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3027|回复: 16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和我们目前国内的常见细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什么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依依 于 2010-8-16 09:01 编辑

关于新德里超级细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和我们目前国内的常见细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什么区别?希望有关专家给予指导.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qsyy

看看这个帖子。
https://bbs.sific.com.cn/thread-41873-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超级细菌”好防难治 合理用药是根本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周婷玉、王清霖)“超级病菌”究竟是什么细菌?其致病力如何?应如何防范感染?近期印度、巴基斯坦、比利时等国出现的“超级病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内的权威专家。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介绍说,报道中提到的“超级病菌”是指携有名为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这一特殊基因的大肠杆菌,这种基因具有超级抗药性。

    “超级病菌”是否会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肖永红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对此公众不用恐慌。“目前来看,这种病菌的致病力并不强,和普通大肠杆菌差不多,只是感染后很难治疗。”

    他说:“现在这种病菌的感染主要是在医院,医院病人容易被感染,对于正常的、抵抗力没有下降的普通人,现在看来没有很大的威胁,不用像防非典那样来防范。”但养成良好健康习惯、增强体质、避免生病住院是有必要的。

    肖永红指出,“超级病菌”的出现与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抗生素的药效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病菌耐药性也就越来越强,最后就出现了针对王牌抗生素耐药的“超级病菌”。临床上一般危重感染的患者出现“超级病菌”的情况较多,因为患者本身已经用过多种抗生素,这种情况的威胁也比较大。
    “一有耐药的病菌出来,立刻出来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肖永红指出,现实情况是,抗菌药出来后马上就有针对这种抗菌药耐药的病菌;而针对耐药病菌开发新药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肖永红表示,单靠开发新的抗菌药不太现实,最根本的还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无论医生还是患者,使用抗菌药必须合理,如果不合理用药,再好的药都会(使细菌)耐药。”一遇到伤风感冒等小问题就去买消炎药、抗菌药,这是很危险、很不好的用药习惯。

    同时,肖永红指出,对医疗机构、药店也要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我国早就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规定,但是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执行,对执行的情况也缺少监督和评估。”

    此外,在医院方面还要注意院内感染的问题,发现耐药病人应该适当的采取隔离等措施,等这种耐药性全部得到清除以后才让患者出院,这样才能够得到好的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qsyy


   看2楼推荐的帖子的74,75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病菌”现南亚 有全球扩散危险

  抗生素是人类抵御细菌感染类疾病的主要武器。但是,最近,这种武器遭到巨大挑战。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11日刊登的一篇论文警告说,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病菌”,它可以让致病细菌变得无比强大,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目前,这种“超级病菌”已经从南亚传入英国,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一种超强的酶

  这项研究由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健康保护署和印度马德拉斯大学的医学研究者联合进行。研究人员称,他们在一些赴印度接受过外科手术的病人身上找到一种特殊的细菌,这种细菌含有一种酶,它能存在于大肠杆菌等不同细菌DNA结构的一个线粒体上,并让这些细菌变得威力巨大,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具备抵御能力。

  去年,卡迪夫大学的研究者蒂莫西。沃尔什首次在一名瑞典病人感染的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中确认了这种酶的存在,并将之命名为NDM-1.

  已有致死病例

  研究者发现,2009年英国就已经出现了NDM-1感染病例的增加,其中包括一些致死病例。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表示,大部分的NDM-1感染都与曾前往印度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当地治疗的人有关。

  而研究者在英国研究的37个病人中,至少有17人曾在过去1年中前往过印度或巴基斯坦,他们中至少有14人曾在这两个国家接受过治疗,包括肾脏移植手术、骨髓移植手术、透析、生产、烧伤治疗或整容手术等。不过,英国也有10例感染出现在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海外治疗的病人身上。

  目前的研究发现,携带NDM-1的大肠杆菌感染,会导致许多病人出现尿路感染和血液中毒。一部分感染者病情较为缓和,但也有一些人较为严重。在已发现的NDM-1细菌感染病例中,至少有一例已经对所有已知的抗生素具有抗药性。

  英政府发警告

  类似的NDM-1感染也出现在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尽管目前在英国只发现了约50例病例,但科学家们担心它还会继续蔓延。沃尔什说,现在还无法确定NDM-1在英国到底蔓延到什么程度。英国卫生部已就此发出警告。

  “由于频繁的国际航空旅行、全球化以及南亚国家医疗旅游业的兴起,NDM- 1现在有机会迅速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沃尔什警告说。
疑问1

  “超级病菌”有多大危害?

  能轻易在细菌之间复制和传播,可能让某些疾病出现迅速人际感染,成为全球重大健康威胁。

  各国研究者都指出,NDM-1可能成为重大的全球性健康威胁。

  NDM-1是在细菌的DNA结构中找到的,它可以轻易在细菌之间复制和传播。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说:“由于这种酶可以在细菌和细菌之间转移,因此,我们担心它出现在某些能引起严重感染的菌群上。”而这最终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出现迅速的人际感染,并且几乎无法治疗。“在英国的医院里,已经出现了携带NDM-1的病菌在病人和病人之间传播的感染。

  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论文指出,NDM-1病菌在全球大规模蔓延的潜在危险“清晰而令人恐惧”,这主要是由于空中旅行、全球化和人口流动都为NDM-1在国家和大陆之间迅速蔓延提供了机会,而目前大部分国家对此还没有引起警惕。

  英国卫生部发言人表示,该部门正在与健康保护署就NDM-1的问题展开合作。这名发言人说,医院必须确保采取良好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任何可能的蔓延。(马晶)

  疑问2

  病毒变强谁是“祸首”?

  “超级病菌”的出现,祸首可能正是人类自己。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导致病毒产生更强的抗药性。

  研究者指出,“超级病菌”的出现,祸首可能正是人类自己———滥用抗生素。

  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开始被广泛应用为抗生素,此后,细菌就开始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这也迫使医学研究者研发出了许多新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也导致了许多药物无法治疗的“超级感染”,如抗药性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等。

  医学研究者指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抗生素通常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轻易买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通民众滥用、误用抗生素。而当地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就不得不使用药效更强的抗生素,这再度导致了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

  英国科学家沃尔什认为,NDM-1可能已经在印度广泛流行,而当地的医疗机构辨别NDM-1的能力可能较弱,也没有充足的抗生素来治疗被感染病人。沃尔什说,NDM-1从罕有的病例发展到目前普遍存在于印度1%到3%的肠道菌群感染者中,可能只花了短短3年。

  疑问3

  如何应对“超级病菌”?

  未来10年内可能都不会有对NDM-1有效的新抗生素出现,但勤洗手能有效阻止其传播。

  英国卫生部宣布,英国已经开始讨论研制新抗生素的办法,但是科学家警告说,可能10年内都不会有对NDM-1有效的新的抗生素出现。

  沃尔什说:“我们极度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监控体系,也极度需要针对此类病菌的新的抗生素。”他指出,目前对携带NDM-1的病毒还具有一定效果的只有2种抗生素,但很快这些病毒就可能对这两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科学家指出,要阻止NDM-1的传播,必须尽快识别NDM-1感染病例,并将任何感染者隔离起来。其他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对医院设备进行消毒、医生和护士用抗菌香皂洗手等,也能阻止NDM-1的传播。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者皮陶特呼吁,要求那些曾在印度的医院中接受过治疗的外国人在返回本国后先去医院进行筛查。

  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利弗莫尔则呼吁所有医院的病人、访客和医务人员都勤洗手,以防止NDM-1的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toto

专家:“超级细菌”好防难治 合理用药是根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10-08-18   09:26:36  

--------------------------------------------------------------------------------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周婷玉、王清霖)“超级病菌”究竟是什么细菌?其致病力如何?应如何防范感染?近期印度、巴基斯坦、比利时等国出现的“超级病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内的权威专家。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介绍说,报道中提到的“超级病菌”是指携有名为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这一特殊基因的大肠杆菌,这种基因具有超级抗药性。

    “超级病菌”是否会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肖永红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对此公众不用恐慌。“目前来看,这种病菌的致病力并不强,和普通大肠杆菌差不多,只是感染后很难治疗。”

    他说:“现在这种病菌的感染主要是在医院,医院病人容易被感染,对于正常的、抵抗力没有下降的普通人,现在看来没有很大的威胁,不用像防非典那样来防范。”但养成良好健康习惯、增强体质、避免生病住院是有必要的。

    肖永红指出,“超级病菌”的出现与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抗生素的药效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病菌耐药性也就越来越强,最后就出现了针对王牌抗生素耐药的“超级病菌”。临床上一般危重感染的患者出现“超级病菌”的情况较多,因为患者本身已经用过多种抗生素,这种情况的威胁也比较大。
    “一有耐药的病菌出来,立刻出来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肖永红指出,现实情况是,抗菌药出来后马上就有针对这种抗菌药耐药的病菌;而针对耐药病菌开发新药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肖永红表示,单靠开发新的抗菌药不太现实,最根本的还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无论医生还是患者,使用抗菌药必须合理,如果不合理用药,再好的药都会(使细菌)耐药。”一遇到伤风感冒等小问题就去买消炎药、抗菌药,这是很危险、很不好的用药习惯。

    同时,肖永红指出,对医疗机构、药店也要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我国早就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规定,但是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执行,对执行的情况也缺少监督和评估。”

    此外,在医院方面还要注意院内感染的问题,发现耐药病人应该适当的采取隔离等措施,等这种耐药性全部得到清除以后才让患者出院,这样才能够得到好的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超级细菌”有感而发:
    人类长期的与自然界作斗争, 抗生素永远在和微生物比赛,就像龟兔赛跑:人类疲于应对着自然界因人类不守规则而导致的天灾人祸,微生物的超级变异仍然是人类不守规则而在自食其果........这可能就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已经检测出2株超级细菌!
中国内地尚未发现超级细菌病例

http://www.chinanews.com.cn/jk/2010/08-19/2477277.shtml

     昨日(8月20日),一场有关“超级细菌”的研讨会在卫生部举行。一名与会专家对本报表示,“超级细菌”是一种感染,并不是传染病,公众无需恐慌。我国内地目前也未发现“超级细菌”感染病例。
  昨日的研讨会由官员和20多名专家参加,对“超级细菌”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经过简单修改后,将正式上报卫生部。
  “超级细菌”不是传染病
  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8月11日刊登的一篇论文称,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它几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目前,这种“超级细菌”已经从南亚传入英国,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在经历了非典和甲流后,多地报道称公众开始担心,是否又出现了一种暂时无药可治的传染病?
  对此,昨日,刚参加完研讨会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徐小元说,“‘超级细菌’和甲流、非典不一样,不是传染病而是感染。”徐小元说,感染和传染病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比如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可能会被感染,但并不会在常人间传染,大家不必恐慌。
  徐小元还担任卫生部甲流临床专家组副组长,非典、人禽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他表示,目前,中国内地并未发现“超级细菌”感染病例。对于内地何时会出现“超级细菌”,他并未正面回答,只是强调“超级细菌”并非传染病,而是一种感染,公众无需恐慌。
  “超级细菌”并非无药可医
  昨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向本报证实,在我国,香港曾有人感染“超级细菌”,但已治愈。
  人民网报道显示,香港卫生署近日宣布,英美等国近期相继发现的新型“超级细菌”NDM-1,早于去年10月已经被发现存在于香港一名男病人的尿液样本中。
  据媒体报道,香港病例早已治愈出院。瑞典的两例感染者经过综合治疗,也已经治愈出院,感染“超级细菌”并非无药可医。
  徐小元还认为,“超级细菌”这一名字并不准确,而且容易被人误解,称为“多重耐药菌”或者“多重肠杆菌属的耐药菌”更为准确。
  对于“超级细菌”的产生,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是抗生素的滥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
  “抗生素的滥用,医生有责任,但是,有的时候也是病人自己愿意使用抗生素。”他提醒公众,抗生素药应该规范使用,而不能滥用。
  新闻背景
  细菌耐药性是个老话题
  昨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央视采访时称,这次的“超级细菌”其实是一种酶,2008年以后已经被发现了,比甲流病毒的发现还要早一年。它的耐药性虽强,但是致病力并不强,死亡病例不多。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细菌耐药性是一个老话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像几年前出现过的多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没有引起全球危害。他认为,这种基因只是增加了治疗难度,但不会出现像非典、甲型H1N1流感这样直接攻击人类的新型病毒。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者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
  专家建议
  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建立细菌持续监测系统
  “要严格管理抗生素使用”
  《柳叶刀》中有关“超级细菌”的文章称,这种细菌其实是一种被称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的基因,简称为NDM-1。这种基因与细菌结合,能使绝大多数抗生素失去效力。而且多国报告了病例,并且有病例死亡。
  中国内地虽然还未发现“超级细菌”病例,但是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昨日认为,在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我国还应对某些细菌建立起持续性的监测。
  刘起勇认为,“超级细菌”具有“多重抗性和高抗性”。而这意味着,很多抗生素对“超级细菌”发挥不了作用。“出现多抗和高抗的问题,就是因为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他认为,我国应及时采取综合性的策略。
  一是政府应进行导向性的措施,比如要求医生开处方时,没有必要用抗生素就不要用,如果必须要用,就必须提出临床的指标,在用的过程中,尽量留有余地。
  另外,药品销售要严格把关。药店卖抗生素必须看处方。
  同时,刘起勇提醒要重视兽药的使用,比如牲畜得病也在使用抗生素,也应该按规使用。“好多细菌是人畜共患的,比如结核病。好多动物也可以感染结核和携带病菌。”
  最后,刘起勇说,加强监测,统一规划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细菌监测,但是从总体来讲,还不是很系统全面,持续性也不是太好。
  他认为,建立对抗生素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网络,有助于科学的有意识的对其耐药性进行追踪。“如果有细菌发生了耐药性,我们能不能有意识地对某种抗生素先暂停使用?这样过一段时间,细菌对这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就会恢复。”刘起勇说。(吴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细菌图片(来自网络):
u=430374780,2990619848&fm=0&gp=0.jpg

u=4052970137,1698783836&fm=0&gp=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超级细菌”事件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8/20/c_12464243.htm

12464243_11n.jpg
布鲁塞尔大学医学院Denis Pierard教授研究“超级细菌”标本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一种令人恐惧的细菌、一个颇具争议的命名、一场喋喋不休的争论、南亚“超级细菌”事件被全球媒体热炒,既让人惊心,又让人匪夷所思。

“超级细菌”真的来了,但它真的如洪水猛兽么?有关答案并不简单。在对“超级细菌”保持时刻警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对本次事件重新做一番审视。

细菌抗药性超强

说本次事件让人惊心,是因为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11日刊登研究报告称,英国医院发现一类新的超级耐药细菌,感染者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受过外科手术。这种细菌抗药性极强,研究显示,这些“超级细菌”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之外的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目前已感染英国、美国、瑞典、荷兰、澳大利亚个别居民,人数达30多人。英国卫生部就此发布了警告。

命名争议使事态扩大

说本次事件让人匪夷所思,是因为它有争议的命名,以及当事各方难以说清的利益纠葛。随着事态发展和事件的放大,人们前所未有地对“超级细菌”表示出恐惧,一时间,全球各地的有关专家纷纷出来“灭火”,安抚人心。

让事态迅速扩大的首先就是命名问题。这份研究报告将这类细菌携带的超级抗药基因命名为“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NDM-1)”,从而给印度戴上了“超级细菌”大本营的帽子。印度对此的反应可想而知,从官方到专家纷纷高调声讨这样的命名。

实际上,医学界的确有把一些新发现的病菌和基因以发源地来命名的做法,但前提是必须证明细菌和基因确实源于这一地区。本次争议正在于此。印度从官方到专家均认为,“超级细菌”可能因国际旅行而得以传播,引用孤例声称新发现的“超级细菌”源自印度,有失妥当。难怪对本次事件,世卫组织都没有任何明确评价。

此外,自然界存在多种“超级细菌”,希腊、以色列、美国、英国、巴西等国都曾发现过,比如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超级细菌”,在不少国家都出现过,但并没有以个别国家和地区名字命名。况且,本次发现的一类“超级细菌”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都出现过。在没有彻底搞清来源地之前,以“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命名抗药性基因,印度自然难以接受。

利益纠葛谁是谁非?

而本次事件中牵扯到的一些利益更让人看不明白。

目前,对“超级细菌”起作用的抗生素只有两种,一种是多黏菌素,另一种是替加环素。有人指出,替加环素由美国惠氏公司生产,该公司正好是本次论文的资助方之一。印度卫生部认为,得出“超级细菌”源自印度结论的相关研究存在利益背景。

尽管惠氏公司反驳说,该公司“未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以及报告撰写过程中发挥任何作用”,“没有影响独立调查人员发起的研究”。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超级细菌”事件爆发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多只生物制药企业股票价格纷纷走高,生物医药板块飘红,抗生素生产企业受到追捧。

难怪许多人认为此次事件背后有“阴谋”。

是否有“阴谋”,人们不得而知,但印度愤怒的另一个原因是,本次事件直接损害了印度蓬勃发展的医疗旅游。由于印度的医学技术先进,成本却只有西方国家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这使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旅游目的地国,2007年接待了45万外国求医者或者希望整容的人。而本次事件无疑使印度医疗旅游吸引力大打折扣。本次事件涉及的论文提到30多个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受过手术的人感染“超级细菌”,无疑使印度医疗旅游吸引力大打折扣。印度对有关论文的愤怒自然在情理之中。

鉴于论文作者坚持自己的正确性。于是双方的口水战在所难免。到底谁是谁非呢?

“超级细菌”来势凶猛?

有一个事实是没有人否认的,即研究人员发现的感染“超级细菌”的几十名西方人,都曾在南亚,主要是印度接受过治疗,这些人中不少是到印度求医的。难怪,印度卫生部下属的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卡托奇说,要成立一个小组,启动病例详细登记制度,并发布综合监测预告。

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家亚历山大•凯伦指出,“超级细菌”与其他细菌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特殊的机制。常见的抗药细菌不能将抗药基因“传”给其他细菌,而新研究则表明,NDM-1基因可以在细菌间转移,导致更多“超级细菌”出现。一些专家认为,这种“传染性”是该“超级细菌”令人担忧的一个重要原因。

凯伦还表示,这并非是历史上出现的首个“超级细菌”,虽然美国将其视为需要优先重视的问题,但它也只是“我们正在跟踪的非常严重的细菌之一”,没有证据表明,它比在美国比较普遍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或其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抵抗型细菌等“超级细菌”更危险。

事实上,全球许多权威专家认为,新发现的“超级细菌”的威胁因口水仗被过分夸大了。这类细菌在全球各地都曾出现过,名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超级细菌”还在各大洲间传播,在非洲甚至更加多见。此外,无论本次报告作者还是国际权威人士都承认,“超级细菌”远没有甲型流感那么强的传播能力和传染性,其全球出现的频率不高。因为“超级细菌”主要通过手和污染物品感染人类,而非空气传播,因此需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

滥用抗生素是罪魁

有关专家指出,“超级细菌”是人类滥用抗生素创造出的魔鬼。抗生素诞生之初曾是杀菌的神奇武器,但细菌也逐渐进化出抗药性,近年来屡屡出现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由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对付“超级细菌”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课题。

这次出现的“超级细菌”便是如此,南亚地区的抗生素滥用情况就很普遍,病菌的抗药性情况比较严重。本次风波的最大启示是,人类需要考虑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确保合适的抗生素作为处方药应用,坚决制止滥用抗生素。从而避免“超级细菌”的出现。

专家指出,这次出现的“超级细菌”虽然难以治疗,但比较容易防控,如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它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杨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科名片 显微镜下的超级病菌



什么是超级病菌?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 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9 收起 理由
星火 + 9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称超级细菌并非不可治 难成大范围流行疾病

四问“超级细菌”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 李妍|北京报道

  8月11日,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刊登了一篇关于“超级细菌”的研究报告,报告称发现了一种具有多重抗药性、几乎能抵抗所有抗生素的危险基因突变产物——含有NDM-1 的“超级细菌”。目前,研究人员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确认病例逾百人,在英国确认了37名患者,类似的“超级细菌”感染也出现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等国。

  很快,英国卫生部就“超级细菌”发出防范警告,科研人员也劝告大家,在印度接受过医学治疗的英美患者身上多携带了这种变异基因,因此,“大家最好不要去印度”。

  一石激起千层浪,“超级细菌”的“超级抵抗力”、“超级繁殖力”和“超级传染力”引起了世界性的恐慌。

  有专家认为,十年内难以研制出对抗药物,也有人将“超级细菌”列入了超越SARS、H1N1的“世界性难题”,更有人将“超级细菌”归入未来百年人类面临的“七大灾难”。

  就在人们都惶恐不安,以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之时,好消息出现了。研究人员称,“超级细菌”并非“天下无敌”,替加环素和粘菌素将是摧毁“超级细菌”、保卫人类健康的利器。

  事情进展至此,似乎是一个专业性的医学问题,而且万幸的是,这一“噩耗”已经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尾。

  但是,一切真的如同所看到的那样简单吗?

  “超级细菌”真的很“超级”吗?

  “超级细菌”之所以能让人们谈虎变色,是因为研究人员所强调的“几乎能抵抗所有抗生素”,而且,它是“危险基因突变产物”。也就是说,“超级细菌”“刀枪不入”,很难被杀死。同时,它还是一种最新出现的“恐怖分子”,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超级细菌”真的很“超级”吗?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NDM-1属于可移动遗传因子,它可以在细菌中传递,使更多的细菌变得耐药,而且耐药范围比较广,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非常重要的发现。但是NDM-1并非是不可治疗的,接触感染的性质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全球造成大范围的流行性疾病。”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冯合才曾做过多年的菌种研究。在他看来,首先,“超级细菌”的称谓就有着故意夸大的嫌疑,“细菌没有级别的分类,更无从谈起‘超级’”。其次,NDM-1本身并不是细菌,而是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基因,也可被称作一种酶,能让细菌产生耐药性。

  “抗药细菌早已不是新课题了。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就曾因为抗药细菌的问题导致发病率突高。之所以这次NDM-1如此受关注,是因为NDM-1的耐药范围比较广。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所谓的‘超级病菌’只是抗药细菌家族中的新成员罢了。”

  冯合才解释说:“药物所杀死的只是部分细菌,幸存下来的细菌就具备了对这种药物的抵抗力,它所繁殖的下一代细菌也具备了这种抵抗力,所以抗药细菌从药物出现的那一刻也就同步出现了。”

  冯合才认为,“超级病菌”被“热炒”是不符合常理的。“NDM-1并非是医学难题,找到它的‘天敌’并不难。而且,它不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不会大范围扩散,大家大可不必恐慌。”

  “超级细菌”们为何越来越多?

  让冯合才等业内人士担心的,并不是“超级细菌”的出现,而是“超级细菌”们越来越多。

  据冯合才介绍,如今抗药菌种越来越多,像“超级细菌”这样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的菌种也越发常见,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坏消息,因为“它们已经成为医院内感染(指原无感染又不在传染病潜伏期的病人,入院后在医院内受到的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而这种状况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引起的。”据其介绍,西药中,口服药大部分都有抗生素的成分,而注射药剂基本上都是抗生素。

  中国医科大学副教授张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全球都普遍存在着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刚开始富裕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例如在印度、南非等国,抗生素仿制药非常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因为价钱便宜。”

  以印度为例,据张明介绍,该国在30年前已经制定了一项政策:为让广大穷人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而大力扶持本国抗生素仿制药的生产。几十年来,抗生素仿制药在印度“遍地开花”。“印度大概有7万多只不同品牌的抗生素制剂同时在市场上销售,由此创下了‘世界之最’,而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各国卫生部门推荐的常用抗生素制剂只有250只。也因为这种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30多个国家的医学实验室都建立了耐药菌株监测网。统计资料显示,滥用抗生素每年给世界各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亿美元以上,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比如在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抗生素刚进入中国,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现在,一个重感冒患者,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而且,由此产生的耐药菌所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冯合才说。

  近年来,滥用抗生素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以中国为例,业内人士便多次呼吁,及时采取综合性的监管措施应对抗生素滥用问题。“在美国,买药比买枪还难,而在发展中国家,全民都在经常性地购买抗生素药品。” 冯合才担忧地说。

  “超级细菌”是场超级阴谋?

  在此次“超级细菌”事件中,印度无疑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千夫所指,饱受质疑。

  在《柳叶刀》上发表“超级细菌”论文的多国专家研究小组称,“超级细菌”是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病人以及一些去印度医院治疗过的英国病人身上发现的,并提议将“超级细菌”命名为“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超级细菌”。

  研究小组表示:“空中旅行和人们的移居使‘超级病菌’可能在不同国家间迅速传播。”尤其是印度发展医疗旅游以来,曾到印度寻求低消费治疗的西方人在接受了一些整形等外科手术后,携带这种基因细菌回到了英国。“NDM-1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可能性非常大,国际协同监督很有必要。”

  英国卫生部发言人表示,他们已经与健康保护署合作共同应对这一问题。去年上半年,健康保护署已经提醒英国国民要警惕这些病菌,必要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医院要确保能够控制病菌感染,根据病人近期是否出国旅游,向健康保护署提供样本进行检测。”

  目前,美国卫生部、英国卫生部等表示:“超级病菌”在短期内不会危及本国,但依然提醒赴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受医疗服务的人们,警惕新的感染。

  印度驻华大使馆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资料显示,印度卫生部表示,这项关于“超级细菌”的科学研究是“耸人听闻”的,“没有科学数据的支持”,英国媒体有着“恶意宣传”和“另有阴谋”的目的。印度卫生部称,所谓的研究人员得到了欧盟、维康基金会和惠氏公司的资助。“我们感到这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这显然存在“利益冲突”,担心印度抢了西方医院的“饭碗”。

  印度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印度的医疗技术比较先进,很多私立医院都具备很高的医疗水平,最重要的是收费较低,尤其是心脏、神经、外科手术、整形等在西方国家收费昂贵的项目,在印度可减少一半的费用。每年到印度进行“医疗旅游”的外国人在110万人次以上,可为印度创收10亿美元,印度的医疗旅游业也因此排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而这个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方国家的“贡献”。

  “我个人觉得,不难看出,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要报复印度了,‘超级细菌’只是一个借口,他们想借此打击印度的医疗旅游业,同时,一箭双雕地扶持本国医疗产业。辉瑞的背后是否有更大的支持不得而知(编者注:2009年,辉瑞并购惠氏)。”印度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说。

  对于“超级细菌”的报告内容,尤其是“不要去印度”的结论,印度政府显得颇为恼火,“事件背后恐怕另有推手”。

  至此,“超级细菌”事件从一项医学研究演变为一场事关商业运作和学术操守的讨论。

  科研机构涉嫌造假?

  印度Medanta医院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纳雷什·特雷汉指出,“超级细菌”的研究人员不仅得到欧盟、维康基金会和惠氏公司的资助,报告的主笔人KarthikeyanKu-maraswamy还曾得到惠氏的旅费赞助,而另外一位作者DavidLivermore则持有众多跨国医药公司的股票,阿斯利康公司、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以及默克公司都名列其中。

  还有人提醒说,研究报告中列举的对"超级病菌"还存在抵抗性的两种抗生素之一的替加环素,正是由美国惠氏公司最早开发的。“超级细菌”报告的出台将进一步提高替加环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

  一时间舆论哗然,关于“超级细菌” 及相关研究报告,“阴谋论”、“贿赂论”的说法广为流传。

  惠氏公司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惠氏一直为医学方面的独立研究做资助,但从未对其产生任何实质上的影响以妨碍其结果的客观公正。惠氏公司“未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以及报告撰写过程中发挥任何作用”,“没有影响独立调查人员发起的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副教授张明表示,近些年来,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造假事件多有发生,“从最轰动的黄禹锡造假案,我们就可以看出,《科学》那么权威的杂志都有可能检查不力,而韩国政府的资助也难以抵挡功利驱使,‘韩国最高科学家’的称号也不能保证其洁身自好,那么,质疑精神更应该受到推崇。”

  8月22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豪泽(Marc Hauser)被学生告发在灵长类动物行为的研究中涉嫌造假,哈佛经调查后发表声明,证实豪泽要为8项科研不正当行为“负全责”,被停职1年。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冯合才表示,“美国等发达国家具有较为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科研成果的检验和监察也较为严谨,但绝大多数国家都还处于科研管理的初级阶段,漏洞和矛盾还有很多。例如,如何彻底切断赞助商与科研单位之间的联系就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跨国性质’的研究所,如何在各国体制中进行选择和取舍,如何保证经费支持又不被经费力量所左右,都是现实操作中的难点。”

  医疗旅游

  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依托其优越的医疗条件、低廉的医疗花费,开展以医疗为主的旅游业服务。全球医疗旅游人数已经上升到每年数百万以上,发展势头十分惊人。医疗旅游已经成长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一个新产业。医疗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是泰国,此外,印度、印尼、哥斯达黎加等国目前均在大力发展医疗旅游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细菌是场超级阴谋?科研机构涉嫌造假?这些造假者和全世界开了个超级玩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叶刀不会开这种玩笑吧?拭目以待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否有人炒作,抗生素滥用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早晚的事。如果我们继续滥用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细菌蔓延“小强”成大救星?

1283804325_Emp9BY.jpg

被称为亿年害虫的蟑螂一直被人深恶痛绝。

1283804325_9raBSN.jpg

日本帝京大学附属医院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道歉。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日本政府6日发表紧急消息说,造成帝京大学附属医院9名病人死亡的超级细菌是一位日本男性从印度带入日本的。由于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战胜超级细菌,日本厚生劳动省担心细菌会在日本蔓延,打算采取措施在全国实行大预防行动。而几乎在同一天,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存活在极度不卫生的环境下的蟑螂的脑部神经系统组织可以对抗这种病毒,又让人类看到了希望。

  日本政府:致死9人细菌来自印度

  日本厚生劳动省最近发布消息说,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已经从死亡的病人身上查到了这个细菌。这个超级细菌是带有“NDM-1”遗传因子的细菌,它2年前出现在印度,后传入欧美。然而在日本还是第一次发现。

  消息说,日本是从一位男性身上第一次检测到这一病菌的。这名50多岁的中年男子去年5月从印度出差回来,然后发病入住帝京大学附属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痊愈出院。但是,医院保留了从他身上检测出来的这一病菌。

  去年8月,该院出现第一例感染者。截至今年9月1日,感染人数升至46人,其中已有27人死亡,还有9名感染者在特殊病房接受治疗。在死者中,有9人的死因确定与感染有关。

  医院曾隐瞒病情

  据了解,患者在日本帝京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期间感染的超级细菌名叫“MRAB”,“MRAB”又称“多重抗药性鲍氏不动杆菌”,存在于水和土壤当中,几乎可以抵抗所有抗生素。由于该医院曾刻意隐瞒感染事件,导致日本首次出现大规模不动杆菌感染。健康的人不会染病,因为“MRAB”专找免疫力弱的病患者下手。而这次感染者中超过70%的人是60岁以上老人。

  英国大学:杀“超级细菌”要靠蟑螂

  虽然之前医学证实,蟑螂身体上带有大量的病菌会引发人类多种疾病,但是英国科学家塞门·李却说,蟑螂带给人类健康的益处比害处多得多,因为这次对抗超级细菌就只能靠它了。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表示,蟑螂和蝗虫脑部的神经系统组织可以消灭掉90%的超级细菌或是肠病毒,同时又不会破坏人类的细胞。主持研究的塞门本月6日到9日在诺丁汉大学举行的微生物秋季研讨会上发表这一观点的。

  塞门说,目前的药物还没办法消灭超级细菌,一旦开发成功并制造解药,将来或许能取代现有的一些抗生素。

  该研究并非“扯淡”

  有观点认为,由于这类昆虫往往生活在极度不卫生的环境下,所以它们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菌,有很多不同的抗体来保护自己,才能避免受到微生物的攻击。

  诺丁汉大学曾被《时代》杂志列为英国十大高校之一,它的研究也被认为有着先进意义。根据一份英国皇家研究中心的报告,该学校九成以上的研究具有国际水准。在评选中,该校27个项目的研究能力在英国高校中排行前十,其中14项更是排名前五。鱼落

  蟑螂还是化妆品原料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虽然蟑螂看起来挺恶心,不过有些爱美的女性,可能一天到晚把蟑螂的汁液涂在脸上,当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专家认为,在日本、韩国的高端化妆品中,几乎都含有从蟑螂身上提取的几丁质物质。

  据悉,蟑螂表皮一种叫几丁质的物质,具有保湿的功能。同时蟑螂体内有一种叫抗菌肽的物质,能抵抗病菌,涂在脸上也有抗细菌的功能。女子用过含有蟑螂汁的化妆品后,感觉脸部水嫩嫩。而几丁质的价格非常高,并没有普及在高端化妆品的制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付超级细菌 中医可有作为

我国传统医学能否给多重耐药菌防控带来一丝惊喜?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肖相如教授认为“对中医学而言,耐药性并非不可解决”,这是否又给了我们一针强心剂,请看详细报道。



http://www.shouxi.net/html/herb/20100902104433486_128627.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