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感控见闻、进修招聘与感控文化
›
感控文化宣传
›
整个社会都需要像李培根校长这样鼓励公民们树立质疑和批 ...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900
|
回复:
11
整个社会都需要像李培根校长这样鼓励公民们树立质疑和批判精神
荐
火..
[复制链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发表于 2010-9-1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严阳
据9月10日《长江日报》报道,9月9日,华中科技大学举行201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该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16分钟的讲话中,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哪怕是质疑学校和校长。他表示:“在华中科技大学,你们还可以质疑这所学校的某些做法,还可以质疑校长。质疑与批判的自由正在成为华中科大的一种文化。”这话赢得8000余名学子10秒钟掌声。
李培根校长的这番讲话为何赢得长时间的掌声?因为这正是学生所希望的。不要说思维特活跃、独立人格正处于形成中的大学生,就是一般看起来似乎越来越圆滑的公众,喜欢质疑的也是大多数——记得我儿子小时候一旦接触到新的事物、新的观念,就会问我“为什么”,因为他的追问常常超出我的认识范围,以致我对他不断追问的“为什么”常常怀有几分恐惧。
今天的大学生当然远比我儿子当年头脑要复杂许多,接触到的各类信息也要丰富许多,思考的问题的深度要远远超出许多。所以,假如我们开放言路,允许他们在学校建设、校长工作乃至我们的教授们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诸多问题“畅所欲言”,那么,按照这个年龄段的人的性格特点,他们必将提出很多质疑,甚至对我们的大学工作不够到位或者存在问题的方面予以尖锐的批评。这样,教授及校长们会在学生咄咄逼人的质疑声中,将大学变得朝气蓬勃,越来越好。
但笔者对此也有些感慨和忧伤。质疑本来是人的一种本能,对于我们的大学和大学生来说更应该是一种需要、一种自觉,因为大学是研究学问的地方,是生产思想的地方,没有质疑与批评,行吗?几乎所有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发明,都是建立在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之上。既然如此,为什么质疑和批判,居然需要我们做校长的“要求”呢?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如今越来越规矩,较少有质疑和批判的冲动了?如此种种,真的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的文化传统总体而言,是对“质疑”和“批判”持否定态度的。比如,我们认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听话”——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就是证明。而我们的社会,对于“质疑”与“批判”似乎也缺少应有的宽容。比如,有一个小学生写作文时说春天也有不好的地方,就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这怎么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其实,不但在学校,我们的整个社会都需要像李培根校长这样鼓励公民们树立质疑和批判精神,让这种精神或人格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
评分
参与人数
1
金币
+9
收起
理由
落花生
+ 9
社会需要质疑与批判!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八戒
八戒
当前离线
积分
514
发表于 2010-9-1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文化传统总体而言,是对“质疑”和“批判”持否定态度的。比如,我们认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听话”——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就是证明。而我们的社会,对于“质疑”与“批判”似乎也缺少应有的宽容。比如,有一个小学生写作文时说春天也有不好的地方,就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这怎么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一样,有几个领导能对他的员工提出的质疑”和“批判”持支持态度的不管是否为了工作,不给你“穿小鞋”那就是开恩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
金币
+9
收起
理由
星火
+ 9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樵夫
樵夫
当前离线
积分
4105
发表于 2010-9-1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angfh
确实需要提倡质疑了,现在的教育只是让人学会听话,所有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所有专家说的都是对的,所有前辈说的都是对的,所有领导说的都是对的.......
长此以往,如何创新,如何发展,如何进步......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sx2
sx2
当前离线
积分
818
发表于 2010-9-12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像一加一等于几的答案不一定是二,这需要我们从各个层面提倡让人质疑让人创新的文化氛围。
评分
参与人数
1
金币
+9
收起
理由
星火
+ 9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落花生
落花生
当前离线
积分
8228
发表于 2010-9-12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angfh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战国时期的孟子,一次,他阅读了《尚书.武成》一篇,颇有感慨。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才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早在前300多年,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就提出,“书不可以全信”。可见书中所说未必就代表真理和正确,尽信书不如无书。现今社会正是缺乏这样的怀疑。
李培根校长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哪怕是质疑学校和校长,这不仅仅是华中科大的一种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与广大。
评分
参与人数
2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老朽
+ 10
有见解
婉若秋水
+ 9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张晓
张晓
当前离线
积分
2531
发表于 2010-9-13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的很对,只有树立质疑和批判精神,才会涌现出创新精神的人才,有质疑、有批判,工作才能有进步。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老朽
老朽
当前离线
积分
10534
发表于 2010-9-1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社会都需要公民们树立质疑和批判精神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老朽
老朽
当前离线
积分
10534
发表于 2010-9-13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五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老朽
老朽
当前离线
积分
10534
发表于 2010-9-13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这种前进、上升的性质,首先取决于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否定旧事物的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吸取、继承和发展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并加进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而是更高一级的东西。
否定之否定体现了:①事物自己运动、自我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过程;②事物的前进、上升的途径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迂回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运动。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必须反对、批判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观点。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变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生生灭灭,万古常青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事物不断死亡,新事物不断出现。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切具有必然性的东西,不管它暂时如何弱小、不完善,但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总是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经历曲折道路,战胜那些表面上强大的、趋于灭亡的、保守的旧事物。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热情地扶植新生事物。
评分
参与人数
1
金币
+9
收起
理由
婉若秋水
+ 9
很哲理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1995薰衣草
1995薰衣草
当前离线
积分
3771
发表于 2010-9-13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教育只是让人学会听话,所有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所有专家说的都是对的,所有前辈说的都是对的,所有领导说的都是对的.......:我们的检查有时候也这样,专家很牛!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楼主
|
发表于 2010-9-1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HBTSKLYY
【财新网】(记者 孙慧霞)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中国都不会出现类似苹果和谷歌这类公司,“至少五十年到一百年不会这样,中国想要这样做的话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
9月15日,在天津举行的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作出上述表态。
李开复说,除苹果、谷歌以外,大部分领先的电子科技公司都是微创新公司。这类公司开发的快,直接针对市场,知道潜在用户是谁,尽快应用,不知道所有的问题怎么回答,但是尽快透过互联网的平台了解用户的要求,尽快不断的开发功能。这种“创新”并不代表开发一个新的技术,它更多的意味着在于给很多企业带来价值,创新的东西更多是经营模式、开发过程。
“大部分人的梦想想成为下一个苹果公司、下一个谷歌公司,”李开复说,但“下一个苹果、下一个谷歌大概不会在中国、不会在亚洲出现,更可能会在美国出现,因为美国的那些企业家由于他们教育背景突破思想框框,这方面美国是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水平的。”■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楼主
|
发表于 2010-9-17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日益增多的争执不下的学术界剽窃事件,抛开具体事件的是非不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要去挖掘知识界风流人物的老底?而这对于整个知识界意味着什么?
这些事件,让人想起了仇富仇官。所谓仇富仇官,从根本上说是民众对于财富和权力来源的合法性的深刻质疑。如此的普遍性的心态意味着,民众对官和富的隐秘起家史怀有“窥探欲”,对于官和富的倒台“幸灾乐祸”,对于官和富主导的改革天然抵触。如今,对于知识界,民众的心态也似乎日益如此。
曾几何时,官员前面加个“学者”就变成了所谓的学者型官员,商人前面加个“学者”就变成了所谓的“儒商”,政府决策前面加个“学者”就变成了“专家论证”,董事前面加个“学者”就变成了“独立董事”。人们无不以为这是一些新鲜的更值得信赖的事物,最终都在一次次残酷的真相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中国有强大的尊重和敬仰知识界的传统,知识分子也一直被尊奉为“天然的贵族”,但知识界却一直没有彻底实现和官、商的价值分离。而中国彻底转向市场经济后形成的官学商一体化的稳定结构,在度过了最辉煌的岁月之后,在今天也许迎来了最致命的报复:仇富仇官之后的仇学。
知识界需要自我救赎。换句话说,在掌握话语权和占有资源的过程中,知识界自觉不自觉间已经远离了人民大众。民众成了旁观者,对知识界的价值认同已经日益稀薄。对于民众而言,一个学者当了官之后就像“天人相隔”一般,同时民众也难以体会到无数的挂着博士头衔的官员们对于自己到底有什么帮助。
正如官员要以清廉为民、企业家要以尽社会责任来自己挣得价值认同一样,知识界也需要拿出切实的行动。如果迷恋于小利益共同体的庇佑的话,那么迟早会被民众抛弃。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