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1|回复: 22

超级病菌被指是辉瑞阴谋 将助长惠氏销售额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8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超级病菌”会不会是新的甲流?英国杂志《柳叶刀——传染病》数日前将简称为NDM-1的这种细菌引入公众视野,并声称其起源于印度。

今年8月11日出版的英国 《柳叶刀——传染病》期刊中,一些西方医学家把这种感染了超级病菌的病叫做“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简称为NDM-1。因为很多病人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旅游和治病,所以研究人员估计这种细菌可能起源于印度。

对于NDM-1的研究报告中部分内容,印度政府义愤填膺。印度医疗机构给予了反驳,指出这次的“超级病菌”事件背后另存推手。

印度Medanta医院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纳雷什·特雷汉指出,这些研究人员得到欧盟(EU)、维康基金会(WelcomeTrust)和惠氏的资助。另外,报告的主笔人KarthikeyanKu-maraswamy曾得到惠氏的旅费赞助,而另外一位作者DavidLivermore接收来自医药协会的赞助并且持有众多跨国医药公司的股票,阿斯利康公司、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以及默克公司都名列其中。

而上述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发现对‘超级病菌’还暂时存在抗性的两种抗生素为替加环素以及黏菌素”,而最早开发替加环素的就是美国惠氏药物公司。

对此,惠氏昨天发表公告,称该公司一直为医学方面的独立研究做资助,但从未对其产生任何实质上的影响以妨碍其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2009年1月26日,全球制药行业排名第一的辉瑞出价680亿美元并购惠氏,辉瑞-惠氏成“全球最大制药企业”。有专家指出,2006年惠氏公司因为替加环素,在半年中就赚了2700万美元。据他推算,惠氏在2010年的全球销售额可能突破15亿美元。

而外界普遍认为,“超级病菌”的研究报告应该会进一步助长惠氏替加环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辉瑞将是最终受益人。
                            转自:2010年08月18日 每日经济新闻  郑佩珊    编辑:一枝梅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资爆炒“超级病菌” 国内药企冷静应对
经过周一的一轮爆炒,超级病菌概念股已呈明显分化趋势:联环药业继续涨停,海正药业和华北制药则以下跌收盘。

8月17日,联环药业证券事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赵太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其实并不希望股价如此波动,一来并不是业绩使然,二来公司不得不停牌宣布异常波动,多少会影响公司的形象。”

2009年甲流肆虐,让资本市场认识了达安基因、海王生物等似是而非的概念股的巨大能量。而这次更加虚幻的“超级病菌”,又燃起了游资恶意炒作概念的热情,浙江医药、莱美药业、海王生物等再次遭遇非理性资金的追捧。

8月16日,莱美药业发布公告称未生产任何与超级病菌相关的药品,华北制药等多家企业也宣称并未生产相关药物。

超级病菌到底威力如何,至今莫衷一是。不过从国内企业的态度来看,资本市场的狂热还没能传染到产业层面。

国内冷静应对

8月10日,世卫组织刚刚宣布H1N1大流行结束,世界权威医学期刊英国《柳叶刀》杂志就发文指出,在南亚地区出现能够抵抗绝大部分抗生素的“超级病菌”(Superbug),并已传播到英美等国,遭成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多人感染。

《柳叶刀》的实验数据指出,产生耐药性的是存在于大肠杆菌DNA上的一个基因片段,被定名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NDM-1基因片段被认为可以在不同类细菌间传播复制,并且很容易发生变异。

在上百病菌样本中,替加环素对19份样本无效,黏菌素的对3份样本无效。《柳叶刀》原意是证明该病菌的抗药性极强,但替加环素和黏菌素这两个药品很快成为了国内游资炒作的依据。

甚至历史上曾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也被旧事重提。唯一对MRSA还有效的万古霉素成为热炒的焦点。

海正药业被热炒为“唯一同时拥有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上市公司”。不过,一位内部人士介绍:“这不是事实,我们没有替加环素的批文,也就不可能生产。万古霉素则是和雅莱公司的合作项目,其产品控制权也不在海正手里。”

2008年6月8日,海正药业与香港雅莱公司签署《合资意向书》,共投5000万美元主要从事万古霉素等原料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海正方面持股49%,万古霉素的技术来自于雅莱。

联环药业的赵太表示:“我们注意到国外文献称黏菌素能够对超级病菌有效果,但我们的产品是否同样有效,必须经过临床试验才能证实。”

赵太介绍,公司生产的是多粘菌素E,后来改名为“硫酸链菌素”,主要用于儿童肠道感染的治疗。多粘菌素本身有多种异构体,至于外资文献中的“黏菌素”是否就是多粘菌素,到底是哪一类异构体,公司方面没法判断。

“这是个老产品了,上世纪80年代就有生产,那时候我们还叫扬州制药厂呢。”赵太表示,“国内产这个药的企业可能就一两家,但销得也少,占公司销售额的不到1%,几乎可以不计。”

上述两家公司均表示,没有对此次超级细菌事件进行过评估,并不打算提高相应品种的产量。海正药业人士称:“我自己判断不会像H1N1那样。这次没有很强的市场预期。”赵太也认为:“目前看来感染人群并不多,无法形成商业需求。”

惠氏卷入成谜

国内企业只是谨慎关注,但在NDM-1的发现地印度,超级病菌引发了全印度抗议之声。

印度医疗开支仅为美国的20%,同时在神经、心脏和整形手术的技术方面堪称世界一流,因此印度发展出了“医疗旅游业”,吸引外国人到印度治病旅游。

印度是世界上医疗旅游业排名第二的国家,年收入约10亿美元。因此在《柳叶刀》刊发超级病菌文章的第二天,印度政府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应,称将这一病菌称为“新德里金属”是不公平的,目前尚不能确定病毒的源头。另外,对《柳叶刀》警告患者不要前往印度做手术的行为表示愤慨。

印度卫生部甚至隐晦的指出,这项研究得到了惠氏的支持,研究人员因商业利益而导致结果的扭曲。替加环素正是惠氏的专利药品。

然而,印度最大的传媒集团《今日印度》撰文指出,政府为保护医疗旅游业而低调处理超级病菌事件,甚至横加指责研究人员,是完全错误的。因为NDM-1最早是由两名印度医生发现的。

今年3月,印度医疗旅游业巨头、阿波罗医院的感染病专家K. Abdul Ghafur就在印度医师协会期刊上发表文章,介绍了NDM-1。

印度官方认为,NDM-1“能被任何一家条件尚可的医院检查出来,因此不会大规模传染”。但Ghafur表示,如果医院真有能力查出来,那么全印度的病患数可能“比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更具轰动性”。

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一旦噩梦成真,长期滥用抗生素的中国可能被病菌趁虚而入。

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发达国家普遍在25%以下。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为70%,而外科患者这一比例高达97%。

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也就是说,青霉素对于妇产科病人的抗感染治疗完全无效。

国内一位上市药企专家告诉记者:“国家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是分级的,不同感染程度适用不同抗生素。”2005年,中华医学会等机构联合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不同抗生素给出了使用原则。2008年3月,卫生部发出通知,明确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个级别。

替加环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均列为“特殊使用”级,卫生部要求在其使用时,必须“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高价抗生素应用面广,且往往能提供更多的回扣,医生更愿意多开处方。上述药业人士表示:“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但实际操作中,医生还是会多用高级抗生素。”
                    转自:2010年08月18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卓铭  编辑:一枝梅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茶韵幽香 + 6 谢谢提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怎么炒作,不论背后有没有推手。微生物耐药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必须去面对的现实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茶韵幽香 + 6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细雨润竹 于 2010-8-18 09:10 编辑

回复 2# 一枝梅

科学的背后隐含了如此多的谜团,这个世界怎么了?真象到底如何,全人类都将试目以待;不过有一点勿容置疑,细菌耐药已经是一个引起广泛且危害极大的不争的事实,无论超菌说的结果如何,合理用药的督查力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茶韵幽香 + 6 说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在炒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真的存在着这种所谓的“超级病菌”。如果有,人类怎样来面对它,如果只是虚惊一场,事实必毕是回归真实,但不管怎么说,防止微生的耐药是全人类的大事,而不只是感控科或医疗机构喊喊叫叫的事了,所有涉及该行业的人员该醒醒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报复迟早会轮到医疗行业上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茶韵幽香 + 6 说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菌耐药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关人员都应重视,尤其要培训医疗机构决策者,这不是控感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起到督促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茶韵幽香 + 6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生物耐药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论怎么炒作,不论背后有没有推手,必须去面对的现实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4 收起 理由
茶韵幽香 + 4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只梅  中国没有还是没有监测出来 那么多国家有 没说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价抗生素应用面广,且往往能提供更多的回扣,医生更愿意多开处方。这是事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4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最大因素——药扣!亟待解决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4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在炒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真的存在着这种所谓的“超级病菌”,对我们中国有多大的影响,我们院感人能做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药价虚高是不争的事实,药品回扣是雾里看花,真真假假,但微生物耐药是事实,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致少我们可以做到及时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菌耐药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关人员都应重视,尤其要培训医疗机构决策者,这不是控感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起到督促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看一些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对于建立自己的正确判断有好处。这样我们不被媒体所左右。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此事即使被操作,没有什么不好呀。耐药菌的严重性是有目共睹的。昨天在世博园的论坛上,瑞典专家报告:他们的金葡菌中,MRSA占5%以下,而我国超过50%;他们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中,ESBL占10%以下,而我国约40%......我国的耐药菌太厉害了,而且一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普通百姓的真正重视,愈演愈烈,如果通过NDM-1的操作,能将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感染控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对我国的感控事业,对我们的病人,其实是有极大的好处呀。

透露一下:卫生部正在组织我国部分医院,监测中国究竟有无NDM-1。我院是其中之一,方案正在讨论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我们暂且不管炒作是不是事实,院感人应抓住这个机会,对临床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对耐药的认识,提高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各项隔离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生物耐药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院感人应抓住这个机会,对临床医务人员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莹依 于 2010-8-28 18:29 编辑

回复 15# icchina

icchina老师说:。。。他们的金葡菌中,MRSA占5%以下,而我国超过50%;他们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中,ESBL占10%以下,而我国约40%......
不知国内的这个MRSA率,ESBL阳性率是怎么统计的,我知道的是很多医院细菌室是将所有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菌株数为分母,分子是所有产ESBL的株数(同一病人的重复株数不剔出),临床上又往往是一看分离到的是产ESBL的细菌则又再次培养,培养结果仍是阳性,而ESBL阴性的则往往不再培养了。这样的统计必定是人为的将ESBL阳性率提高,当然这个提高是有水份的。我看了老师主编的“SIFIC。。。问答”里面就说到这个叫不加分析地统计每一株。。。。
   我院三年前上了LIS系统后无法与WHONET相链接,细菌室和计算机中心就是这样统计后把数据给我的,这样统计出来的我院大肠产ESBL阳性率在30%-33%左右。最近才与LIS系统的公司搞好WHONET的接口,还在调试摸索。听细菌室的负责人说今年开始按他们专业的要求不用做确认试验了,不向临床报告是否ESBL阳性,我也不懂为什么,但我院仍做确认试验仍向临床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一枝梅

现在什么事都可以拿来造假啊?!造假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通病了,真的很可怕!为什么没有相关部门来干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icchina

还据我所知,另一家大医院根本不做ESBL的确认试验,当然ESBL-a筛选试验,ESBL-b筛选试验也是不做的,那他们医院怎样将产ESBL与非产ESBL的大肠的耐药性分开统计呢?他们在用WHONET软件分析时就将头孢西丁是否耐药就当作是否产ESBL了。那当然这个ESBL的阳性率也就是这样参照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