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多耐与微生物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基孔肯雅病毒(广东东莞发生基孔肯雅热聚集性疫情) ...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230
|
回复:
11
[资料]
基孔肯雅病毒(广东东莞发生基孔肯雅热聚集性疫情)
火..
[复制链接]
拙凌
拙凌
当前离线
积分
7513
发表于 2010-10-4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拙凌 于 2010-10-4 08:07 编辑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Semliki forest(SF)抗原复合群。病毒直径约70nm,有包膜,含有3个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包膜蛋白E1和E2)和4个非结构蛋白(nsP1、 nsP2、nsP3和nsP4)。CHIKV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正链RNA,长度约为11~12 kb。病毒基因组编码顺序为5’-NS1-NS2-NS3-NS4-C-E3-E2-E1-3’。通过病毒部分E1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可将CHIKV分为 3个组:第1组包含了全部西非的分离株,第2组是亚洲分离株,东、中、南部非洲的分离株构成了第3组。
CHIKV可在Vero、C6/36、BHK-21和HeLa等细胞中繁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对血细胞如原代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等不敏感。CHIKV可感染非人灵长类、乳鼠等动物。
CHIK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对酸、热、脂溶剂、去污剂、漂白粉、酚、70%酒精和甲醛敏感。
2008年卫生部曾发布《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doc
(41.5 KB, 下载次数: 16)
2010-10-4 08:0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
威望
+1
收起
理由
星火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拙凌
拙凌
当前离线
积分
751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4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一种始发于非洲的病毒性传染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本病流行,1953年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基孔肯雅”这个名称音译自坦桑尼亚的Swahili土语,意思是“屈肢痛”,形容病人因严重的关节疼痛而蜷缩着身体的特征体态。这种传染病主要分布于冬季气温18℃以上的非洲及东南亚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天~4天,也可长达7天至12天。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躯干部皮疹等,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结膜充血、腹痛或出血症状。
蚊虫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带叉-泰氏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为家栖蚊种,是传播基孔肯雅病毒能力最强的蚊种;白纹伊蚊是引起近期印度洋岛屿基孔肯雅热流行的主要媒介,该蚊种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拙凌
拙凌
当前离线
积分
751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4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东莞发生基孔肯雅热聚集性疫情已确诊10例
10月1日,东莞市报告万江新村社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10月2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东莞市送检的15例发热病例血标本中检测到10例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根据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为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
经流行病学调查,截至10月1日,共发现91例疑似病例。病例均为轻症病例,以发热并伴有关节痛、肌肉骨骼痛或皮疹症状为主,绝大多数已经痊愈,无住院、重症和死亡病例。接到报告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副省长雷于蓝分别作出批示,省卫生厅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并分别于10月2日、3日派出两个工作组赶赴东莞,指导防控工作。省卫生厅要求东莞市根据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诊疗方案,切实做好疫情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和爱国卫生工作。
疫情发生后,东莞当地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做好发热病例监测和蚊媒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加大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专家提示,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可防可控,一般症状轻,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躯干部皮疹等,治疗以对症或支持疗法为主。如出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防蚊灭蚊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措施,要全面清除积水等蚊虫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止蚊虫叮咬措施。
http://news.sina.com.cn/h/2010-10-04/030521217155.shtml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1995薰衣草
1995薰衣草
当前离线
积分
3771
发表于 2010-10-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拙凌老师的介绍。原来根本不知道。现在的疾病太复杂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细雨润竹
细雨润竹
当前离线
积分
11629
发表于 2010-10-4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仅粗略浏览过《2008年卫生部曾发布《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自觉该疫离我们很遥远,但广东出现疫情,对我们是个警示,防患与未然,灭四害还是得当作日常要务认真执行,谢谢拙斑斑的及时报道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海内知己
海内知己
当前离线
积分
11196
发表于 2010-10-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我们感控人员关注。搞好环境卫生,实行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海内知己
海内知己
当前离线
积分
11196
发表于 2010-10-4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
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
1956年分离到病毒
。 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
一、病原学
......”
该病毒于
1952
年首次证实,
1956
年才分离到病毒?而现在的报到资料却认为
1953
年即分离到病毒。谁是谁非?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风雨同舟
风雨同舟
当前离线
积分
13294
发表于 2010-10-4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拙凌
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切断传播途径,灭蚊是关键。看起来,东莞的同行又要使用大量的杀虫剂了?{:1_667:}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晓
张晓
当前离线
积分
2531
发表于 2010-10-5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学习了,防蚊灭蚊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措施,要全面清除积水等蚊虫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止蚊虫叮咬措施。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学感控
学感控
当前离线
积分
2995
发表于 2010-10-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开始新一轮的督导检查了!有无谁有关医院的防控措施制度呀?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拙凌
拙凌
当前离线
积分
751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6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2003141048
就基孔肯雅热而言,主要的防控措施在于灭蚊防蚊,清除蚊虫孳生的积水,故而医院防控方面要做的也主要是环境卫生工作吧。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缓缓轻风
缓缓轻风
当前离线
积分
3195
发表于 2010-10-7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东莞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时间: 2010-10-07 18:47:2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吴勇加 粤卫信 发表评论>>
关键词: 孔肯雅 10月 流行病学调查 省卫生厅 症状
内容摘要: 记者今天从广东省卫生厅获悉,10月1日至5日,东莞市新增15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0月1日,东莞市报告万江新村社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
深圳特区报广州10月6日电(深圳报业集团驻穗记者 吴勇加 通讯员 粤卫信)记者今天从广东省卫生厅获悉,10月1日至5日,东莞市新增15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截至10月5日16时,共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204例(含回顾性调查病例),其中,经实验室确诊38例,疑似166例。目前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病情稳定,无危重症及死亡病例。
10月1日,东莞市报告万江新村社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10月2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东莞市送检的15例发热病例血标本中检测到10例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根据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为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
接到报告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省卫生厅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并分别于10月2日、3日派出两个工作组赶赴东莞,指导防控工作。省卫生厅要求东莞市根据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诊疗方案,切实做好疫情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和爱国卫生工作。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一种始发于非洲的病毒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天~4天,也可长达7天至12天。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躯干部皮疹等,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结膜充血、腹痛或出血症状。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