,“戊二醛浸泡持物钳”是消毒、还是灭菌。如果是消毒,最少也要浸泡10分钟,每次用完都这样执行,能做到吗?而且戊二醛浸泡必需要密闭,能做到吗?使用前的充分冲洗,能做到吗?显然有困难。如果做不到,这种消毒方法就是错误的。戊二醛价格又贵,还要定期测试浓度。测试卡也不便宜,还要做测试记录,冲洗还要用灭菌水,还要花钱。这么麻烦,成本也不低,因环节多,管理还困难,为什么不改用干罐呢?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9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胡教授对我提出的这些问题给予了这么详细的回答,我们医院现在重点科室是干罐保存持物钳,外科换药室还是用戊二醛浸泡保存,肯定是做不到使用前充分冲洗的,今后会逐步改成干罐保存。我们医院空气采样用的是LWC-I型空气采样器,这个机子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课题,比较平皿沉降法和空气采样器这两种方法的培养结果,结果空气采样器法比平皿沉降法细菌检出率高出很多,这说明空气采样器在做流行病学调查时使用是很好的,我平时的空气采样是使用的空气采样器,按照沉降法的标准也很少会出现超标的情况。I类环境的空气沉降法有具体的布点采样方法,但是悬浮菌的具体采样方法,如采样点、采样时间没有看到,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上次听倪所长讲课,说除了空气,其他采样结果都不能报告0CFU,但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生长应该可以吧?像治疗室用的安尔碘,就是接触棉签,用后就盖好,三天更换一次,就算有细菌进入也是空气中一些常见菌,量也不会大到哪去,消毒剂也可以轻而易举把这些菌给杀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9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们要求使用干式保存,4小时一换,每天6个。习惯了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9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们医院也做不到无菌持物钳的干罐保存,最近我也要求换药室的无菌持物钳干罐保存,可是各科室都提出疑议,原因1、费用支出多,每天最少需要6个,原因2、是干罐在换药室放置4小时,无菌持物钳很容易受空气中的
细菌污染,安全不可靠,各位老师我应该怎么办呢?到现在也未能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9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层医院有实际的困难。在我院,产房、手术室绝对是干罐保存!!!
但换药室和急诊科确实有困难,原因是:我们只是用持物钳夹取纸塑包装戴内的无菌纱布,被夹取物品是无菌的,无菌使用一次后的持物钳还要计时浸泡10分钟吗?戊二醛的批件上说戊二醛稳定性好,我们采用带盖(算是那种专用)的持物桶。最后一个问题,也许真是我院核算机制的问题,湿罐和干罐差价很大(包括戊二醛成本和测试条的成本),科室在精打细算之后,还是觉得干罐保存太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回复  zjhu
谢谢胡教授对我提出的这些问题给予了这么详细的回答,我们医院现在重点科室是干罐保存持物钳 ...
由于空气采样器和平板暴露方法捕捉到的尘埃大小不同,他们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
六级安特森空气采样器的第一层平板捕捉大于7微米的灰尘,依次下来,第六层平板捕捉到的是0.65-1.1微米的灰尘,你可以根据各层平板的菌落数粗略判断空气灰尘的污染情况。其他的空气采样器要根据说明书来判定捕捉灰尘的大小。平板暴露能捕捉到的是大颗粒灰尘。应该需要根据不同的房间用途来选择不同的方法,当然最好是一起检测容易判断。你多做点这样比较的数据,可以在消毒学和院感杂志发表,有问题找我就行。下次标准修改就引用你的研究。
关于消毒液污染的问题,我们做过检测,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特别是手消毒液和洗手皂液,你们不妨也可做些检测,有些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有问题,所以在修订的标准中对企业的产品也规定了明确的微生物指标。
至于灭菌剂的微生物污染问题,理应是无菌的,但规定无菌医院就无法检测,无奈之举做出0CFU的规定。
关于医院消毒检测结果的报告方式,在杭州会上也做了充分的讨论,过去医院习惯的未检出或0都是不对的,要报告每个方法的最小检出单位。如消毒液污染,1毫升加9毫升中和剂,再取1毫升接种,如果没有菌生长,应该报告小于10CFU/ML(因为平板上出现1个菌落是10CFU/ML).。其他方法同样是这样考虑的。别人看到这样的报告方式就知道你的检测方法,不然未检出和0是无法判断检测方法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式保存的时间跟使用频率和使用环境是有关系的,如果大家多做点这样的检测和研究报道,我们的使用方法还可以再改进的。美国CDC的指南都来自日常的研究报告结果,医院可以做点这样的应用研究。
至于戊二醛浸泡保存不是一种消毒方法,主要解决再污染的问题,无论捡取纱布还是棉球,使用前都要做到无菌水冲洗;我曾经在医院抽血的时候,检验员直接用浸泡的持物钳取棉球让我压采血点,结果我的手指上的皮肤被棉球上的戊二醛灼出2大块黑点,如果接触黏膜,后果不堪设想的。所以我认为医院湿式保存使用极大多数是没有操作性的,倒霉的是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9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墨画 于 2010-12-19 22:32 编辑

回复 18# zjhu

非常赞同您的说法:“所以我认为医院湿式保存使用极大多数是没有操作性的,倒霉的是病人。”
记得几年前我们医院还是使用戊二醛浸泡镊子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医生自己手术后换药,使用这个镊子夹纱布,结果戊二醛沾到伤口上,疼痛难忍,(他说也影响到他伤口愈合了 )后来他告诉我终于明白了为何我们要取消戊二醛浸泡的理由(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熬夜将zjhu你的帖子看了一遍,学了不少东西,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zjhu


按照杭州的会议,无菌检查每个省没有几家实验室可以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zjhu您的说法:“所以我认为医院湿式保存使用极大多数是没有操作性的,倒霉的是病人。”不光是病人倒霉,医务人员也会吸入大量的挥发醛类,类似于甲醛的污染,家装时我们倒注意,工作时却疏忽了,醛类的
“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是公认的,为了广大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让我们“拒绝使用戊二醛浸泡镊子,选用干罐保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zjhu


    半个月前我在脑外科正在使用中的洗手液和未开启的洗手液中均查出恶臭假单胞菌,菌落数远远超出100CFU/ML,但同时抽查其他科室的洗手液并未长菌,污染源头暂未找到.
   我能不能将我们以前做的关于空气采样器与平皿沉降法比较的文章发到您邮箱,给我指正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问题,发过来吧。hgq0102@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2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仍在使用消毒剂浸泡持物钳,因为担心在二、三类环境中,无菌持物钳很容易受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安全不可靠,这种担心是否多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除了手术室和产房等重点区域执行干罐外其他科室都还在采用湿式保存,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全院实施,从长久成本核算来说,还是干罐成本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