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E
(资料性附录)
降低手术风险的措施
E.1 对外科手术风险的辨识
E.1.1 这些措施适用于外科和所有涉及外科操作的内科、接生和牙科,包括常规医疗操作,也适用于产科、妇科和应急救援。
E.1.2 在手术室或接生过程中大多数的皮肤伤害是由锐利的缝合针所引起,已发现皮肤伤害的风险与外科手术的类型及其持续时间,以及在缝合时用手指而不是用工具来握住组织有关系。手套穿孔是职业接触的常见原因,并且时常被忽视。由于水化作用,手术延长时橡胶手套也会穿孔渗水。尽管双层手套不能“防止”锐器伤害,但是可将里层手套被穿透的风险减少6倍,由于双层手套的分流作用还可减少血液渗透量。
E.1.3 使用钝化针具能进一步减少手套的刺破和皮肤的损害。尽管这类针具不适用于缝合皮肤和肠道,但可适用于腹部的其他缝合。皮肤和腹部缝合时,用u形针来代替锐利的缝合针更为安全。
E.1.4 如果医护人员的皮肤表面不完整,其皮肤直接接触血液就有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外科手术人员可能会因为频繁擦洗而患皮炎或在其他活动中切割和磨损,导致皮肤不完整。
E.1.5 为了将伤害的风险减小到最低,应当将外科队伍中每位人员的工作任务要点列出,识别每位人员可能的职业接触风险并根据风险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效果的评审。
E.2 降低皮肤职业接触风险的方法、程序和设备
E.2.1 降低皮肤接触风险的措施
(1)除非是手术安全和手术成功所必需,否则任何时候在开放伤口/体腔进行操作者不要超过1名;
(2)采用“免用手”技术,因为任何锐器不能同时由两个人触摸;避免手术中经手手传递锐器;
(3)保证锐器或针具在传递过程中能经过一个“过渡区域”安全传递;将锐器放置到过渡区域时要通知。过渡区域可以是一个盘子、腰盘或手术区的指定区域;
(4)确保解剖刀和锐利针具不被遗落在手术区域,但负责擦洗的护士应迅速将手术人员及其助理堆放在“过渡区域”的物品清走;
(5)在缝合时尽可能使用工具而不是手指来牵引或握持组织;
(6)使用器械处理针具和转移手术刀;
(7)要求非利手或助手远离针具和锐器;
(8)在缝合前时移走锐器;缝合时使用工具而不用手指来打结。
E.2.2 如可行,应考虑采用替代设备与程序降低皮肤接触的风险
(1)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形针具等;
(2)如果有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尽量采用创伤较小的外科手术;
(3)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
(4)外科手术的手术单上避免使用锐利的夹子;带有自粘性手术膜的一次性手术单可配有钝性夹子;
(5)考虑使用内层较大的双层手套,以增加舒适性。
E.3 降低血液与皮肤直接接触风险的措施
(1)如果怀疑或确认手套被刺破,如可能则擦洗,一旦安全容许应尽快更换手套;
(2)外科手术延长时,即使没有怀疑或确认手套被刺穿,手术人员及其助理也应定期更换手套;
(3)应保护身体、眼睛和面部,免受职业接触的风险;
(4)认为有血液直接接触并造成 “穿透”的风险时,例如预测手术中会大出血,则应选用袖口与袖子防水、内衬塑料围裙的手术衣;
(5)如果腿或脚有可能被污染,则应确保用防渗透的手术衣或围裙将腿覆盖,穿防渗透鞋,尽量选用高腰套靴,在手术单上提供“收集袋”,以降低腿和脚被污染的风险;
(6)配戴头盔和外科面罩。男性医护人员戴面罩比帽子更好,以保护刚刮过胡子的脸颊和颈部;
(7)手术结束后,在病人离开手术室之前,确保彻底清洁病人皮肤上的血迹;
(8)离开污染区时,脱下所有的防护服,包括防渗透鞋。所有被污染的、能重复使用的防护服,包括防渗透鞋,都应当进行清洁和消毒或灭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应当遵循普遍防护的原则。防渗透鞋在使用之后应当充分去污。
E.4 减少眼睛和其他面部接触的措施
E.4.1 使用护目镜保护眼睛粘膜免受污染。护目镜可以防止溅洒伤害(包括侧面溅洒)而不造成视力损失和不适。如果手术过程中存在血液溅洒的风险,包括气溶胶或其他潜在的传染性物质时,应当考虑使用面罩。也可选用同时保护眼睛和面部的个人防护用品。
E.4.2 应当准备洗眼站,以备发生事故时使用,在洗眼之前应取下隐形眼镜。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表
一.基本情况
编 号 性别 年龄/工龄 / 职 业
工作单位
职业史 岗位名称 起止年限 工作描述
既往发生职业接触的情况 时间 地点 接触方式 采取的措施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
是否接受过专业操作培训
是否接受过职业安全卫生操作培训
二.本次接触方式
(一)接触
皮肤 无破损 □ 有破损 □ 粘膜 □
接触部位: 接触面积: cm2
接触量和时间 量小接触时间短 □
量小接触时间长 □ 量大接触时间短 □
量大接触时间长 □
污染物来源 (1)血液 □ (2)何种体液: (3)其它:
(二)针刺或锐器割伤
何种器械
(1)空心针 □ (2)实心针 □
(3)其它器械: (4)器械型号:
损伤程度、危险度 表皮擦伤、针刺 低危 □ 伤口较深、器皿上可见血液 高危 □
污染物来源 (1)血液 □ (2)含血体液: (3)其它:
(三)其它方式
致伤方式 抓伤 □ 咬伤 □ 其它: 破损、出血 有□ 无□
三.发生经过描述
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发生经过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四.接触后紧急处理
(一)皮肤 1.清水冲洗 □ 2.是否用肥皂 是□ 否□
3.是否挤出损伤处血液: 是 □ 否 □ 4.消毒药物:
5.冲洗时间: min
(二)粘膜 1.生理盐水 □ 2.清水 □
3.其它液体: 4.冲洗时间: min
备注:
五.血源患者评估
(一)源患者的基本情况 患者编号: 性别: 年龄:
病名:
确诊时间:
确诊单位:
(二)接触级别(AIDS) (1)1级接触 □ (2)2级接触 □ (3)3级接触 □
(三)源患者严重程度(AIDS) (1)轻度 □ (2)重度 □ (3)不明 □
(三)已知源患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1)抗HIV □ (2)抗HBV □ (3)抗HCV □
(四)未知源患者的风险 (1)HIV □ (2)HBV □ (3)HCV □
评 估 人:
六.接触者免疫水平评估
是否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 是□ 否□
接种疫苗后的反应:
七.接触后的预防性措施
(一) 接触HIV
是否需要预防性用药 是□ 否□
用何种药物及用量 (1)
(2)
(3)
开始用药时间 停止用药时间
因毒副作用,修改治疗方案
副作用
肝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
(二) 接触HBV
接种疫苗情况 抗体反应情况 应采取的措施 是否采取了相应措施
未接种 接种HBIG+HB疫苗
已接种 有反应 无需采取措施
无反应 接种HBIG+HB疫苗
未知 检测并接种HBIG+HB疫苗
八.接触后追踪检测
(一) HIV血清学检测
项目 日期 结果 项目 日期 结果
接触后当天
4周
8周
12周
6个月
备注:
(二) HBV血清学检测
项目 日期 结果 项目 日期 结果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备注:
(三) HCV血清学检测
项目 日期 结果 项目 日期 结果
4周
6周
4个月
6个月
备注:
九.对是否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结论
接触后未感染HIV □
接触后未感染HBV □
接触后未感染HCV □ 接触后感染HIV □
接触后感染HBV , ; □
接触后感染HCV □
备注:
填表说明:
1. 本表格用于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医护人员;
2.“填表人”指用人单位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3.“审核人”指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
4.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和技术要求见正文及附录A。
填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表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核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