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选择B,借花献佛,网上收集了一些资料:</p><p>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br/><br/>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原因有哪些?<br/>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br/>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br/>3.针头用完盖帽时;<br/>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br/>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br/><br/>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br/>1.加强教育加强对临床一线人员的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新护士介绍职业基本知识,增强防护意识,督导护士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标准是非常重要的。<br/>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任何时候如果要接触血性物质均应在操作前戴手套。<br/>3.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br/>4.安全使用锐器①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不要再使用,当给意识不清的病人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②盛装锐器的盒子不能过满,不应超过盒子的3/4,决不能将锐器随意放置或无人管理,不可以放在地上。③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用过的针头应立即放入坚固的锐器收集盒中,不能将使用过的锐器放在医疗垃圾袋里,禁止用手回套针帽。④分类放置用后的锐器及其他垃圾。<br/>5.加强高危科室、高危人群的防护对高危科室应完善防护措施,如接触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应预防接种疫苗。<br/><br/>发生针刺伤后应如何处理:<br/>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br/>2.如有伤口,在伤口的稍上方轻轻挤血,注意不是在伤口的局部,免损伤局部组织,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正确处理伤口后再继续工作。还应注意是那个病人污染的,如果不知是哪一个病人,也应留意刺伤自已的针头。然后,报有关部门,做好登记,定期监测。若明确被感染病人血清污染的针头刺伤,应立即采取注射疫苗等治疗措施,并随访观察,做到早期预防。对于HBV污染的针刺伤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应及时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br/>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的碘伏消毒受伤部位,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br/></p>
|