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4072|回复: 2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能否制订得再细化一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尊敬的胡教授,我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该进行修改了,有些标准我们在工作中很难把握.能否制订的再细化一些,利于把握.:ketou :ketou :ketou

[ 本帖最后由 楚楚 于 2008-1-7 21:4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控制感染 的帖子

这个问题提的好,在工作中我们的确很难把握.要胡教授和诸位专家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订出个诊断标准,就是因为大家对在某些情况下的理解各方还有不同意见,所以才需要互为交叉些观点,诊断标准不可能“很”细。还需要结合临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柳莹依 的帖子

既然是标准,肯定就得细化。有些地方也确实不好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参照了欧美等国家的以前标准,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感染性疾病诊疗技术的提升,修订标准也是与时俱进!大家可以提供临床上遇到医院感染具体内容供论坛讨论,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形成共识后,作为修改细化的参考依据?:L
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诊断标准很难细化,因为各种病的种类、表现太复杂了,只能通过加强我们的各种医学知识来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控制感染 的帖子

要在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症状和体症加以综合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2# 寂寞的雨


我觉得,从诊断标准的把握应该有胡教授之类的专家把握,但是,我们可以在论坛上提出一些修改建议,以及在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应该如何区别,比如说,对于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是否必须要发热38.5度以上呢?有些老年病人、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即使有感染也有体温上不去的情况,如何界定呢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诊断标准不是操作指南,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条款也不一定就是这个疾病.它往往还要排除其它疾病后才能诊断.院内感染的诊断不是难在发现感染而是在判定感染的来源方面.这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我认为是否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判定程序,如果符合就认为是院内感染而不必强求与事实的一致,这可能更有利于管理和控制.不知各位老师认为可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5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院感的诊断确实不容易!与院感人员的水平、临床医生的病程记录准确、标准的掌握等都有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4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Zhangfh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1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感控专职人员自身掌握的再好也没用 关键是临床医生和护士应该掌握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2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Zhangfh的观点。要在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症状和体症加以综合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6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诊断标准再细化一些,最好开个培训班全面讲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3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就是可以准确无误的判断准则,不应该模糊笼统,就像上手术台做手术必须戴手套和口罩之类。是一种明确的指导准则,否则就失去了标准的意义。也许可以根据疾病的不断发现进行更新,但在当时是个判断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3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我碰到一个病例接连2天39度多,但临床医师诊断是感冒,也确实没更改抗生素,只服了些三九感冒灵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参与意见,我是新手,还不知道该问些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唉,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时候太难做了,诊断标准也不好掌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济南参加感染管理高级培训班,当时候没有听清楚,专家要求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手由过去的每月监测一次改为每3个月监测一次,那么,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器械等监测还是一个月一次呢还是3个月一次?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0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医院感染的 诊断,有时很茫然。比如手术切口的感染问题,临床医师总是不愿意承认,总是强调是脂肪液化,不承认是切口感染。我希望把标准订的细化一些,操作起来容易一些。因为我们目前大多时候仍然靠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0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工作中经常碰到和沧海一粟斑竹一样的问题,因为我院的老年病人居多,医师总是严格的来抠诊断标准,有一条不符合都不诊断,同它们商讨,它们总是说,如果不按诊断标准,那国家为何还要订这样一个标准呢?目前的标准有些不好操作。我希望发布标准的时候,最好把有关标准的详细解释同时附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